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詩
摘要:目前我國高中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普遍不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低,其主要原因是傳統的被動式教學模式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師應積極運用多種教學策略,促進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效率;提升策略
1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教室、CG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AI等先進科技在教育學中的運用日益廣泛,高中生物教學已經不用局限在書本知識教學中。在正式進行課堂教學前,需要針對課程學習內容進行課前教學準備。對于高中生物教師來說,課前設計需要考慮到上一堂課的教學進度、學生的學習成果、高中生物教育的教學規律等,并根據教學進度的需要設計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整理學生的學習數據,將所有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狀態記錄在案,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進度,教師可以通過專門的教學軟件完成繪制動畫、錄制視頻、拍攝實驗過程等操作,使學生能夠直接在課堂上觀看生物知識內容展示。例如,在學習病毒這一知識點時,由于只有電子顯微鏡才能觀測到病毒活動,而電子顯微鏡只在生物實驗教室配備,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CG動畫、拍攝視頻等方式,用多媒體平臺展示教學內容。學生可以通過視頻學習電子顯微鏡的使用、觀看病毒在顯微鏡下的活動狀況、總結在進行病毒觀測和實驗時需要注意的各個事項,使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更加有效化。
2激勵教學法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在生物課堂上,應不斷地給學生積極肯定的暗示,不斷通過恰如其分的高期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不斷用各種手段增加學生的信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條件。首先對學生進行情境暗示,包括環境和情景,環境又包括學校班級的硬件設施和師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軟環境”即情感氛圍,后者的創設是暗示教學的原則之一,在這里主要是總結生物教學內容和教育目的,通過設計某種情景以取得暗示的作用和效果。例如,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就是為了要注重個體差異,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學生對于他人的解答有疑問的時候,本人并未激勵予以否定或者肯定,而是去征求更多學生的見解,用商量的語氣和學生一起探討問題,讓所有的學生都參加到評價行列中來。學生則會認真聆聽別的同學的講話,同時進行優劣和正誤判斷,提出疑問或者贊揚,進而讓課堂的交流氣氛變得十分活躍而融洽,讓學生更熱愛討論。
在教授生物學時,經常開展各式各樣的學習活動,劃分討論小組,通過小組競爭和個人競爭等激勵方式,讓學生更加敢于表現自己,并在競爭過程中收獲成功與快樂。小組間競爭主要采用獎勵小紅旗的形式,獎勵在課堂上最善于發現問題,參與度高的小組,每得一面小紅旗,即可為本小組所有成員累積平時成績一分。此模式對提高學生的合作互助精神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個體的競爭,可采用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綜合運用的策略。讓學生在教育實驗開始前自主選擇一個競爭對象,教師選出前十名進步最明顯的學生給予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雙重嘉獎。這種模式可直鼓舞著學生努力進取,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3課后多種形式作業促轉化
學生作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就是學生自主的去找作業,并把它完成,而狹義的作業就是老師布置的作業,把作業限定在一個范圍之內。根據每個學生的差異,作業的形式應該也是不同的,對于一聽就會的學生而言,可以用廣義上的作業,他可以自己去尋找作業來做,并把自己不會做的題拿出來,在小組間討論,若小組間無法得出結論,可以由教師來進行精講。對于一般的學生,可以由教師布置作業,但題不要多要精。而對于生物“學困生”而言,可能對于課堂上的內容都無法掌握,這時可以通過自己學習、小組幫扶、教師督促等方式來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4小組合作探究教學促進學生自學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還可以使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提高自信心。筆者在進行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節《物質跨膜運輸》的課堂教學時,就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法,教師通過設置兩組探究問題,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以下是在課堂上設置的三組探究任務:布置課堂探究任務一(1)水分子只能從燒杯中進入漏斗嗎?(2)漏斗管內的液面為什么會升高?(3)漏斗內的液面會持續升高嗎?(4)當漏斗內液面高于燒杯中的液面時,漏斗和燒杯中的濃度大小怎樣?漏斗里的蔗糖濃度與原來相比呢?通過這四個問題讓學生嘗試總結滲透作用發生的兩個條件,并讓“學困生”說出“滲透作用”的概念。探究任務二:(1)哺乳動物的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等大分子有機物能透過細胞膜嗎?(2)紅細胞的那一部分相當于“問題探討”中所說的半透膜?(3)當紅細胞內的溶液濃度低于外界溶液的濃度時,它一定會由于吸水而漲破嗎?(4)食物較咸時,口腔和唇粘膜有什么感覺?為什么?布置課堂探究任務三:(1)如果把洋蔥鱗片葉的外表皮細胞浸潤在高濃度的蔗糖溶液中,原生質層的體積將出現怎樣的變化?細胞壁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嗎?(2)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相當于半透膜嗎?(3)“質壁分離”中的“質”、“壁”分別代表植物的哪部分結構?(4)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的原理是怎樣的?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比教師利用講授式單純的給學生灌輸知識教學效果要好得多。
5結束語
總之,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效率還有許多比較實用的方法,只要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注意觀察,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盡可能發揮教學中的積極因素,就一定能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余新平. 淺談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與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J]. 新課程:中學, 2012(7):8-8.
[2]李曉聰. 淺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對核心素養“生命觀念”的培養[J]. 中學生物學 2017(11):80.
重慶市黔江中學校 40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