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禧


摘要:目的:觀察風濕液外用聯合針刺療法治療頸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頸型頸椎病患者74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7例。對照組進行針刺治療。治療組在針刺療法基礎上聯合風濕液外治,經一療程治療,對比評價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顯效18例(占48.6%),有效16例(占43.2%),無效3例(占8.1%),總有效率(占91.8%);對照組顯效13例(占35.1%),有效17例(占45.9%),無效7例(占18.9%),總有效率(占81.0%)。經統計學處理,兩組的療效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結論:綜上,風濕液外用聯合針刺療法治療頸型頸椎病臨床療效可靠,值得推廣。
關鍵詞:風濕液;普通針刺;頸型頸椎病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5-042-02
頸椎病好發于40歲以上人群,但隨著電腦、手機的普及,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發病逐漸呈現年輕化。西醫根據不同組織結構受累而出現的不同臨床表現,將頸椎病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和其他型。其中頸型頸椎病尤為常見,是其他型頸椎病初期表現【1】。筆者采用風濕液外用聯合普通針刺療法治療頸型頸椎病收獲良效,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治療的頸型頸椎病患者74例。對照組37人,進行針刺治療。其中女22人,男16人,年齡18-61歲,平均(41.2±11.1)歲;病程1-10年,平均(5.1±4.2)年;治療組37例,在針刺治療基礎下聯合風濕液外治,其中女19人,男19人,年齡21-67歲,平均(38.9±12.5)歲;病程0.5-12年,平均(4.9±4.7)年。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O。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參照《頸椎病的分型、診斷及非手術治療專家共識(2018)》【2】。
1.3排除標準:1.頸椎以外病變(胸廓出口綜合征、網球肘、肩周炎、椎管內占位等);2.嚴重心臟病、高血壓;3.孕婦或哺乳期患者;4.對風濕液或酒精過敏者。
2、治療方法
治療組:取穴:頸夾脊(雙側)、風池(雙側)、后溪(雙側)。操作方法:選用東邦牌一次性針灸針,規格為0.30×40mm。上述穴位皮膚常規酒精消毒后,先取風池穴,針尖微下,向鼻尖斜刺約0.8寸;頸夾脊穴直刺約0.5-0.8寸;后溪穴應半握拳取穴,沿掌骨前緣向外直刺0.5-1寸。上述穴位均采用平補平瀉治療,得氣后留針30min。
對照組:在針刺療法治療后即用風濕液(由天津達仁堂京萬紅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均勻涂抹于阿是穴,利用中頻透藥治療儀將藥液滲透至穴位深部。
以上治療每日1次,兩周為一療程。
3、療效觀察
3.1 觀察指標? 1.疼痛評估:通過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總分0-10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3】。2.治療2周后對患者進行療效評定,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4】。顯效:頸肩關節功能完全基本恢復,疼痛感消失。有效:關節功能大部分改善,疼痛感明顯緩解。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總有效=顯效+有效。
3.2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治療結果
4.1 兩組VAS評分比較見表1。治療前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O.05)。療后兩組VAS評分均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見表3。兩周后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91.8%,對照組總有效率81%,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3、討論
頸型頸椎病在中醫學屬“項痹證”范疇,是因勞損、感受風寒等使頸部肉張力改變、平衡失調進而影響局部神經血管產生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5】。因頸型頸椎病是最早期表現,治療上可采取中醫保守治療。針刺具有鎮痛作用,已成為治療頸型頸椎病基礎療法【6】。在選穴方面,頸夾脊穴位于頸督脈兩側,能通調氣血,活絡止痛作用,是常用主穴。風池穴有祛風寒止痛作用,《針灸甲乙經》記載風池在顳颥后發際陷者中,主頸痛;后溪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督脈,能疏通督脈氣血,達到通則不痛的效果,都是常用配穴。此三穴相輔相成,是治療頸型頸椎病頻次較高腧穴。風濕液內含獨活、寄生、羌活、防風、秦艽、木瓜、鹿角膠、鱉甲膠等,具有補養肝腎,養血通絡,祛風除濕的功效。筆者根據臨床經驗發現它并不局限于口服治療,也適用于外治。利用中頻透藥治療儀讓其藥液直達病灶,起到除濕散寒,通絡止痛的療效。綜上,風濕液外用聯合針刺療法治療頸型頸椎病能提高療效。
參考文獻
[1]唐曦,殷堅 ,韓國棟,等.針刺配合肌內效貼貼扎療法治療頸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7(1):70-74.
[2]楊子明,李放,陳華江.頸椎病的分型、診斷及非手術治療專家共識(2018)[J], 中華外科雜志,,2018,56(6):401-402.
[3]孫正艷,沈素娥,沈亞.浮針治療頸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J].當代醫學,2020,26(23):123-124.
[4]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20:189.
[5]肖麗梅,孟憲璞,韓明林,等.分段刮痧與針刺治療頸型頸椎病療效對照觀察[J], 中國針灸,2014,34(8):751-754.
[6]張吉,張林.針刺鎮痛機制的探討[J],中國針灸,2007,27(1):72-75.
東孚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福建,廈門,3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