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有了新的研究改革方向。就大多數人而言,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偏向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法,忽略了學生的主觀學習意向,故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育的改革方向更多的是在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思想教育等的發展理念。特別是對于小學的教育方向,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更多的還是停留在幼兒園的思想中,對于傳統的應試教育可能一下子接受不過來,也會直接影響到后期學生的學習狀態。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途徑
引言
在小學課程中,語文學科是最為基礎的學科之一,為了能更好的讓學生熟悉并掌握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知識內容,我國研發了不少關于語文學科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就我國傳統教育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式下,大多數的學生對于語文的理解就有著枯燥、無聊等的形容,對此極其影響后期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誤會。對于語文來說,它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具有著上下五千年的傳承,承載了我華夏民族的驕傲與自豪,故而應讓學生積極、有趣的深入學習,將我國的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一.如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較為形式化
就新課改發展以來,大部分的學校都積極響應著,并積極的做出了相關的改變,但效果千差萬別。究其根本可以發現,在一些學校中,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將課堂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根本性的改變,只是較為形式化。例如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不僅要將課本中的知識內容一股腦的講解給學生,而是需要借助一些其他的方式方法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到知識內容。拿拼音學習的“b”和“d”來說,很多學生在學習這兩個聲母時可能會分不清楚,教師不能硬生生的將他們區別照書教給他們,而是要通過適合這個年紀的學生一些方式方法幫助學生分清,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教導。
2.沒有認清學生的地位
對于小學時期的學生來說,是最活躍、精力最旺盛的時候了,這時候的他們思想較為天馬行空,若是好好的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等,能促進他們以后更好的了解語文的意境等。但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大多數的教師對于學生的發散性思想并沒有加以引導,反而更注重課程內容的重點以及相應的進度。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長此以往,學生對于語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便會不高,學習質量也會大大降低。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意義
隨著時代潮流的變化,每一代的學生們都有他們的獨特性,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發展規律,并積極的進行相關改革措施,尋找到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學生們學習知識的地方,正所謂“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故而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還能幫助學生進行全方面的發展,如創造力、社交力以及思維邏輯能力等。除此之外,語文學科還能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道德情操等,為學生以后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在小學語文課堂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中的措施
1.構建情景式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積極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情景式的教學方式非常符合他們的這個年紀的接受程度。尤其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這時候的他們不僅對周圍的學生還有學校的老師以及周邊的環境等都比較陌生,若是沒有一個輕松、愉快的方式開頭,可能會在后期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
但是情景式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放松心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學習。比如在學習語文一年級中口語交際的《我們做朋友》時,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教師自由活動一段時間,用此時間在班級上認識一些朋友,并了解其的愛好等。事后教師也可以時不時的了解一下班上的人員交際情況,盡量打開學生的社交能力。或者在學習《文具的家》時,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選擇一個文具名稱,并將自己代入其中,以此進行一個小型的班級情景式聊天。諸此之類的活動,可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課文中的知識內容,還能幫助他們增加社交以及掌握一些課外的知識。
2.及時轉變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
現在還是有大多數的語文教師并沒有轉變他們的教學理念,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給學生講解知識內容。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學新的教學理念,主動地讓出課堂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們作為課堂的主人翁。比如在學習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可以提前讓學生在家復習,并尋找到相關的視頻資料等在課前播放給學生觀看。對于課文教師可以帶著學生朗讀一遍,再讓學生自己講出關于他們對這篇課文的初步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該課文的影響。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準備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回答,不能因為趕課程進度而提前講答案說出來,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若是有學生回答的不對,教師也不能進行批評或使臉色,應面帶微笑的、和藹的給予學生一些提示,或讓學生記下來,等課文講解完成之后進行對比。除此之外,教師與學生之間也應保持一個良好的關系,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能有效的幫助學生提高對該門學科的學習興趣,還會帶動學生更加積極的進行學習。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時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不能采用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應該結合他們比較感興趣、能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方式幫助他們加深對學習的了解。對于語文教師也應盡可能的提升自己,不斷的用課外知識充實自己,以便幫助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展開,擴寬他們的知識面!
參考文獻:
[1]喻蘋香.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探析[J].讀與寫(上,下旬),2019,016(024):88.
[2]鐘明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性研究[C]//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9.
[3]田野.淺談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轉變[J].新課程,2020(13).
[4]王銳.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方法探析[C]//2020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新研究大會論文集.2020.
[5]楊艷芳.情境教學模式對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作用及實現途徑[J].學周刊,2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