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麗

摘要:目的:探討肛腸疾病術后疼痛的中醫治療方法及護理措施。方法 130例肛腸疾病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5例。對照組應用常規治療及護理,觀察組應用中醫特色治療與護理。對比兩組術后8、24、48h的疼痛評分及兩組治療前后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及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結果 術后8h,兩組疼痛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4、48h,觀察組疼痛評分分別為(4.13±1.15)、(2.39±0.71)分,均低于對照組的(5.49±1.04)、(4.65±0.9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肛腸疾病術后患者應用中醫特色治療與護理,能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臨床應用意義重大。
關鍵詞:肛腸疾病;術后;疼痛;中醫治療;護理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上升,飲食結構的變化,導致肛腸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雖然對肛腸疾病的治療方式有很多,但最常應用的還是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畢竟屬于侵入式治療,術后疼痛是患者手術治療后無法避免的手術相關并發癥,也是患者治療期間的常見障礙。肛腸疾病的手術屬于腹腔手術,腹腔手術的術后疼痛持續時間若是太長,會導致患者出現尿潴留、排便困難等相關并發癥,導致患者生出煩悶等不良情緒,更有甚者出現呼吸急促、出冷汗、心跳加速、休克等身理應激反應。常規的西藥干預雖然能起到顯著的減輕疼痛的效果,但藥物的毒副作用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甚至使患者產生藥物依賴性,從長遠的疼痛干預效果來看,應用效果不佳。而中醫治理通過對丘腦系統調節神感和副交感系統,平衡體液動態可有效調節臟腑,降低尿潴留發生幾率。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7年5月~2020年1月130例行肛腸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5例。對照組男35例,女30例,年齡21~72歲,平均年齡(43.25±9.58)歲;外痔36例,肛瘺10例,肛裂9例,肛周膿腫10例。觀察組男37例,女28例,年齡22~74歲,平均年齡(43.37±10.21)歲;內外痔37例,肛瘺11例,肛裂8例,肛周膿腫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干預措施。
觀察組在常規干預措施基礎上,應用中醫療法及中醫特色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中藥熏洗治療及護理:應用中藥方劑金銀花、苦參、黃柏、五倍也、蒲公英、桃仁、當歸、大黃、地榆、枯礬、防風、冰片等,煮開后繼續煎煮20min,將中藥液倒入坐浴盆中,對創面進行熏蒸治療,待溫度降至40~45℃時,行坐浴治療,20min/次,2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6d。兩組患者術后熏洗坐浴治療期間飲食以清淡為主,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坐浴結束后,需使用碘伏棉球進行清潔消毒,如患者需凡士林紗條引流,應使用無菌敷料覆蓋創面。(2)調情志:七情應激可致氣機失衡, 護士應告之患者過激情緒對機體的危害, 排除心中雜念方可心氣平和, 護士應提前告之術后發生疼痛的因素, 防治及術后的注意事項等。可提高患者的認知力, 根據不同的心理狀態予以心理疏導, 鼓勵病患做自己喜歡的事,如聽音樂、游戲、看視頻、畫畫等, 另外應告之患者家屬多陪伴多關心患者, 傾聽患者主訴、予以鼓勵安慰。(3)調飲食:術后患者往往因傷口疼痛, 害怕排便而不敢進食, 長期會導致脾胃受損, 護士應將飲食的重要性告之病患, 根據患者的體質飲食調理, 如熱邪較重患者, 飲食應清熱, 選用偏寒涼的食品, 如菠菜、香蕉、西瓜、芹菜等, 如氣血虛的患者可選滋補飲食, 可進食雞肉、大棗、魚等。何種體質患者均不應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肥甘厚味飲食, 防止發生便秘。術后應飲食得當, 大便通暢, 氣血充足方可促進創面愈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術后8h,24h及48h疼痛評分情況。疼痛評分采用NRS評分法,0分為完全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疼痛評分對比
術后8h,兩組疼痛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4、48h,觀察組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肛腸科的許多疾病發展至一定程度后均需使用手術進行治療,肛門部神經末梢豐富,手術的創傷使脊神經支配的組織受到的損傷可引起劇烈疼痛[5]。其疼痛感會一定程度上引起便意,而頻繁的排便會使肛門部傷口加重疼痛,并增加局部壓力,阻擋淋巴回流,引起邊緣水腫,痙攣等一系列不良反應[6]。但由于肛腸疾病的術后疼痛是肛腸手術的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其術后疼痛不僅影響患者的身心還有可能引起患者生理應激,導致對手術治療效果帶來障礙。且肛腸科患者的術后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睡眠質量,不僅引起患者心理應激反應,產生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還會一定程度上造成患者疾病康復障礙。因此,如何解決肛腸科術后疼痛,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痛苦,對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和配合治療極為重要。
術后應用中藥熏洗治療,可使藥液直接作用于窗口,應用熱力及藥力刺激肛周皮膚,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少滲出,促進愈合,中藥組方合用,有活血化瘀,袪濕解熱,水腫止痛的功效。
參考文獻:
[1]馬維.中醫康復護理改善肛腸科術后疼痛水腫的療效分析.雙足與保健,2018,27(17):194-195.
[2]陳錦艷,林琳,徐慧.人文理念的護理干預對肛腸疾病術后排尿困難的療效觀察.中醫臨床研究,2016,8(7):139-140.
[3]張威,王榮.不同種類止痛藥對肛腸病術后鎮痛的療效觀察.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6,22(5):398-400.
[4]孫文博,賈超凡,孟向奇.簡述肛腸病術后疼痛及排尿規律的臨床觀察.中國肛腸病雜志,2017,34(14):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