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版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高質量教材是鐵路職業教育服務鐵路企業、行業的重要抓手。本文在剖析鐵路職業教材現狀的基礎上,提出教材建設及出版需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鐵路職業教材;教材建設;出版
中圖分類號:G7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6-0198-02
一、鐵路職業教材的現狀
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根本在于教學內容的科學合理,而教材作為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承擔著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任務[1],即教材質量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質量。鐵路職業教材經過多年的發展,總量已能夠基本滿足各個專業教學的需求,但質量參差不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職業教育特征不突出
鐵路職業教材必須突出應用型特征,但目前部分教材在內容上還停留在對本科目同類教材進行壓縮或補充的階段,對理論知識的講解較為透徹,對應用性知識的介紹不夠深入,甚至較少,無法真正體現出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教育特色要求。部分教材從形式上看,采用了當前被高等職業教育界普遍認可的模塊化、項目化等編寫體例,但實際上只是將傳統編寫模式下教材中的章節標題簡化為“項目”或“任務”,這種“換湯不換藥”的情況,并不能將鐵路職業教育的特征鮮明地體現出來。
(二)行業新技術、新工藝融入不足
近年來,我國高速鐵路迅猛發展,鐵路裝備技術不斷更新換代,而鐵路職業教材的編寫人員大部分來自于院校教師,對生產實際的調查研究較少,對各崗位、工種操作技術規范和要求的認識不足,缺少現場一手資料,因此編寫出的教材很難及時反映新技術、新工藝,個別教材內容還表現出了一定的滯后性[2],在教學中的適用性、針對性不強。
(三)校企、院校之間合作不充分
目前,鐵路職業教材建設已經注重與企業合作,但企業深入參與教材建設的過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的情況還很少。大部分校企合作雖然邀請了企業人員,但教材編寫的主要工作還是由院校教師來完成,企業人員只是大致審定教材內容,或者編寫少量內容等,校企合作流于表面。另外,鐵路職業教材雖然著重強調以學校和企業共同建設為本,但是適當地與同類院校合作也很有必要。不同鐵路院校的優勢專業不同,利用院校之間的合作,整合各校優勢力量,取長補短,共同攻關,有利于建設出適應性和針對性更強的教材。
二、鐵路職業教材應具有的特點
(一)堅持職教特色
職業教育作為以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教育,教材內容不能僅限于學科知識,或學科知識在職業情境中的應用,主要應來源于職業崗位的工作情境[3]。對于鐵路職業教育而言,其行業的特殊性,對技能人才的高要求性,決定了教材應在遵守人才培養計劃、遵循人才成長規律的基礎之上編寫,做到技術技能培養與知識傳授并重。應以實際崗位工作內容與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目標,強化學生的職業素養養成和專業技術積累,注重以實際生產項目、典型工作任務、典型案例等為載體組織教學單元,將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教材內容,以突出教材的實用性。
(二)堅持產教融合
鐵路職業教材應當注重行業指導,強化企業參與,廣泛調動起鐵路行業內部力量,充分吸收行業企業技術人員、能工巧匠等,切實實行“雙元”合作,共同為教材建設努力。鐵路職業教材應當緊跟行業發展趨勢,適應行業人才需求,及時將鐵路行業發展的新規范、新技術、新工藝納入教材,反映實際崗位職業能力要求,同時以企業用人標準為依據,使安全意識、質量意識、責任意識、遵章守紀等職業素養滲透進教材。
三、鐵路職業教材建設及出版需注意的問題
(一)教材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鐵路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建設、生產、服務一線培養高素質實用型人才,因此其教學活動特別強調對學生實操能力的訓練,教材中的理論知識應以“必需、夠用”為度。在此基礎上,還要著重強調涉及的實踐性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課程內容能夠與工作實際相聯系,反映行業、企業的要求,最終達到學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需要的人才能有效對接的目的。以動車組檢修專業教材為例,該專業的實踐性要求表現得十分突出,因此,在編寫教材時,應當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之間的關系處理到位,凸顯出實踐的特質,注重體現生產一線的實操性設計,將崗位知識技能融入學生接受的、可操作性的學習項目中,通過每個項目的學習,拉近學生所學課程內容與工作實踐的距離,使教材充分發揮作用,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該專業相關崗位上崗技能。
(二)建立行業企業參與保障機制
在鐵路職業教材的建設過程中,院校專任教師對相應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以及教材編寫的規范要求更為熟悉,把握更加準確;而鐵路行業企業一線人員對相關標準、規章規范、新技術、新工藝等更為熟悉,對企業生產實踐活動中的實際案例更為了解。因此,必須充分吸納鐵路行業企業專家或技術能手參與前期的調研、中期的編寫以及后續的審定和評價等工作。要保障行業企業人員真正參與其中,需充分發揮行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建立校企聯合開發教材的運行機制,對參與教材建設的人員制定工作量計算、科研成果統計、職務評聘等方面的認定辦法,以此推進校企合作的進程。
