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清霞


摘要:目的:對心內科護理過程中的安全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解決。方法:為了改善當前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研究將本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心血管內科收治的78例患者納入到本次實驗中,將患者根據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39例,研究中分別采用常規護理和針對性防范措施。結果:研究表明,對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采取針對性的防范護理措施后護理滿意度明顯更加優質(P<0.05);其次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生幾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心血管內科中需要定期對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并針對不安全因素采取針對性的防范對策,從而降低心血管內科護理的護理風險,確?;颊呱踩?,有臨床推廣意義。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不安全因素;防范對策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unsafe factors in the nursing of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and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safe factors in the current nursing of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78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0 were included in this experiment. The comparative experimen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unsafe factors in the current nursing of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y were 39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39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study,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and targeted preventive nursing measures were adopted respectively, and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comparison,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43%,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4.61%.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Secondly,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69%, and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3.07%.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unsafe factors regularly, and take targeted preventive measures against the unsafe factors, so as to reduce the nursing ris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nursing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lives, which has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Unsafe factors; Preventive measures
引言:心血管內科疾病對患者造成的威脅較大,在治療期間,需要對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方式,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速度,改善患者預后,但是在護理過程中會由于不同原因而導致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對當前患者的護理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和威脅,同時也有很大幾率導致護患糾紛的出現[1]。因此本文就這一問題展開了研究,就當前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護理不安全因素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同時采用對比實驗的方式,對兩種不同的護理方式達到的最終效果進行研究對比,下文是最終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本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接收的78例心血管內科患者展開對比實驗,所有患者和家屬均已知情且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研究排除認知障礙以及合并其他心腦血管疾病和感染患者。將所有患者以入院順序作為依據進行分組,分別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其中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1∶18,平均年齡為(65.43±7.56)歲;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2∶17,平均年齡為(65.91±7.13)歲。所有患者中共包含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患者、心絞痛患者和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分別32例、21例、15例、6例、4例。一般資料對比差異較小,可以進行對比(P>0.05)。
1.2方法
1.2.1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當前心血管內科中護理工作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這就需要先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統計和分析,研究建立安全護理小組,將當前心血管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發現,共存在四點,具體如下:
①環境因素。環境因素是當前臨床護理中的重要因素,導致心血管內科中出現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醫院硬件配置和設施造成的,患者在剛入院進行護理時,對醫院環境不熟悉,這就導致在護理期間非常容易由于陌生環境所導致的不必要損傷,例如在醫院行走時由于路面剛清掃過未干導致的濕滑促使患者摔倒,或在臥床期間病房上未安裝護欄導致的跌落等[2]。
②護理人員因素。由于當前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不斷的增加,這也導致心血管科室中的工作量隨之提升,給護理人員造成了較大的工作壓力,這也導致護理人員在護理期間的質量受到較大影響。同時很多護理人員缺乏一定的專業知識,導致在護理期間的風險事件不斷增加。
③醫院因素。在當前的心血管內科治療中,手術治療是常見的一種治療方式,也是改善患者癥狀的主要途徑,在手術期間患者需要較大的護理工作量,但是當前醫院工作中并未注意到這一點,未優化護理人員的工作配置,同時部分醫院的心血管內科也并未針對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制定相關的考核機制和獎懲機制,導致護理人員積極性較低[3]。
④患者因素。患者在治療期間,心理狀態會被疾病影響,同時治療需要承受較大的經濟負擔,這也導致心血管內科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緒發生幾率較高,其中包括焦慮和抑郁等癥狀,不良情緒的發生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療效果都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同時一旦出現不良情緒,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會受到很大的改變,從而導致治療效果降低,同時護理風險也隨之增加。
1.2.2對當前心血管內科中存在的護理風險,需要進行全面的分析,并由小組成員對其進行討論后探討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并將其充分的落實在觀察組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而對照組患者則是采取常規護理的方式。其中針對性的防護措施具體護理步驟如下:
①改善醫院環境。護理人員需要充分將醫院的環境帶領患者進行熟悉,并保持熱情的態度和患者進行溝通和介紹,將醫院內的具體情況和護理人員的情況向患者進行介紹,從而提升患者對醫院環境的了解程度,給患者打造良好的住院環境,并營造一種家的感覺,降低患者陌生感。其次需要根據醫院的實際環境在醫院的特定地方設立風險標識,或將防滑墊放在濕滑處等等,降低患者的安全風險,提升安全性[4]。
②提升護理人員業務能力。培訓工作是當前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和環節,培訓的主要內容為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等等,并提升護理人員對風險防范措施的中實行,在這一基礎上還需要通過培訓的方式來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和操作技巧,并改善護理人員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壓能力,讓護理人員在面對安全風險時可以采取及時的護理措施,并保持冷靜的處理態度。
③人性化護理措施。人性化護理是當前臨床護理中的新型護理模式,主要是通過以患者為護理中心的護理理念展開的護理工作,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護理質量,對患者進行充足的理解和尊重,通過這種方式來彌補院內設施和環境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升患者在護理期間的心理獲得感。
④加強對患者的管理。護理人員需要及時發現患者的不良情緒和其病情變化,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其病情的變化和心理狀態的變化都是非常關鍵的一項內容,患者的護理工作的好壞都和這些內容有著非常直接的聯系,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的過程中和患者保持充足的溝通,并及時發現患者的內心狀況,在護理期間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及時的了解,在這一基礎上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并給患者講解院內治療成功案例,通過這種方式來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治療信心[5]。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不良事件。
1.4 統計學處理
為了提升研究的準確性,統計學處理是非常必要的步驟之一,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統計學軟件SPSS 22.0來進行數據處理,在進行分析處理后,會對計量和計數進行不同方式的表達,分別是±標準差和n(%);其次對數據進行檢驗會采用t和X2進行。經對比后,組間差異較大且具有統計學意義,則視為(P<0.05)。
2 結果
2.1經對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經對比發現,觀察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當前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隨之發生著較大的變化,這也導致心血管內科疾病的發病幾率逐漸增加,給人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心血管內科是醫院治療中的重點科室之一,其中的患者隨著當前人們生活方式不斷的改變也隨之增加,這也無疑增加了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而在現階段的心血管內科治療中,環境因素、護理人員因素、醫院因素和患者因素都是導致護理工作出現風險的主要原因,該原因不僅對患者的護理質量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同時也導致護患糾紛的出現。因此為了提升當前心血管內科疾病的護理質量,就需要針對當前心血管內科中存在的護理風險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本文經過對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的分析后,采用對比實驗的方式對兩組不同護理方案的患者展開了研究,經過對比發現,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之間的護理滿意度數據有較大的差異,分別為97.43%和84.61%,因此,兩組之間的滿意度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幾率為7.69%,觀察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幾率為23.07%,觀察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心血管內科中需要定期對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并針對不安全因素采取針對性的防范對策,從而降低心血管內科護理的護理風險,確保患者生命安全,有臨床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馬昕. 案例教學法在心血管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才智,2020(13):186.
[2]閆婧,常萬琪. 影響心血管內科護理帶教的因素及應對策略[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19):50-52.
[3]楊俊萍. 心血管內科護理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巧妙應用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2020,17(11):119-121.
[4]張慧,沙凱賢,黃燕. 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23):123-125.
[5]崔西花. 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對策[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23):2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