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蓉 趙川
摘? 要:本文從大數據背景下高校經管專業的教學現狀著手分析,對其中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提出在新時期高校經管專業教學改革實施路徑上的相關策略,旨在進一步提升經管專業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專業型人才。
關鍵詞:大數據;高校經管專業;教學改革;路徑探索;實踐
中圖分類號:G4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21-0118-03
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信息化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深入發展和推廣也為經濟管理領域帶來了全新的改變契機和巨大挑戰。為了跟上時代的節奏,滿足市場對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的經管專業需要認清社會形勢和發展趨勢積極應對。
一、目前高校經管專業教學現狀和問題分析
(一)教育理念和培養目標較為滯后
近年來,實踐性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與創造能力的重要實現路徑之一,高校對很多專業的重視程度愈加高漲,尤其是部分工科專業。然而,在經管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依然不太重視實踐性教學,特別是在一些教學資源有限的地區,高校對經管專業實踐性教學方面的各種投入十分不足。結合企業調研和經管類專業畢業生用人單位反饋回來的信息可知,經管專業學生未來從事的工作具有顯著的應用屬性。在大數據背景下[1],用人單位對人才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方面的要求日益提升,因此,必須認識到實踐性教學對經管專業的重要性,契合經管類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加大人力、資金等諸多方面的投入,推進經管專業實踐教學水平的提升。研究還發現實踐教學類課程的具體架構并不合理,通常由實驗性課程、校內實訓課程以及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構成,傳統的教學形式集中著眼于驗證與演示這部分的內容,不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經管專業教師應要求學生透過數據,探究其中的經濟現象和運行規律,從而構建科學嚴謹、定性與定量有機結合的研究方式。
(二)教學隊伍缺乏合理性
隨著多年來高校擴招政策的發展,教師的教學壓力和工作量都較大。與此同時,隨著青年教師人數的增加,教學隊伍總的來說呈現出年輕化和經驗不足的狀況,很多教師并沒有系統的時間和機會去深入研究經管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搭建,尤其是在大數據背景下,教師缺乏探究借助數據塊進行科學分析的能力,相關實踐教學的體系自然也需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
二、大數據背景下經管專業教學改革的機遇與挑戰
(一)大數據為經管專業教學指明了方向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經管專業的教學理念也出現了新方向:一方面高校應以大數據作為有效的切入口,通過強化真實案例教學、結合企業實訓基地并深入社會進行調研等具體的實踐工作,讓學生主動投身實踐課程,用實地參觀、搜集調研以及崗位實訓等環節來提升課程的實踐范圍和參與程度。高校還可以采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包括微課、網課等新型線上授課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個性化與差異化的學習需求。
(二)大數據為經管學科的完善提供了新渠道
經管專業學科中的很多課程實質上都與大數據有密切的關系。不管是在分析經濟信息來源的開拓性,還是提升獲取信息的速度,乃至升級分析方法,在深挖數據背后的信息等方面,大數據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
(三)大數據為經管教學的模式注入了新動力
首先,在大數據背景下,出現了很多依托大數據的互聯網教育平臺,繼而極大地撼動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而整個教學形式也逐漸從標準化向差異化教學改變,個性化的課程應運而生。其次,互聯網為學生獲取知識與信息開啟了新的途徑,搜索引擎技術的發展提升了數據信息獲取的精準程度,大數據為經管教學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根本動力。
三、大數據背景下經管專業教學改革路徑的實踐與探索
專業的數據分析人才必須具有發現問題的能力、收集數據信息與分析研究專業信息的能力。因此,高校在經管專業的教學改革實踐中,應大力建設實踐教學的基礎結構與保障,將其作為關鍵的基本內容來重視,增大人力投入、強化學科管理,使其在培養應用性的創新型專業人才的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此,高校應從更新教育理念、開設實踐課程、豐富教學手段、培養人才基本素質以及培養技能經驗這五個方面來進行。
(一)更新教育理念
