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一批新的教學模式被廣大教師引入到了課堂教學中。復旦大學教授張學新于2014年提出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即對分課堂。與翻轉課堂相比,對分課堂將課堂時間一分為二,鍛煉了學生思維、促進生生和師生互動、減輕了教師負擔、成本低下,提高了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對分課堂;思想政治教育;翻轉課堂
現如今,對分課堂已經廣泛應用于各科教學,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對分課堂的核心理念在于將課堂時間一分為二,前半節課進行討論,下半節課教師講解新的學習內容。課后,學生內化吸收,為下次討論做準備。這樣,課堂教學實效得以提高。在思想政治教學中,通過與翻轉課堂學習模式的比較,以凸顯對分課堂的優勢。
一、對分課堂概述
對分課堂作為一種中國本土原創的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課中具有極大地應用價值。通過了解對分課堂的相關內容,可以很好的幫助廣大教師更好的認識這一教學模式,以推動對分課堂的廣泛運用。
基于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復旦大學心理系教授張學新老師2014年提出了一種中國本土原創的教學模式,即對分課堂。對分課堂簡單來說就是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1]不同于傳統的講授和討論,對分課堂在講授和討論中間引入了學生內化吸收環節,有助于學生做好準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提高思政課堂討論質量,保證了教學效果。
根據張學新教授的觀點,對分課堂的主要形式有當堂對分、隔堂對分以及將兩者結合在一起的混合對分。對分課堂把教學刻畫為在時間上清晰分離的的三個過程,分別為講授(presentation)、內化和吸收(assimilation)、討論(discussion),也可簡稱為PAD課堂(PAD class)。[2]當然,對分課堂的三個過程可以詳細化為五個實施階段,依次為課前準備、課堂精講、內化吸收、課堂討論、成績考核。
二、對分課堂與翻轉課堂
對分課堂與翻轉課堂都是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出現的新的教學模式,具有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優勢,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實效。
(一)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由美國薩爾曼·可汗在2006年嘗試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2011年后,在“可汗學院”的推動下,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逐漸向全球推廣。[3]傳統課堂往往是課上教師講授,課后學生做作業;而“翻轉課堂”則是課前讓學生觀看視頻自學,而課上進行討論、答疑、做作業,教師進行輔導。[4]翻轉課堂變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教師主體地位到以學為中心,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翻轉課堂需要教師提前制作微視,然后把微視頻發布給學生,讓學生在家自主學習。學生在學習基礎性知識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困惑點,留待課堂討論解答。對于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最終匯總由教師解疑答惑,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翻轉課堂與對分課堂的共性
1.兩種教學模式都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
翻轉課堂需要學生課后自主學習微視頻,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就需要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樣地,對分課堂在教師精講后,需要學生課后內化吸收,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為下節課的討論做好準備,,強調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因此,兩種模式都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
2.由“教師中心”到“學生中心”
傳統課堂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坐在下面被動聽講,學生的主動性沒有得到發揮,這也是導致學生不喜歡思政課的原因之一。而翻轉課堂和對分課堂則是學生課后學習,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教師進行輔導點撥,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三)翻轉課堂的不足
結合上面提到的,翻轉課堂具有一些傳統課堂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與對分課堂相比較,翻轉課堂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教學工具
從教師角度來看,思政課教師需要搜集資料,制作微視頻,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微視頻的制作需要搜集相關資料等程序,耗費時間較長。
從學生角度來說,翻轉課堂需要硬件和軟件的支持,也就是電腦和互聯網。對于偏遠地區的學生來說,因為家庭條件等原因,他們不能做到每人一臺電腦,家家通互聯網,這是不大現實可行的。
然而,對分課堂則不需要時時借助于電腦和互聯網便可以進行。雖然偶爾會用到多媒體,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是不需要的,只是需要教師的一張嘴和學習資料。不需要教師經常制作教學微視頻,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考慮了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
2.教學順序
翻轉課堂注重學生課前微課或視頻錄像課程的學習,通過師生或生生討論的方式,使學生對新知識進行解構吸收。[5]這種學習方式體現的是先學后教的學習順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較高的要求。但在現實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自控能力較差,課后學習積極性不高。尤其當學生遇到較難的知識點時,容易產生放棄的想法,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學生對微視頻的學習,也是課堂上老師給學生被動灌輸的另外一種形式,容易給學生造成負擔。
對分課堂則是一種先教后學的教學形式,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在對分課堂中,教師首先對知識點進行結構,講解重難點,然后學生課后帶著任務對知識進行學習,有利于更好的進行內化吸收。這種教學模式,降低了學習難度,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在課堂討論環節,教師的適當指導也是十分重要的環節。由此可見,先教后學優于先學后教。
通過對翻轉課堂和對分課堂進行比較,可以明顯看出翻轉課堂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將翻轉課堂與對分課堂有效結合、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這才是新課改的應有之義。
三、總結
綜上所述,相比于翻轉課堂,對分課堂在教學工具和教學順序方面更具優勢。但是,對分課堂也會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總的來說,要得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離不開各種教學模式作用的有效發揮。即使翻轉課堂相對于對分課堂來說存在不足,但是也有可以值得借鑒的部分。相信對分課堂在思想政治教育課運用的過程中,結合其他教學模式的優勢,一定可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學新.對分課堂:中國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4.
[2]張學新.對分課堂:中國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4.
[3]劉金雪.“翻轉課堂”與“對分課堂”的異同及對教學模式的影響[J].黑河學院學報,2017,8(01):149-150.
[4]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5-15.
[5]徐小蘭,蔣梅鑫.例談翻轉課堂與對分課堂的異同[J].江西教育,2018(32):63-65.
作者簡介:劉雪婷(1994—),女,漢族,在讀碩士研究生,淮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