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郝佳
摘要:近年來互聯網的普及發展和網民數量的不斷增多,網絡用語開始成為現代人更加關注和感興趣的話題。而隱喻在網絡詞匯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發揮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討網絡詞匯中“黑”、“白”的認知隱喻。
關鍵詞:網絡詞匯;黑;白;認知隱喻
網絡詞匯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發展而逐漸興起的和傳統媒介不同的語言形式,它更加直觀形象、幽默有趣,不但能夠讓氣氛變得更加活躍,同時也能夠彰顯出鮮明個性,在互聯網生中受到諸多網友的青睞。隱喻屬于語言的重要原理,對網絡詞匯的形成與發展也發揮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隱喻的概念
對于認知語言學來說,隱喻屬于非常重要的語言現象,它是通過已知事物來理解和認識未知事物的一種重要思維方式。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按照自身認知與體驗表達往往會依靠一個概念來構建和解釋另一個概念,也是利用一個概念中的詞語來表述另一個詞語,這一過程即概念隱喻。概念隱喻一般來說關系到兩個不同的認知領域:源域以及目標域。目標域屬于隱喻描述的經驗,源域指的是用于描述經驗的方法,這里所說的認知過程即基于源域到目標域的系統映射過程。按照其實際特點,隱喻包含了實體隱喻、結構隱喻以及方位隱喻幾種不同類型,這些隱喻在實際生活的交流和溝通中都能夠看到。
二、絡詞匯中“黑”“白”的認知隱喻
黑與白屬于現代網絡詞匯中非常普遍的概念,這兩個詞語原意指的是兩種相反的顏色,但是在互聯網環境下,“黑”往往表示去誣陷或批判自身不喜歡的某人或某事,從具體形式上來看,“黑”也普遍應用在被誣陷的事件之前,比如說“某人常常黑自己不喜歡的人”,也被用于描述對某種事物抱有較大抵觸情緒的組織。而“白”在互聯網中主要是代表某種原先被人誤解或者名聲狼藉的事物,但隨后證實是正確的,比如說“某電視劇中的反面人物最終被洗白了。”[1]
(一)網絡詞匯“黑”的隱喻特征
借助于對“黑”的字典釋義能夠了解到,隱喻屬于語言發展以及詞匯多義化的重要形式,語言符號自身所具備的多義性往往是從隱喻表達內所衍生的。大多數詞的多義詞能夠將其當成是隱喻化的結果。現代社會的逐漸發展,很多新詞匯會出現自身的新隱喻和不同的含義,就類似于互聯網中的“黑”這個字便賦予了新的隱喻,比如說黑粉,該網絡詞匯源于近年來非常火爆的綜藝節目,指的是刻意抹黑明星的假粉絲。此處的“黑”本文認為源于“黑”在做動詞時的解釋,如黑馬一次源于1831年,英國首相杰明·迪斯勒利創作了《年輕的公爵》小說,其中就提及到一匹黑馬,小說中這匹黑馬最終奪得冠軍的可能性非常低,但是實際比賽中它最終折桂,黑馬這一詞語最早便是出自于此。后來人們便使用這一詞語來代表那些本來自身實力不是很強,大家也并不看好的對象卻表現出了超乎意外的實力,取得了很好成績,一般來說黑馬一次用于體育界。而黑臉這一詞語首先是代表了戲劇臉譜,另外一個層面的含義是代表人臉色陰沉,處于生氣或者發怒的狀態。而戲劇臉譜中的黑臉一是能夠代指性格嚴肅如黑臉包公,二是可以代指性格豪放,如黑臉張飛。在進行詳細對比分析后,能夠感受到“黑”字修飾人臉狀態的含義,比如說:大家別在意這個賬號的發言,他可能是肖戰的黑粉!這句話中肖戰的“黑粉”代表“黑”的隱喻特征。黑粉并非表面上黑色的人,在網絡詞匯中表示故意抹黑明星或者挑撥明星與粉絲關系的人。此類人往往會憑空捏造緋聞、黑料來抹黑明星,黑粉的所作所為實際上和黑字的原有含義已經脫離,此處并不是代指顏色,而是捏造事實,虛構黑點。這一隱喻基于顏色的視覺衍生到道德層面,“黑”的詞性也開始從名詞到動詞轉化。如拉黑,即把好友直接拖入黑名單以拒絕他的信息。
