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喬聯 林伯東 劉波

【摘要】目的? 研究探討普外科胃部手術治療后的患者發生術后出血的臨床治療方案及療效。方法? 選取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診斷為胃部疾病并接受胃部外科手術治療,且在術后均發生出血情況的患者120例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每組各60例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其中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手術干預手段,而對照組患者則采取非手術手段即保守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估和分析。結果? 通過研究發現,經過手術干預治療的研究組共有58例患者治療有效,總有效率為96.67%,而對照組中共有52例患者治療是有效的,總有效率為86.67%,兩組的數據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于普外科接受胃部手術后出現出血情況的患者的治療,應當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臨床上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保守治療,兩種治療都能夠取得較好的療效,但手術治療的效果更好,值得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普外科;胃部手術;術后出血;臨床治療
【中圖分類號】R65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5-053-02
胃部疾病是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在臨床上的發病率較高,尤其隨著社會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飲食不規律、生活壓力大等因素都會使胃部疾病的發病率增加,且嚴重程度也越發嚴峻,這就使很多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手術治療[1]。對于接受了胃部手術治療的患者來說,術后并發癥時有發生,而術后出血則是多種并發癥當中最為兇險的一種,如果得不到及時恰當的處理,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一般情況下胃部手術后會有一定程度的傷口滲血,但只要在術后24小時通過引流管引流出的量少于300ml,且引流物的性質是陳舊性血或胃液混合物,則是正常情況,可不采取臨床處理。但若引流管內持續引流出大量的新鮮血液,同時患者出現嘔血黑便等情況,則為術后出血,需要立刻進行有效的處理。為了探討普外科胃部手術后出血的臨床治療,本文將近一年本院收治的120例出現胃部手術后出血情況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具體情況以及采取的治療措施進行總結和分析,具體情況如下:
1 . 一般資料和方法
1 . 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了外科胃部手術治療且出現了術后出血情況的患者120例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所選對象在入院后均接受了相關的檢查,明確疾病的診斷,并均符合胃部手術的相關指征。隨機將120例患者分成兩組,在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下進行。其中研究組患者共計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齡在20-58歲,平均(37.3±2.7)歲,原發疾病類型主要包括胃穿孔、十二指腸潰瘍和膽結石并發胃潰瘍,選擇的胃部手術類型主要包括胃穿孔修補術、胃大部切除術以及膽囊切除和胃大部切除術。術后出血的情況主要包括33例切口出血、9例胃粘膜病變出血、18例遺漏病灶出血。而對照組的60例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在25-59歲,平均(38.9±2.8)歲,原發疾病類型以及選擇的手術類型與研究組相同。術后出血情況主要包括36例切口出血、6例胃粘膜病變出血、18例為遺漏病灶出血。兩組患者的其他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以進行比較。
1 . 2 方法
1 . 2 . 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療的基礎上,接受非手術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治療方案,具體的治療方案如下:針對有嘔血、黑便等癥狀的患者,要禁食水,以防止癥狀進一步加重?;颊邍I血后,囑咐患者漱口并將水吐出,讓患者口含冰塊,同時用冷水袋對患者的左上腹部進行冷敷,以控制出血的速度。將止血敏加入到補液中,滴注至患者體內幫助止血,使胃管的灌注濃度達到80mg/L,對凝血酶和去甲腎上腺素進行有效祛除,以分點注射的方式給予患者適量的止血劑,一般為10%的10ml鹽水加1.2-2.5mg腎上腺素,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給予內鏡或氣囊壓迫止血等治療操作。
1 . 2 . 2 研究組? 研究組的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療的基礎上進行手術治療術后出血,具體方案如下:患者在進行手術前要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評估,以及針對患者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使其生命體征符合手術指征。因此在術前要糾正貧血或營養不良患者的情況,對可以進食的患者進行飲食指導,規劃合理飲食,改善營養狀態,必要時可對患者采取胃腸減壓,每晚使用400-800ml生理鹽水為患者進行洗胃操作,并進行水、電解質的補充,防止患者發生水、電解質代謝紊亂或酸堿平衡失調的現象。在進行手術時,首先要對患者進行麻醉,協助患者擺成仰臥體位,對手術區域皮膚進行術前消毒。需要注意的是,針對具有潰瘍穿孔的患者,手術方式為修補術,如果患者的穿孔面積過大,且病灶質硬,同時伴有水腫,則會對手術縫合的效果產生不良影響,這時可以先使用大網膜將穿孔堵塞后再執行結扎和縫合等后續操作。若是腫瘤患者,則在腫瘤變越5-8cm處使用腸鉗將需要吻合的胃壁和腸壁夾住后在進行吻合術。在縫合過程中要注意使用鹽水紗布保護周圍的組織皮膚等,防止再次損傷。
1 . 3 觀察指標
有效:出血癥狀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且在7天內無復發;無效:出血癥狀沒有得到有效緩解,或癥狀患緩解或消失但7天后再次復發。
1 . 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軟件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通過對數據的統計和分析發現,研究組共有58例患者治療有效,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中共有52例患者治療是有效的,總有效率為86.67%,兩組數據的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具體數據見下表:
3 . 討論
胃部手術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在飛速發展的時代,由于生活壓力的增加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發生胃部疾病的概率在逐年增加,同時醫療水平在不斷發展,這使得接受胃部手術治療的人數越來越多。而手術時有創操作,在術中一旦操作不當,或術后對患者的護理不到位,就會增加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的危險,而術后出血是術后并發癥中較為常見且最為嚴重的一種并發癥。胃部手術后的早期出血常發生在術后數小時內,術中止血、結扎或縫合過程操作失誤都會導致術后出血的發生;術后的后期出血常在術后7-10天發生,主要表現是繼發性出血,大多是由于吻合部位組織壞死脫落或血管結扎線過早脫落導致的[2]。針對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進行手術止血還是非手術方式止血,根據本文的數據分析可知,手術治療有效率為96.67%,非手術治療有效率為86.67%,都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但手術治療更勝一籌,因此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采取最有效的治療措施,以達到最好的臨床療效,減輕患者痛苦,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林勁松.2種方法治療胃部手術并發出血的臨床效果對比[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22):130-131.
[2]梁韶明,周春艷.胃手術后近期吻合口出血的治療.中國醫藥指南,2012,11(32):130-131.
基金項目:昆明市老年胃腸外科治療技術中心【SW(技)—30】
昆明市第二人民醫院普通外科 云南 昆明 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