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會真
摘要: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一節課是否有魅力,教學的效果如何,能否調動學生的情緒,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對教師語言修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于一個教師來說,要想改變課堂的枯燥、抽象、沉悶,能夠提高課堂的效益,使課堂充滿藝術魅力,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和品位。教師要想講好課,必須講求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關鍵詞:語言藝術;細節
筆者認為作為政治教師塑造課堂語言藝術中要講求“三要”、“三不要” ?!叭笔侵钢v話時要注意講話的音量、說話的語氣、語速與語調的變化。“三不要”是指在課堂講課中要避免重復,避免嘮叨,不要有口頭禪
一、要注意音量
課堂講話音量要適當,且要抑揚頓挫。音量要調整到學生聽起來清晰、舒適的高度,而且在講課過程中善于變換音量和語調。抑揚頓挫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節課平平無奇毫無波瀾的語調,令學生昏昏欲睡。
二、要注意語氣
俗話說:語氣比內容更重要。說話的語氣里,藏著對人對事的態度。作為教師,面對的十幾十個學生,講課時更要注重語氣的變化。講課時,要用自信的語氣,講課內容要擲地有聲;提問學生時用鼓勵的、信任的語氣。提問時,如果我們對學生的正確答案只是輕描淡寫說一聲“對了”、“正確”,雖然告知了學生答案是正確的,卻同時顯示出老師對這個答案并不十分看重,暗示著這個答案沒什么太大價值。贊揚時,用驚訝、欣賞的語氣。贊揚的時候,通過一些語氣詞來渲染氣氛,以表老師對學生的欣賞和贊許。交流時,尊重的、用商量的語氣;老師與學生交談時,一定要注意用商量的語氣,點撥式地啟發學生思考。能夠激發學生思維火花的交流才是成功的交流。批評時,也要帶上關心的語氣....
三、注意語調、語速,使課堂賦予節奏感
語速中等,但要富于變化。影響語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比如教學內容的難易度:重點、難點內容需要思考的時間長,語速應當慢一些;次要的吧、簡單易懂的內容,課堂語速要適當快一些。當然,具體到某一節課、某一個老師又會有所不同。關鍵是我們的課堂語速要能夠使學生聽得清晰、聽得明白,并且能夠據需要在語速上有適當的變化。
四、“三不要”是指在課堂講課中要避免重復,避免嘮叨,不要有口頭禪
(一)、不要重復。 一些老師講課喜歡重復。比如一位政治教師每講一個知識點就會問一次:“同學們聽明白了沒有?聽明白了沒有?”“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啊,這是一個很難理解的問題?!闭湓捳湓捴貜汀I踔吝€有整段整段的重復。明明剛才講過的,結果又回過頭講一遍。重復話語基本上起不到正面的、積極的作用,只能給學來難受和厭煩。
(二)、不要口頭禪。一些老師會無意識地帶一些口頭禪,像“嗯”、“啊”之類的口頭禪,也有“是不是呀、對嗎”之類的口頭禪,還有整句話的口頭禪。例如一位教師在一節課上說了二三十次“同學們,這里很重要啊,一定要記住”。看似是在強調重點,但到底那里是重點呢?這節課都是需要強調的重點嗎?這句話根本就沒有必要,既浪費時間,又使學生感到迷惑,口頭禪的負面作用不能小視。
(三)、不要嘮叨。有點老師在講課時喜歡引經據典,明明要講一個問題,結果導入環節講了十分鐘了還沒有切入正題,這是拐彎抹角式嘮叨。這在文科老師中比較常見。還有的老師講著講著就跑題了,明明是講這個主題,結果跑到另外一個話題上面去了。 比如,有一位政治老師,原來是學習歷史專業的,由于一些原因教了政治學科,他在課堂上就特別喜歡講歷史故事。每次講到哲學的時候,她都會引經據典的穿插一些歷史故事。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歷史故事也無傷大雅,甚至還可以調節課堂氣氛,但這位老師實在講的歷史故事實在太多了,往往造成教學任務完不成,結果造成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
充滿魅力的教學語言,要想改變課堂的枯燥、抽象、沉悶,使課堂充滿藝術魅力,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和品位。教師要想講好課,必須講求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參考文獻:
[1]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語言運用藝術研究[J].王權.教學與管理. 2010(18)
[2]淺談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教學語言魅力[J].李會.科學大眾.2008(10)
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弘毅高級中學 河南 中牟 45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