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鵬
課程思政既是一種育人觀念,也是教育的一種模式,本篇論文以立德樹人為根本要求,采用文獻資料法,結合黨中央的戰略方針,對高校體育結合課程思政的發展路徑進行分析,其目標是加強高校體育融入課程思政的力度,為培養高政治素養的專業化體育人才提供理論基礎,進而實現育人教學的目標。
2019年,習總書記在思政教師座談會上作出了重要指示,為學校的思政建設的改革創新提供了重要指導方向,對學校的思想政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設在教育部發表的文件中也得到了制度保障。課程思政的提出是我國對于教育的深化改革和發展和高校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培養的一項重要舉措,對我國未來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各高校要堅決執行課程思政的建設制度,加強對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創新,不斷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深化課程教學的改革,以學生為主體,為我國“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提供人才供給,其目的就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1 高校體育踐行課程思政理念的思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提及“體育強國”。進一步深入學習體育文化,提升對體育文化的理解,加升體育強國理念,這是實現我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體現,是我國實現民族復興的精神支柱,也是我國在國際社會提升軟實力、彰顯影響力的重要保障。各高校要在體育課程中深入挖掘體育文化因素、傳播體育文化思想。體育課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培養體育學習者的身體素質和培養學習者的體育強國的一種思想理念,以及達到“終身體育”的教育目的。但是,如今的各高校的體育課程的教學把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運動成績的好壞看的太過于重要,從而導致了很多年輕人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這就會把體育文化的內涵忽視掉。部分高校對體育的不重視,沒有將體育將其他重點學科一視同仁,體育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也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就導致體育課程中的課程思政理念的傳播路徑沒有充分展開。體育課程的出發點以及落腳點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將體育課程中融入思政理念是很有必要的。
2 高校體育課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2.1教什么思考
體育課程中課程思政理念的體現就是在體育課程的教學中要踐行課程思政理念的基礎,可以從以下幾個思政教育元素入手開展課程思政教育:(1)愛國主義。我們可以從愛國主義入手,將體育強國理念融入到課程教學當中,教育學生學習體育不僅能提升身體素質,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體育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有著重要的作用。(2)社會責任。可以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形成學生的一種社會責任感,結合當代學生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啟發學生思考,引導青年學生勇擔民族復興大任,讓學生明白學習體育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3)個人品質修養。體育課程對于個人品質的培養有著極大的作用,例如在籃球某一個技術動作的教學過程中,當有學生一直學學不會想放棄的情況下,可以引導學生堅持的意志品質,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學會。
2.2怎么教探討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和載體是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踐行課程思政理念改革的重要保障。首先要抓好體育課程導論以及課前學習環節。在課前可以讓學生多關注一下這節課所學的內容所潛在的一些文化思想,鑒于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導入體育課程中可以挖掘的一些思政元素,讓學生有自己的理解后在進行系統的指導,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搜集整合與課程相關的各種內容,包括視頻、PPT等,建立課程思政教育資料庫,供學生課前自主學習。
其次,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深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比如,可以通過提出一些高質量的問題和采用智慧教學的教學形式,促進思政教育元素能夠充分的融入到體育教學環節中。課前可以通過最近的熱門的體育賽事開篇,設置問題并由此切入課程主題,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所教學內容引申出相關的思政話題,讓學生自主探討學習。比如說在籃球教學的過程中,課前可以通過將科比的一些精神融入到籃球教學的過程中,比如說每天凌晨四點練球,以此來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同時,還可以結合體育課中的知識點在課堂教學環節中來跟思想政治元素結合以此來增強與學生的互動,比如舉辦與體育課程內容相關的德育因素(如社會責任、個人品格的修養)為主題的課堂比賽等,把教學的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來增強學生對課堂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更舒適、融洽的易于學生接受的方式中實現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
再次,在課后的學習中也可以根據體育課程的內容進行多樣化的活動,許多教學實踐表明,社會實踐活動是學生課后鞏固、內化、遷移、拓展思政教育內容的有效方法。高校可以通過“體育文化節”等等學校大型體育活動來加強學生對體育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深入挖掘體育文化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感悟體育文化中的拼搏精神。
2.3如何評反思
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體現必須要有一種合理、量化的考核方式。通過設定合理的考核評價方法,我們可以有效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體育課教學過程的大致。首先在對體育課程的考核過程中,除考量學生技術動作學習的情況,還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成為評教的重要內容,使課堂教學效果評估像人文素養、社會責任感等維度延伸,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其次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因此,我們要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個評價,而不能僅以結果為評價方式,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對學生學習過程中自身體現的思政元素,以及學生體會到在體育課程學習中所引申課程思政為考查方式,在結束時由教師和學生個人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實現情況進行雙向評價。最后,不能以技術水平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也要將學生在課堂中體現出來的意志品質和突出精神作為重要評價內容,從而實現多維度、多元素的綜合評價,全方位檢驗學生課程學習成效。
3 結合課程思政的教學教法
以非體育專業的高校生的大學體育(初級)中學習傳球技術為例,通過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及運用智慧教學工具為基礎的集體講授的組織形式,思政案例名稱為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實現目標,思政融合的知識切入點以目標導向理論為基礎,目標導向理論是激勵理論的一種,給學生設立一個個的小目標,讓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去完成,這對于學生自己也是一種督促和鼓勵,可以在前進的過程中增加了不少的動力。在學習過程中,對于目標的制定和達成目標制定后的需要的產生的效果要有科學定位,需要細化,需要堅持。傳球練習前設置傳球準確目標,讓學生為達到所設立的目標付出自己的努力,這次學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對自己的目標導向有深刻的理解,在目標達成的過程中體會堅持的重要性,以提高學習能力和意志品質。教學實施方法是教師以“要有一個小夢想和大夢想”灌輸目標導向理論,引導學生完成練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目標導向意識,培養學生堅持的道德品質,以及提出課后練習的要求和設置課后練習的目標,對于教學效果可以通過學生自身的一個學習體會來進行評價。
4 結語
在體育課進行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時,我們應特有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踐行課程思政的理念,不是在體育課的教學內容中強行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而是將其潤物無聲地融入體育課教學的全過程,要全面提升體育課踐行課程思政理念的效果,是一個系統而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要在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自然有效地踐行課程思政的理念,要力爭實現完成課程既定教學目標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標的最大化。
(作者單位:云南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