(三)落實校企、院校合作,優化教材編寫隊伍人員構成
對于教材建設過程如何發揮行業、企業專家的作用,具體有以下兩種方式。
一是專家直接參與教材開發,即開發職業能力、開發工作知識、提供教材資料。職業能力是鐵路職業院校專業課教材內容開發的出發點,要開發出完全基于工作情境的職業能力體系應當依靠企業專家。鐵路職業院校專業課教材的主體內容是工作知識,這種關于鐵路各專業崗位基本操作規程和質量標準等的工作知識的開發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材的質量,其開發需要企業專家的深度參與。形成教材還需要大量企業資料作支撐,如工藝規程、安全規定、產品質量標準、問題案例、工作情境圖片等,這些資料的獲取也要依靠行業、企業專家。
二是專家參與教材審核,即在開發和修訂教材的過程中,聘請鐵路行業、企業專家對教材大綱、內容、標準、形式等方面進行專業的把關、審定,提出教材不足之處及修改意見,使編寫人員能夠盡快完善教材,確保教材質量。
以上兩種方式,有利于將校企合作落到實處。同時,借助行業優勢,組織吸納同類院校專業教師,實現院校間的合作聯動,能開闊教材建設的視野。
(四)體例新穎,內容緊貼企業實際
教材的編寫體例是教材在編寫之初在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設計出的有助于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呈現形式。目前,適用于鐵路職業教材的編寫體例格式主要有案例引導式、任務驅動式等。對于規章規范類教材,例如《電力機車運用與規章》應該充分意識到本行業相關職業領域對規章規范熟練掌握的必要性,融合獲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對知識與技能的要求。此類教材在體例設計時,可采用案例引導式,彌補傳統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單純講、學生被動聽的不足,引入實際案例,同時設置相關問題,提供相對應的必要專業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組織學生深入探究、質疑、討論,以此培養真實職業環境下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有實操性要求的教材,例如《內燃機車檢修》,應注重實際工作崗位能力的培養與素質養成,以及學生團結協作、自主學習和實操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此類教材在體例設計時可采用任務驅動式,挖掘出職業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篩選并梳理設計出適合教學的一個個項目,通過營造實際工作情景,列出各項目需完成的任務,然后詳細列出完成任務的要點、操作步驟、任務成果及學習評價等,在關聯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整個項目的完成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此外,還應遵循“寬基礎—原理與應用銜接—應用向工作崗位拓展”的思路,借鑒鐵路現場職工工作手冊、工藝卡片等,倡導開發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新形態教材,努力縮小學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單位所需人才之間的距離。
(五)教材呈現方式立體化
隨著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教材的呈現方式也越來越豐富。鐵路職業教材若能在紙質教材的基礎上將受篇幅和表現形式所限,不能在其中呈現的內容以數字資源(包括視頻、音頻、二維動畫、三維動畫、微課等)的方式嵌入,改變傳統紙質教材的靜態呈現方式,通過更豐富的感知刺激學生學習內容,教學效果會更優。但應當注意,此類數字資源應當緊密貼合教材內容,且確為該教材必需、必要的資源。還要充分發揮資源的有效性,為教師教學以及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便利,避免為了實現立體化教材而嵌入一些無用資源。
(六)不過度重復開發,注重審稿過程
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出版社對市場競爭較為充分、市場供給較為充足的基礎課程教材,應以組織遴選打造精品為主,在教材質量上花力氣、下功夫,產品的開發不應貪大,數量不應求多,應多注重審稿過程,對重復出版、拼湊抄襲等問題進行嚴格把控,嚴格執行“三審三校”制度,認真對待出版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重視編校工作的每個細節,時刻繃緊質量這根“弦”。出版社對市場供給相對不足、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急需緊缺的專業課程教材,應當以適度引導開發、組織編寫為主。圍繞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需求,探索開發專業課程建設、教材編寫以及配套資源開發等的新形態一體化教材,以此從根本上解決教材種類結構性失衡和低水平重復等問題。
四、結語
鐵路職業教材作為鐵路職業教育教學過程的基本組成元素,在建設及出版過程中應當注重多元合作,突出行業特色,以培養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綜合職業能力為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周俊華.校企合作編寫高職教材芻議[J].中國編輯,2016(11):57-60.
[2] 郜麗媛.鐵路企業職工教育培訓師資和教材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6.
[3] 林茂.教材出版與職校教學質量提升的成效解析——以項目任務制和融合式教材為例[J].職教論壇,2019(10):65-68.
作者簡介:亢麗君(1986—),女,甘肅蘭州人,碩士,編輯,研究方向:鐵路專業教材編輯加工、圖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