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昱斐
在“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大環境下,中學體育教育的地位顯著提升,并成為培養學生身體素養、塑造學生健全人格、鍛煉學生堅毅品質的關鍵學科。與此同時,隨著籃球運動在校園內的興起,中學生對籃球運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及參與的積極性,各中學學校以此為契機創建了校籃球隊、舉辦校內及多校籃球比賽,增強了籃球運動教學與學生生活性及體育教學的實踐性。但籃球運動具有鮮明的競技體育特點,學生不僅要了解籃球運動規則、掌握籃球技術,還需要在比賽實踐中靈活運用所學獲得比賽優勢,這對學生心理素質、合作配合能力、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規則意識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中學籃球隊的訓練與管理以“籃球技術”為核心,對學生道德品質及規則意識的培養稍有疏忽。為此,文章通過梳理相關文獻及觀察專業籃球比賽視頻學習先進的籃球隊訓練理念與方法,結合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興趣取向及籃球學習動因制定適宜的中學籃球隊訓練及管理策略,旨在提升中學籃球隊開展的實效性。
1 夯實中學籃球隊員籃球理論知識基礎
籃球隊隊員掌握籃球技術并在比賽中靈活運用的前提是深入領會籃球理論的本質與內涵。基于此,在開展籃球隊訓練活動之前需要夯實隊員籃球理論知識基礎。筆者通過網絡整合籃球技術學習及參加比賽所需的、符合中學生各項身體機能與心理水平的籃球理論資源,同時將籃球規則、競賽方法等細化為若干個知識點,將這些知識滲透至視頻、圖片以及比賽實例中,轉變以往以講授為主的籃球理論課程教學模式,以激發隊員學習籃球理論知識的內在動因。在正式授課前,將帶有導學案的微課視頻發送給學生,請學生利用碎片時間初步熟悉籃球理論,了解本次理論課程的學習重點及難點;在正式授課時采用多媒體技術增強趣味性,學生學習與理解難度也顯著降低,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性有所提升;在授課后請學生在訓練中探索理論知識的運用,由此形成初步感知—深度學習—實踐應用一體化籃球理論知識傳輸路徑,隊員籃球理論水平明顯提高。
2 明確訓練目標并制定分層訓練方案
中學籃球隊員招募以興趣為主,以技術為輔,主要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因此籃球隊內隊員水平并不統一。面對參與動因多樣化、水平差異化的隊員,單一的訓練目標及訓練方案難以保證每一名隊員都能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為此,建議在明確訓練目標的基礎上制定分層訓練方案,并盡可能豐富訓練內容。
首先,中學籃球隊創立與訓練的基本目標在于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籃球知識、技術與戰術;核心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意識、堅持不懈的精神、堅定的信念與堅毅的品格、互幫互助的道德素養;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其次,中學生正處于第二次生長發育的高峰期,身體協調性、靈敏性素質較好,身體各器官機能、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因此需要重視對學生籃球意識的培養,適當訓練學生爆發力、運動速度、耐力。
3 重視基本技術及戰術訓練
部分中學生籃球基礎較為薄弱,雖然對籃球運動有濃厚的學習和參與興趣,但是并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與培養,因此部分學生對于籃球規則較為陌生,也沒有掌握運球、投籃等基本籃球技術。因此,需要充分重視對學生基本技術與戰術的訓練,采用講授+示范+參與的方式逐步提升學生技術與戰術水平。
3.1 運球訓練
