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以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與案件防控對策解析為重點進行闡述,首先分析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基礎概述;其次介紹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防范現狀,包含組織結構不夠完整、制度操作不夠嚴謹、崗位控制效率有待提升、流程設計不夠科學;最后從全面組建操作風險管理結構體系、優化操作風險方案實施、樹立銀行全員操作風險管理先進理念、科學處理多項銀行業務等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案件防控的關鍵,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案件防控;對策;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1.17
在國家經濟水平日益提升的背景下,銀行行業充當實體經濟主體,也在飛速地發展著,商業銀行尤其是基層商業銀行,由于淡化操作風險的管理造成違法案例的現象時常出現。最近幾年我國商業銀行大案件與要案都是由于違規操作造成的,究其原因是商業銀行沒有充分地關注操作風險防控,沒有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缺乏完整的自律監管體系等,以致于多項制度和規定趨于形式化,那么案例將會頻繁發生,產生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新時期下要想確保基層商業銀行穩定經營與發展,應該強調操作風險防控與案件防控,采取針對性的處理問題對策,將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降到最低,具體如下。
1 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基礎概述
1.1 操作風險理論
所謂的操作風險,主要是商業銀行實際管理期間,由于操作不夠科學引發的操作風險。在20世紀90年代,將操作風險這一個詞匯當作獨立的課題進行研究,現階段國內外學者已初步獲得操作風險的基礎成果。首先是操作風險定義,最為權威的操作風險定義便是通過內部流程、人員以及系統產生的風險;其次是操作風險計量,在實際的風險計量過程中存在巨大難度,國外的學者研究較早得到操作風險的識別方式。然而我國對風險計量的研究,需要進一步增強操作風險計量水平,確保操作風險計量過程具備超前特征。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操作風險受到收入模型的影響,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收入,信用因素對收入產生的影響相對小一些[1];最后是操作風險管理,重點是實施操作風險體系,開展的具體研究對操作風險實效性防控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不管是國外研究還是國內研究,我國基層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管理效率都有待加強,制定行之有效的風險防控方案具有深遠的意義。
1.2 操作風險種類
首先是信貸管理,基層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包含傳統業務以及主營業務,基于銀保監會官方網站發布的行政處罰數據,銀行信貸業務違規操作的現象比較多,具體的表現在以下方面:貸款核實不到位,在貸款之前的調查、貸款之中的審查以及貸款之后的檢查中,基層商業銀行管理者總是輕視這些環節的管理,造成違規現象出現。比如某村鎮銀行由于貸款檢查力度不夠得到銀保監會處罰、某商業銀行因檢查不盡職被銀保監會處罰;貸款發放不夠規范化,比如某農村信用社沒有按照規定發放貸款資金、某城市商業銀行支行尚未按照規定發放個人按揭貸款[2]。貸款資金支付過程中的違規現象,某商業銀行出現貸款資金被違規挪用、某村鎮銀行貸款資金被用在償還貸款本金等。
其次是賬戶管理,基層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便是賬戶管理,可以說賬戶管理質量直接關系著銀行的口碑形象。結合多個人民銀行網站提供的行政處罰數據,基層商業銀行由于賬戶管理缺乏規范性被處罰的案例也是比較多的,具體表現為賬戶的開立不符合規定,比如某個銀行分行機構,在開立賬戶過程中沒有及時向人民銀行進行備案;賬戶撤銷流程不符合規定,如某銀行分行撤銷賬戶之后,沒有及時按照標準規定將信息報告給人民銀行;賬戶變更不符合規定,如某村鎮銀行沒有對賬戶變更的情況實效性備案處理。
