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 霍艷艷


摘要:目的:探討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病人及其護理效果分析。方法: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8例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電腦分組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99例。參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接受綜合護理,研究分析兩組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高于參照組,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可有效改善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可以提高護理的質量,具有很高的醫學價值,是值得推廣和應用的。
關鍵詞:綜合護理;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見病,其中惡性心律失常更為嚴重疾病。病人與惡性心律失常是一個非常突然的發病和條件更嚴重。同時,易導致心搏驟停,預后較低。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發現惡性心律失常患者要對其做好護理措施。為此,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對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患者護理方法進行了探討,確定最佳的護理方法。可供醫護人員以及患者參考,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8例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電腦分組法將其分為參照和觀察組,每組各99例。參照組患者男性50例,女性為49例,平均年齡為(62.2±3.4)歲。觀察組患者男性55例,女性44例,平均年齡為(62.6±2.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納入標準:患者和其家屬與我院已經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我院收治的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患者中存在精神疾病或臨床資料不完整的。
1.2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參照組的基礎上實行綜合護理:①對患者生命體征、術后并發癥患者進行密切觀察。②合理用藥。根據醫師的建議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用藥,對用藥的時間、用法用量進行記錄,對用藥后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觀察,對不良反應要進行及時的上報并對用藥量和用藥的類型進行調整。③為了穩定病情、促進身體康復,必須做好患者起居護理工作。所以治療環境必須遠離污染嚴重的地區。護理人員應要求家屬積極配合,保證環境干凈舒適、室內通風,定期做好清潔消毒工。④加強護士培訓,定期培訓護士。訓練方法主要包括模擬演練、操作訓練等。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心肺復蘇,心電監護吸氧監測,除顫器和呼吸機的使用。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滿意度進行比較,總分為100分,<60分為不滿意,>90分為滿意。并發癥發生率低于15%為優,高于百分之30%為差。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2.0進行統計學處理。本文研究統計兩組患者的發癥發生率與護理前后的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對比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病率低于參察組(P<0.05)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2.2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P<0.05),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2。
3.討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方式。人們的健康標準更高,不能僅僅根據有無疾病來判斷是否健康,以達到更高的水平生活質量。研究表明,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患者一般不了解相關醫療知識。對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進行綜合護理,是治療是惡性心律失常所致心臟驟停患者預后的關鍵因素。提高護理人員的醫療救護能力,盡快發現疾病變化,提高搶救成功率。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高于參照組,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可有效改善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可以提高護理的質量,具有很高的醫學價值,是值得推廣和應用的。
參考文獻:
[1]張璐璐.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評價[J].黑龍江中醫藥,2019,48(04):275-276.
[2]鄒琦.循證護理在惡性心律失常所致心臟驟停患者急救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18,30(23):101-102.
[3]林運平.護理干預用于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患者的效果[J].大醫生,2018,3(06):142-143.
[4]李英.惡性心律失常致心臟驟停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16):167-168.
(1.榆林市第一醫院心內科;2.榆林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 7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