運球是籃球運動的基本技術,部分學生在運球中喜歡用眼睛盯住球的走向,手腳協調能力與配合能力不足。對于此,可以在日常訓練中滲透大量的運球訓練,例如原地運球、運球急起急停、行進間運球、曲線運球等,講這些比賽中經常用到的運球技術融入到訓練活動中,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訓練效果大比拼,可以激發學生爭先意識,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訓練過程中。同時,教師還需要應用賞識教育理念,學生剛進入籃球隊開始訓練時極有可能難以達到訓練要求,此時教師需要鼓勵并認可學生每一個小小的進步,毫不吝嗇地贊賞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以有效消除學生畏難心理,對于培養學生自信心具有重要意義。
3.2 傳、接球訓練
傳、接球與運球技術同樣是籃球比賽中常用的技術,也是籃球隊隊員必備的基礎性技術。籃球運動及比賽中,隊員是否能靈活運用傳球與接球技術直接影響隊員之間配合良好與否,繼而影響到比賽結果的好壞。因此,在訓練過程中要注重培養隊員傳球與接球技能,可開展兩人全場傳球上籃、縱隊面對面傳球、對角傳球等訓練活動,也可以組織隊員參加極具趣味性的傳球與接球游戲。游戲的引入不僅可以活躍訓練的氛圍,還可以激發隊員參與訓練的興趣,以顯著提高訓練的效果。
3.3 投籃訓練
投籃是籃球比賽中最為關鍵的得分手段,一方面,投籃的動作等具有一定的規范性與標準;另一方面,投籃的技巧十分豐富,需要隊員結合自身、隊友的位置、與籃筐的距離等靈活選擇投籃的方法。因此,投籃訓練在籃球技術訓練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在訓練中,要想提高隊員投籃的命中率,就需要先使隊員了解投籃的技術結構,掌握合理、規范、正確的投籃技術。與此同時,投籃技術與運球、傳球、接球等技術聯系緊密,在訓練中不可將上述技術分割為獨立的整體,需要對隊員進行綜合訓練,如單手上肩投籃與接球配合、運球急走急停與跳投結合等。
3.4 防守技術訓練
防守也是籃球比賽中常用的技術,但相對于上述的運球、傳球與投籃等技術相比,防守缺乏進攻性,并且需要耗費大量的體力,隊員在訓練中很容易出現體能不足、缺乏興趣等現象。為此,可在訓練前利用多媒體播放NBA、CBA著名防守球員鏡頭集錦,使學生通過細致觀察了解防守技術對于取得比賽勝利的重要性,也提升學生對防守球員的認知程度。與此同時,在訓練過程中需要嚴格要求隊員,督促隊員明確自身的責任,切實做好防守。除此之外,將防守動作轉化為動畫視頻,隊員在觀看視頻的同時逐漸總結出防守動作技巧,可以提升隊員參與防守技術訓練的積極性。
3.5 戰術配合訓練
戰術配合是籃球比賽制勝法寶。部分學生在參與籃球訓練及比賽中存在著急于表現自己的心理,忽視與隊友的配合。為此,需要使隊員了解戰術配合的重要性,掌握不同戰術組合達到的效果。同時,加強對隊員傳切配合、掩護配合、突分配合、策應配合的訓練,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引導隊員根據不同的情況確定戰術的組合。此外,整合集體智慧,鼓勵隊員對戰術提出不同的見解,既可以避免隊員頭腦中形成固定的戰術模式,也可以培養隊員的創新創造意識。
4 注重培養中學籃球隊隊員籃球意識
籃球意識被稱為是籃球運動的靈魂,中學時期正是學生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模仿,但目的性不明確,容易受其它不利刺激的干擾,此時若形成了錯誤的動力定型和意識定型,將來再改就比較困難了。因此,在中學籃球訓練中,培養學生的籃球意識是十分必要的。
5 積極開展籃球比賽以豐富隊員實戰經驗
開展籃球比賽不僅可以豐富隊員的實戰經驗,還可以培養隊員團結合作精神、集體榮辱感。為此,可以召集各班或與其他學校聯合開展籃球比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籃球理論知識與實戰技術。
總之,中學籃球隊訓練與管理不僅僅是提升隊員的籃球技術,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籃球運動“育身”與“育心”的雙重作用,使隊員在逐步掌握籃球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形成堅毅的品格、良好的道德品質與團結互助的精神。
(作者單位: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