最后是其他業務的管理,基層銀行操作風險涉及面積比較廣泛,對應的操作風險潛藏在銀行日常管理的多個環節,基層商業銀行在其他業務的管理上可能存在違規行為,具體表現為內部欺詐[3],如某農商行副行長私自使用內部資金、某分行行長通過職務的權利非法接受賄賂;內控管理存在問題,某個銀行的內控管理尚未落實;員工管理層面的問題,如某個地區分行員工行為違反工作規定,行為監督排查的力度不夠等。
2 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防范現狀
2.1 組織結構不夠完整
首先是沒有及時設置操作風險管理崗位,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防范經常通過委員會制進行,諸多商業銀行內部缺乏專業化的操作風險管理崗位,一些小規模商業銀行進行的頂層設計尚未完全納入風險管理標準條件,造成操作風險期間無法保障決策部署確切實施,對應的制度實施難度較大。其次是正向激勵不夠充分,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綜合效績占據比例較小,多家商業銀行尚未全方位地把操作風險和管理人員績效考核體系結合起來,缺乏基層員工激勵力度[4]。現階段部分商業銀行依舊表現出輕管理的傾向,淡化風險監督的職能,不能保障風險評價指標和業務之間的密切銜接。最后是尚未形成規范化的操作風險評價標準,我國基層商業銀行評價風險過程中往往包含信用風險分析與市場風險分析,尚未持續化地落實風險分析制度,不能形成完整的操作風險評價制度,尤其是高分散性的風險分析過程不夠科學。
2.2 制度操作不夠嚴謹
首先是基層商業銀行制度操作表現出操作缺位的情況,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商業銀行總要創新業務以及產品,與之相匹配的銀行風險防控制度滯后性相對明顯,不能保障推出的業務與時俱進。并且實際的風險防控制度以下發文件為基礎進行會議精神傳達,相關基層操作工作者不能全方位地掌握風險防范要點,造成制度實施期間存在缺位情況。其次是制度操作系統性不強,制度覆蓋面積存在局限性,現階段部分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防控期間只是要求相關業務工作者負責[5],沒有大范圍地將責任覆蓋到管理層。并且銀行規章機制時常被修改,造成業務實施與標準要求不能一致化,無形中造成操作風險的出現。最后是制度實施尚未落實,多樣化內部防控機制的實施不及時造成案件防控工作形式化突出,不能切合實際地履行工作者自身責任。
2.3 崗位控制效率有待提升
首先是崗位準入缺乏嚴格性,在基層商業銀行的工作者選拔期間,沒有嚴格結合崗位準入方案進行,一人選崗的情況比較常見,一些從事于風險管理崗位的工作無法保障其資質滿足準入標準。其次是崗位約束力度不強,將信任替換制度、將關系替換監督、將安排替換落實的情況比較多,不能做好案件防控管理工作。最后是培訓制度不全面,基層銀行產品以及制度呈現日新月異的發展趨勢,而相應的培訓單位不能適應業務發展的腳步,尤其是商業銀行內部員工存在較大的流動性,相關崗位以及角色轉換不夠迅速,在操作經驗匱乏的狀態下直接上崗,給操作風險爆發提供了可能性。
2.4 流程設計不夠科學
首先是關鍵業務的流程管理不夠科學,授權業務馬馬虎虎地進行,監督管理尚未凸顯重點內容,或者以點概面;其次是流程設計的功能發揮不夠充分,基層商業銀行業務流程設計崗位受到約束,淡化系統自身功能的發揮,“烏龍指”事件就是典型的系統功能漏洞所致,給商業銀行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最后是流程設計比較繁雜,相關的操作風險和業務繁瑣程度呈現正比關系,基層商業銀行單位比較多,對應的職責分工缺少明確化,造成流程設計的繁雜程度逐步加深,增加了操作風險的產生幾率。
3 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案件防控關鍵
3.1 全面組建操作風險管理結構體系
在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結構體系建設過程中,應該設置專業化的操作風險控制委員會以及風險管理崗位,體現獨立性和專業性的特征,對操作風險進行切合實際的識別與監督。并且形成操作風險評價機制,動態控制操作風險,依托季度風險評價制度與年度風險評價制度的建設,貫徹全方位動態管理作業。結合風險評價等級對評價機構的業務準入與高管準入進行調整,做好操作風險管理工作。另外,加大績效考核力度,加大風險控制力度,增加管理考評占據的比例,全面把操作風險管理和單位綜合評價以及個人薪酬關聯起來。組建高素質的隊伍,形成和基層商業銀行具體業務量互相匹配的操作風險管理隊伍,對監督管理隊伍進行年輕化工作者補充,營建基層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良好氛圍,滲透先進的操作風險管理思想。
3.2 優化操作風險方案實施
