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迪 王新學
摘? 要:伴隨著互聯網+教育的興起,“在線樂器陪練”這一新業態應運而生并迅速發展,為中國音樂的普惠教育和素質教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突破路徑。但需警惕的是,目前在這一新業態中也出現了魚龍混雜、造假欺騙等諸多無序競爭的亂象。本文通過研究目前幾款在線陪練軟件的調研及使用體驗,就“在線陪練”平臺的教學模式、師資構成、教學效果等進行了客觀分析,并對這一新業態的未來展望提出一些相應的監管建議。
關鍵詞:在線陪練;素質教育;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J62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17-0117-04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整個社會對素質教育的不斷重視,音樂教育逐漸成為每個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器樂學習更是備受家長和孩子的歡迎,巨大的市場需求催生了社會上的各種音樂培訓機構。近年來,伴隨著互聯網+教育的興起,“真人一對一在線樂器陪練”的商業模式應運而生并迅速發展。
一、“在線陪練”的興起與發展前景
(一) “在線陪練”是一種新興的教育形式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成熟以及全社會對音樂教育尤其是樂器學習的普遍需求,是“在線陪練”平臺興起與發展的必然條件。“在線陪練”是指陪練老師通過網絡指導、糾錯,幫助孩子更好地完成課后的練琴環節,從而實現圍繞學生、家長、教師建立起整個器樂學習反饋的閉環。這讓家長既解決了沒有時間或無專業能力輔導孩子的難題,又可以自由選擇陪練時間。現如今,音樂在線陪練軟件層出不窮,除了針對鋼琴的陪練,還拓展至小提琴、吉他、揚琴等其他數十種中西樂器。一些“在線陪練”平臺的注冊用戶已超過數十萬,營收上億元。
(二) “在線陪練”有望助力中國音樂實現普惠教育
目前,教育的不平等現象依然存在。但可喜的是,“互聯網+教育”推動了教育公平的步伐。目前,中國僅鋼琴琴童就超過3000萬[1],且每年仍以穩健的速度增加。隨著中國二三線城市的發展以及教育理念的提升,學習樂器的孩子還會逐漸向邊遠地區擴展,市場需求巨大。有關部門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互聯網音樂教育市場交易規模約145億元人民幣,在線滲透率超15%,預計2020年在線音樂教育行業的增長潛力將進一步釋放,在線滲透率持續提升[2]。健康的“在線陪練”業態將使中國音樂實現普惠教育的目標變得明朗。
(三)“在線陪練”應成為素質教育的有利抓手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音樂教育事業無論從教育理念還是教育方式上都發生著深刻的變革。教育部前部長袁貴仁在2013年舉辦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加強學校藝術教育,明確規定學生在校期間學習使用一兩種樂器、培養一兩項藝術愛好”[3]。從這個意義看,“在線陪練”平臺的興起不僅是時代之需,還有望成為國民音樂素質教育的有力抓手。
二、當前我國“在線陪練”市場的亂象
2020年7月16日晚,延期舉行的3.15晚會在央視播出。會上,某在線教育平臺被曝出平臺存在老師學歷造假、退費難以及制造營銷騙局等問題,引發了眾多網友關注。2020年12月,某在線陪練App突然宣布破產,創辦人卷款跑路,平臺辦公地人去樓空,家長退費無門,再一次將“在線陪練”推上了風口浪尖。
本研究通過調研,體驗了三款時下比較熱門的陪練軟件,這幾款軟件的用戶覆蓋量非常廣,在App上均有超過6.5萬的用戶評分,在琴童家長圈里也頗有口碑。但體驗下來,卻發現幾款陪練軟件都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問題。
(一)虛假宣傳,師資堪憂
“在線陪練”平臺的廣告語普遍存在夸大之嫌,如“師資均來自九大音樂學院及音樂院校的專業教師,經驗豐富,善于針對兒童特點制訂練琴計劃。” “陪練老師均經過專業音樂素養、遠程溝通能力、激勵教育心理學等方面的篩選考核……”。然而在調研中,經反復追問,客服改口稱陪練教師其實是來自九大音樂學院已畢業或在讀的學生。此外,由于線上陪練并非面授,學生和老師都缺少自我約束意識, 低素質的陪練很容易“誤人子弟”。
(二)監管主體不明
近年來,有關教育培訓的問題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而在線教育的消費維權更是一個新的難題:一邊是“在線陪練”平臺的超常規發展,一邊卻是管理缺位和監管滯后。
一般來說,線上課程的監管涉及多個部門。首先,由市場監管部門審核該機構的經營資質,根據經營范圍提供相關部門的審批,如:涉及教育的,要有教育部門的審批;涉及知識技能培訓的,要有人保部門的審批;涉及互聯網、數字化的,則需要經信部門的管理。但具體課程內容是否符合上線的標準,一直以來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委曾聯合印發過《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將面對中小學生的學科類校外線上培訓活動納入日常監管,無證辦學和師資泛濫等問題得到了一定規范,但這個意見并沒有把學科之外的其他興趣培訓活動納入監管[4]。所以目前類似“在線陪練”平臺的市場行為仍無法得到有效監管。至于一些民辦機構的培訓班,則實際處于監管空白的領域。
三、對“在線陪練”新業態的未來之思