(二)網絡詞匯“白”的隱喻體現
洗白與傻白甜也是近年來互聯網中很火的詞匯,如以下示例:①中國藥科大學以及江蘇省醫藥研究所開發研制的寧花牌芭伊奧面容一洗“白”,這一產品可以很好抑制黑色素產生,實現肌膚美白功能。②私下從事的一些難以上臺面之事,比如賣明星黑料,收錢幫人洗白。③政府部門對黑錢的管控日益嚴格,犯罪分子通過各種渠道想要將錢洗白。④電視劇《翻譯官》并未真正刻畫出翻譯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更多的是傻白甜的劇情。即便披著專業影視劇的外衣,本質上卻是落入俗套的言情劇。⑤人民日報發文批《安家》、《完美關系》等電視劇是無腦的傻白甜劇情。基于上述五個示例能夠了解到,例①的洗白表示的該詞語的原意,即這一產品可以實現美白肌膚的功能,表示詞語的原意顏色,而在例②中并非是將明星或公眾人物洗成白色,而是將存在黑料或者負面信息的明星借助于各種宣傳包裝等方式來重新確立其正面積極形象。洗白的隱喻特征借助于把白色的顏色域延伸為純潔和品德高尚,在例③中的黑錢以及洗白代表了兩種隱喻,黑錢即是非法的難以見光的收入,而洗白是實際生活中洗錢的含義,不法分子非法獲取的錢財利用各種渠道來掩蓋其原有性質,讓其在法律上合法。將白色作為顏色域的隱喻延伸為通過合法途徑得到的錢財,例④的傻白甜即是將白色這一顏色隱喻成為沒有心機但讓人覺得可愛的人物個性,例⑤的傻白甜隱喻了電視劇劇情無腦輕浮,簡單陳舊,不具備內涵。
三、網絡詞匯中隱喻的原則
(一)精準性
人和互聯網之間的互動給現代人提供了更加新穎的體驗和感受,而這樣的感受和人們腦海內的心理表征具備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并非完全契合。所以要凸顯出這一新體驗,應當在共同認知的前提下衍生出新的語言表達。
(二)簡潔性
網絡用語借助于數字或者字母來取代復雜的漢字或者是使用詞語縮寫來代表復雜的內容,恰恰和新時代下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和碎片化的閱讀習慣相契合。例如說黑粉僅僅兩個字就可以代表深層次的含義。它指的是關注某一明星或者公眾人物并非因為喜歡而是故意抹黑的人。
(三)生動性
互聯網受眾對象基本上是年輕群體,他們往往更加傾向于追求語言的幽默感和新穎,例如說開黑即是相同游戲的一群人在溝通更加便利的環境下(如網吧)組成一個隊伍共同游戲的活動。在互聯網的交流中,這樣更加生動性的網絡詞匯不單單讓語言更具有趣味性,同時也能夠體現出更加強烈的畫面感。即便是在首次聽到或看到網絡詞匯的人,基本上也可以較為準確地理解其含義。
(四)禮貌性
以漢語言文化為大背景的漢語網絡環境之下,禮貌屬于調節臉面問題的重要方式,嚴格按照禮貌用語標準來說話要求人們避免粗俗、直接、威脅的詞匯,盡可能選擇更加間接、含蓄、文雅的話語[2]。
參考文獻
[1]梅田雪. 概念隱喻視角下網絡詞匯生成機制探析[J]. 文學教育(中),2014(12):46-47.
[2]張冉. 網絡詞匯中的語音隱喻[J]. 青年文學家,2011(2):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