站在基層商業銀行視角下,諸多的操作風險都是一線操作工作所致,完整的內控機制建設充當操作風險的第一道防線,而且是最為關鍵的一道防線。所以針對基層商業銀行,形成嚴謹的內控機制成為風險防范的關鍵點。強化內控機制整理,對長期存在的過時的內控方案及時刪除,補充操作風險管理盲點[6]。并且加強產品風險力度,對員工的實際操作行為進行規范化處理,保障操作風險防控工作準確落實。需要注意的是,基層商業銀行管理者還應該增強操作風險的機制實施力度,意識到操作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彰顯風險操作的重要地位,把操作風險貫徹在基層商業銀行業務操作的所有環節。
3.3 樹立銀行全員操作風險管理先進理念
在實際的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期間,每一個人員都應該樹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多個層級管理者做好自身工作,強調商業銀行業務和操作風險管理的同步進行。規范化處理銀行工作者崗位準入計劃,進行崗位責任機制,在一定的時間內分析管理職工、從業職工和業務素質,避免產生因為業務技巧掌握不夠牢固引發操作風險的現象。樹立銀行員工風險管理的先進理念,在銀行工作過程中減少失誤,能避免給銀行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同時營造優質的操作風險管理文化,重點關注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文化氣氛建設,加大職業道德與思想觀念的教育力度,提高員工的專業素質和文化素養,確保商業銀行內部員工具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自主強化操作風險管理和控制,通過對員工文化素養的培訓,有利于商業銀行整體文化形象和信譽的提高。基層銀行管理者可以組織基層員工加入業務培訓活動,營造更為和諧的文化氣氛。最后是貫徹輪崗機制,在重要的崗位工作者管理體系內納入領導干部管理、客戶經歷管理、財務工作者管理與管庫工作者管理,通過人事單位統一化建設基層商業銀行操作臺賬,給予相同職位與相同單位的人員實施輪崗工作,體現崗位的監督效果。在員工培訓過程中,注重內部規章制度和業務內容的融合,樹立員工專業工作意識,提升員工專業操作有效性,最大化地降低員工出現操作錯誤幾率,強化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管理綜合質量。
3.4 科學處理多項銀行業務
對業務辦理流程進行整合,定期對銀行多個業務項目進行流程整理,將不必要的流程去掉,內化業務辦理單位員工組織結構,減少業務辦理環節,控制人為層面的操作風險產生。針對相對負責的流程,要貫徹特殊項目辦理的原則,配合實時監控理念,動態監督操作風險。整合業務體系,對業務系統進行定期評估,避免因為系統漏洞造成操作風險。關注綜合管理效率的提升,借助崗位輪換、監督管理、組織優化與授權管理等方式處理操作風險潛在的問題,降低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由此高效率地進行業務流程規范,強化風險控制。
4 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與案件防控對策研究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基層商業銀行經營與發展中總會存在操作風險,要想更好地控制操作風險產生,相關管理者應該重點分析操作風險案件,從風險案件中明確影響因素,采取有效的手段完善操作風險管理流程,如全面組建操作風險管理結構體系、優化操作風險實施方案、樹立銀行全員操作風險管理先進理念、科學處理多項銀行業務等,從多個維度強化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效果,推動基層商業銀行現代化發展與創新。
參考文獻
曲國權.探究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及其防范控制[J].時代金融(下旬),2014(27):77-78.
王巖.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量化實證研究[J].遼寧經濟,2009,03(03):50-50.
張又文.內控案防視角下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應對研究[J].財經界,2020,564(29):77-78.
楊玉輝.基層商業銀行操作風險與案件防控對策研究[J].納稅,2019(34):204.
徐賓.基層農村商業銀行內控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02):199-200.
李雙雙.淺談商業銀行柜面操作風險[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9(21):99-100.
煙臺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