從社會角度看,“在線陪練”為器樂學習起到了輔助的作用。從國家文化建設和素質教育的戰略層面看,“在線陪練”具有的潛在價值亟須進一步培育和定位。鑒于此,有關部門應對“在線陪練”市場進行清理整頓,完善相關的管理機制,使其朝著健康的軌道前行。
(一)明確監管主體,確保平臺合法性
“在線陪練”平臺是互聯網技術和教育培訓行業的跨界交叉性產物。從社會管理范疇考慮,經信部門和教育部門與其關聯最為貼切。考慮到“在線陪練”的技術屬性和教育屬性,大眾更傾向于將它歸屬于教育部門管轄。另外,早在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就曾聯合印發過《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將面對中小學生的學科類校外線上培訓活動納入了日常監管,這幾年來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目前只要按照學科類校外培訓平臺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將其納入管理范疇即可;至于平臺的合法性,則需要工商、稅務、公安以及信息管理部門的聯合管理,確保合法有效。
在平臺運作過程中,技術應用層面可以參照實施2019年11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備案管理辦法》,包括落實備案制度,建立通報約談制度和黑名單制度等。在市場行為方面要遵循工商部門的有關規章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條款,包括落實經營者的主體責任,規范書面合同的簽訂,明確約定交費金額、課時數量及退費標準等有關內容,在發生消費爭議時可以依據合同維權。另外,在行業內要加強《廣告法》的宣傳,對于虛假宣傳的商戶應予以批評并責令整改,正本清源。
(二)加強對“陪練教師”的資質審查
由于“陪練教師”基本上都是兼職的,因此目前在師資招聘、等級鑒定和社會認可等方面都是盲區,處于無章可循的窘境,由此也造成了平臺造假宣傳的一系列負面效應。這方面的審查監管需要有一定的創新探索。
2020年上海新增了十大新職業,即主要圍繞承擔重要新興領域關鍵角色的職業,網絡主播以“互聯網營銷師”的職業赫然在列。在“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大好背景下,需盡快建立陪練教師的個人檔案,包括體制內的個人專業學習經歷、相關專業技術職務信息以及兼職陪練的績效信息、專家評語和學生家長反饋信息等;同時還可建立相應的陪練誠信記錄和黑名單制度,通過打分將其并入個人誠信檔案,這樣既為建立“陪練”教師的師資審查制度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有利于“在線陪練”平臺的教師穩定性。
(三)發揮行業協會作用,促進規范運營
從行業角度看,“在線陪練”新業態具有自我管理的先天優勢。因為與其關系密切的我國音樂行業協會和器樂行業協會等相關組織都已經具有相當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現階段,“在線陪練”平臺可以選擇一個行業協會進行掛靠,進行自我管理。“少干預、重自律”是當前國際社會管理網絡平臺的一個共同思路[5]。幾乎所有的網絡與市場運作有關的企業都有自律性行業組織和自律性行業規范。政府鼓勵業界建立道德及分級標準,強調建立在行業自律基礎上的合作。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可以作為自律參照[6]。
此外,“共同管理”的新思路也可以貫穿其中,如建立平臺用戶的微信群,由用戶自發進行監督管理的重要性正變得越來越明顯。另外,媒體和音樂專業精英人士的輿論監督也可作為行業自律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特別要防范和減少資本逐利性帶來的負面影響,通過行業協會的互相監督,可以減少盲目無序的競爭。當自我管理不適用的時候,再將管理功能轉交到相關的行政管理和執法部門。
四、結語
在巨大的時代洪流中,科技的高速發展必然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未來,傳統的器樂教育模式還將面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帶來的一系列挑戰。“在線陪練”這一新業態的健康持續發展需要社會各界的努力,共同創造一個清朗的運作環境,給消費者帶來安心滿意的消費體驗。
參考文獻:
[1] 何己派. 音樂陪練的百億生意[J]. 21世紀商業評論,2019(07):42-46.
[2] 徐虹. 2020中國音樂教育培訓行業分析報告發布[EB/OL]. (2020-06-29)[2021-04-08]. http://edu.china.com.cn/2020-06/29/content_76214399.htm.
[3] 中國教育部門戶網. 袁貴仁在201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全文)[EB/OL]. (2013-01-09)[2021-04-08].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6/201301/147151.html.
[4] 駱倩文. 有些東西不適合網上學[N]. 北京晚報,2020-05-06(10).
[5] 袁宏存. 境外治理網絡詐騙等非法行為的經驗與啟示[J]. 中國防偽報道,2014(07):35-41.
[6] 尹建國. 我國網絡信息的政府治理機制研究[J]. 中國法學,2015(01):134-151.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