首先,經管專業教師應主動轉變教學理念,以大數據思維為指導原則,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根據信息化大數據的背景,確定人才的培養目標與定位。其次,教師應及時轉變自身定位,化身為知識的傳授解惑者為學生提供引導和推動,想方設法地提升學生自動參與課程教學體驗;還應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完善知識結構體系,引入大數據的相關內容,與專業教學進行有效融合[3]。
(二)開設實踐課程
實踐課程的開設,可以讓學生從感性認識層面上接受更加直接形象化的知識呈現,進而上升至理性范圍,加深對于抽象理論知識的理解,并培養學生學會由數據信息的分析來解決實際的問題。與此同時,還應關注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提升。因此,開設像概率論、數理統計應用、統計信息分析與預測等等課程內容尤為重要,目的是為了教授學生學會使用系列的數據分析工具,利用數據探求其背后蘊藏的經濟規律的科學方法。譬如信息分析與預測這一課程,便是以信息分析與信息預測這兩個部分為核心針對用戶制定的數據信息需求,擬定出研究的課題。而后通過文獻調查法、實地走訪等方式,系統性地收集與這一課題貼合的已知數據信息,再經過一系列的信息傳輸、存放、加工整理、評價價值等環節,使已知的信息內容變為更加系統科學化,能夠揭示出客觀規律的內容,再運用經濟學科學理論與研究方法對客觀事物做出合理的未來走向預測。最后,通過某種信息產品的呈現形式,將預測結果以恰當的傳遞途徑提供給用戶[4]。
(三)豐富教學手段
首先,經管專業教師應充分借助大數據的優勢,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和創新精神。其次,教師還應優化教學方法,依托可視化的多媒體技術手段,用生動的視頻、音頻素材來豐富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教師還應多加利用互聯網平臺上的優質資源進行自我提升和完善,進一步營造出多重交互和資源共享型的良好學習環境。
(四)培養基本素質
大數據背景下,經管專業實踐性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便是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素質,主要包括以下各項:第一,清晰的邏輯——指學生能夠設定合理的假設,進行嚴密的推理;第二,堅持不懈——指學生應遵循由假設開啟探索,經歷否定、再次假設這個循環的思考探索過程;第三,細致入微——指學生應該學會耐心細致地對待每一個數據,同時,要對異常的數據保持敏銳的感覺;第四,嚴謹負責——指學生應確保數據來源的真實可靠,使用恰當的分析方法,保持客觀中立的態度,實事求是地指出問題;第五,溝通順暢——指學生應確保研究目標能夠滿足業務部門的需求,多方聽取和采納建議[5]。呈現的報告應該清晰簡潔、科學嚴謹。良好的溝通能力直接影響著分析過程與最終的分析結果。
(五)培養技能經驗
經管專業在培養學生技能經驗方面,有如下要求:第一,學生應了解大數據庫的結構邏輯并掌握基本的編程語言,例如ASP、Java、C++等,從而在經驗方面,為學生日后從事數據庫的相關測試與優化管理等工作夯實基礎;第二,學生應能夠熟練地運用Office系列辦公軟件,提升辦公的綜合效率;第三,學生應熟悉掌握數據分析軟件,譬如SPSS、SAS等,以便了解和掌握數據分析的科學方法,熟悉整個數據分析的全過程。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背景下經管專業教學改革實踐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為此,高校應積極加快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的優化。面向數據分析方向的經管專業的教學實踐改革,可以激發出學生對未來職業崗位的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和實踐,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力。總之,圍繞大數據背景進行的經管專業教學改革實踐將有利于高校實踐平臺的建設,有利于推進高校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肖詠嶷. 新階段高校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路徑探討[J]. 教育現代化,2020,7(32):88-91.
[2] 余明友. 應用型高校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基于最優化教學原則的視角[J]. 高教學刊,2020(06):120-122+125.
[3] 周蕾.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運營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J]. 內江科技,2019,40(11):15-16.
[4] 伍昕. 高校經管類專業經濟法教學改革探索[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22):201-202.
[5] 馬斐斐,尚增振. 大數據背景下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 科技經濟導刊,2020,28(33):112-113.
(薦稿人:劉鴻淵,西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