謝佩佩
摘要:對于中職學生而言,財務會計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借助先進的財務會計軟件為學生提供信息化學習方式,能改變財務會計教學的方式與理念,讓學生真正掌握財務會計學習的核心,對學生專業技能和業務能力的發展影響重大。教師應營造多元融合的教學環境,開展信息化練習,利用會計信息軟件構建實訓實驗室,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財務會計知識。
關鍵詞:中職學校;智能財務;會計教學
引言:
《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的基本理念之一便是“更加注重融合發展”。尤其面對新的時代背景,互聯網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更使財會工作發生了新的變化。為此,中職院校應關注企業用人需求、行業發展新趨勢,促進教學融合、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這便需要立足于智能財務背景下,推進會計專業課程改革,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其具有職業適應力、核心競爭力。從而,逐漸的完善中職院校育人體系,更好的滿足新時代對高素質會計專業人才的需要。
一、當前中職會計教學現狀與不足
(一)教學方法單一,沒有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資源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大多數教室都已經配備了多媒體呈現技術,但是大多數的會計專業老師沒有充分的利用多媒體,仍然將多媒體的認知停留在放映幻燈片的水平上,對于實際的操作能力不足,技術水平不夠。有的學校甚至購買了專業的教學軟件,但是由于教師的應用能力不強,造成了大量的軟件閑置,形成了大量的浪費。
(二)教學模式陳舊,依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
許多教師雖然認識到了專業素養,對于財會專業學生的重要意義,但是卻采取實際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所以學生往往缺乏對于財會活動的感性認知和社會實踐經歷,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能力要大于具體的實踐能力,所以往往是紙上談兵。例如,諸多的財務報表的編制,許多學生只有在走到就業崗位上才能夠進行實地的操作與學習,陳舊的教學模式往往難以培養學生具體的財會技能。
(三)培養目標脫離實際,難以實現企業要求
中職學校的專業會計的培養目標是為了學生能夠適應具體的財會操作,具有基本的會計素養和職業技能,但是大部分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迅速的滿足企業的需求,主要是當前中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沒有符合企業的需要,與企業之間產生了脫節,學生沒有快速的掌握當前企業所要求的新的技能與對于新技術、新方法,缺乏認知和掌握。此外,由于會計專業的涉密性較強,所以很少企業愿意與會計專業產生深入性的合作,學生缺乏具體實踐鍛煉的機會。
二、中職會計教學中智能財務的應用價值
在中職會計教學中引進智能財務教學,能夠有效改進中職會計教學,可以更好的輔助教師開展會計教學活動,一方面,現代技術能夠為會計教學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及教學方法,另一方面,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并且還能強化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構建更具活力、更為輕松的學習環境,構建出高效的會計教學課堂。此外,現階段,在教學體制不斷改革下,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通過現代技術與中職課堂的有機結合,教師能夠對教學內容及模式進行優化,提升教學質量。總而言之,中職會計教學中現代技術的應用意義重大,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是中職會計教學得以良好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智能財務下中職會計教學的改革探索
(一)利用會計信息軟件構建實訓實驗室
例如,結合企業常用的網絡財務軟件、模擬企業的財會資料文件安裝在實驗室的服務器上,在各個工作站安裝好總賬系統、報表系統、工資系統、固定資產系統、應收應付系統、資金管理系統、財務分析系統等。然后基于財務會計教學需要和學生學習需要,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角色,讓學生承擔不同的任務,有的學生負責出納,有的學生負責審核,有的學生是系統管理員,有的學生負責總賬系統等,在各司其職的實踐操作中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
(二)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授課能力
教師作為會計教學的引導者、課程的建設者,其施教能力高低將直接影響授課水平。為此,應給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進修機會,使其應用互聯網的發展便利,多渠道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進而實現對會計教學課程的開發、轉變授課方式。通過構建高素質的教師團隊,為會計專業課改工作的推進保駕護航,例如,在財務管理課程中,可以引入對沖交易等方法來豐富課程內容,更好的控制商品匯率結算成本。在原有分類法分步法,分批法的基礎上,豐富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深度把握。
(三)深化智能財務平臺
深化智能財務平臺對于會計教學改革和提升會計行業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智能財務平臺的專家系統和神經網絡對會計領域多方面項目有著重要的影響,更好地提升了會計工作的應用效率和質量。通過智能財務平臺的建立,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不斷改變,因此,學校要根據智能財務平臺的發展方向和需求,培養相應的專業型會計人才,以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學校要根據當前智能財務平臺,定位好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在會計專業技能、財務思想觀念、管理技術技能、職業道德素養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化的培養和提升,以促進學生會計水平的提高和增強。
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多元化的教學及評價體系引導學生對知識點內容進行學習。具體來說,可以調整成本會計等相關學科的交叉點,并最大限度地對教學資源進行利用,以此將管理會計教學的重要性進行凸顯。同時,進行會計教學改革要堅持管理會計平臺的構建,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對財務共享平臺中的信息、數據、體系進行商業智能結合,提升建模能力,構建多維度的架構,提供更多的數據支持。
總結:
綜上所述,在智能財務時代背景下,想要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提升學生會計專業能力素養,必須要對原有的教學模式和理念進行改革,要對會計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定位,整合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會計專業教師團隊,改革會計專業教學方法,以更好地提升會計教學效率和質量,提升學生會計素養和綜合水平,促進會計人才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秦瑾.淺析“互聯網+”視域下中職會計信息化教學[J].讀與寫,2021,18(2):287-288,290.
[2]邵曉荷.探究信息化環境下中職會計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與信息化,2021,(4):183.
樂清市虹橋職業技術學校 32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