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要:目的:探討綜合護理管理在手外科斷指再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70例接受斷指再植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觀察組應用綜合護理管理模式。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斷指成活率。結果: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綜合護理可以明顯提升手外科斷指再植的存活率,促進患者時手部功能恢復,減輕疼痛程度,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綜合護理;斷肢再植;應用
引言
顯微外科手術中斷指再植術難度較高,護理工作質量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斷指再植手術的整體效果。臨床工作中發現,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并發癥情況明顯,直接影響患者術后康復效果與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如何提高斷指再植存活率一直是護理工作的重點。本文觀察并分析我院綜合護理干預在斷指再植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70例接受斷指再植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有良好的斷指再植手術指征;②患者均有良好認知且臨床資料完整;③入組前均告知患者本研究目的并在術前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障礙疾病者;②免疫系統疾病及溝通障礙者;③手術禁忌證或隨訪資料丟失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以下兩組:觀察組35例,該組中男21例,女14例。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內容包括術前護理、術后基礎護理,為患者用等滲生理鹽水沖洗斷指,傷口處使用碘伏消毒;修剪傷口直至被污染的組織完全顯露,隨后進行冷藏保存;術后確保病房環境質量優質,遵醫囑督促患者按時用藥,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管理。(1)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多是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受傷,傷口出血、疼痛以及感染等刺激會給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患者極易產生恐慌、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部分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不利于治療以及術后恢復。(2)環境護理:由于斷指再植術手術時間較長,術中出血量較多,臨床需密切監測患者術后的生命體征,避免斷指組織發生缺血缺氧。(3)疼痛護理:患者因生理或心理、環境等因素會感到強烈的疼痛感,護理人員應定期檢查其傷口是否發生感染,與患者溝通、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必要時給予患者鎮痛藥物,使用按摩、冷敷、熱敷等方式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舒適感。(4)功能訓練。指導患者從被動到主動進行功能恢復練習。
1.3、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再植成活率,評價標準為:斷指再植末梢血液紅潤、張力始終、皮溫正常、毛細血管反應正常。觀察兩組術后血管危象發生率,血管危象分為靜脈危象與動脈危象兩種類型。靜脈危象:再植的指體顏色呈紫色,毛細血管充盈反應由迅速改變為消失,指溫下降、指腹張力明顯增加,將指端切開流出暗紫色的血液,之后才流出鮮紅的血液,此時恢復正常的毛細血管充盈現象及正常指溫;動脈危象:再植指顏色蒼白,毛細血管的回充盈反應消失,指溫下降、指腹張力消失、手指萎縮干癟,將指端側切口無鮮紅血液流出。②統計兩組住院時間與總體治療費用。③統計兩組術后到出院時刻的并發癥發生情況,評估預后。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術后觀察組患者中,33例患者再植成活,成活率為94.29%,對照組中26例再植成活,成活率為74.29%,觀察組成活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均出現血管危象,其中觀察組中出現1例靜脈危象、2例動脈危象,總的發生率為8.57%,對照組發生4例靜脈危象與7例動脈危象,總發生率為31.43%,觀察組總發生率明顯較對照組低,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斷指再植手術涉及骨骼固定、血管吻合等多個步驟,手術難度大,術后血管危象風險高,為了確保手術效果、提高斷指再植的存活率,需做好患者圍術期的護理工作。個性化護理彌補了常規護理的不足,在給予斷指再植患者術前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術后心理護理以及術后康復護理等圍術期護理后,進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斷指再植存活率與手術的安全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研究指出,圍術期個性化護理干預在提高患者再植指存活率,減少血管危象發生方面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王莎,王明芳.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的危險因素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24):3454-3456.
[2]宋麗麗,崔樹森,張展,楊光.關于斷指再植選擇的問卷調查研究[J].實用手外科雜志,2020,34(04):472-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