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芳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逐漸成為了教師所關注的重點,國家和社會需要教師能夠在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同時,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讓學生能夠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文章基于此展開研究,分別從學生調查、家校合力、心理活動、教學資源以及教學環境等五個層面,提出了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期待能夠對相關從業人員有所啟發。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措施
引言:
小學是人成長和發展的重要階段,對人之后的建設與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能夠確保人在小學階段可以順利的完成學科知識的學習,也可以幫助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更加有效的方式融入到社會生活中,成為社會建設與發展到推力。但在國家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建設要求逐漸提升,而這種要求也會直接作用于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面臨更大的學習壓力和競爭壓力。在多種壓力的綜合作用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容樂觀。
一、重視學生調查,掌握學生的發展狀況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教師需要的不僅僅是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還需要深入到實際工作中,加強對學生的關注,掌握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因此,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師應當將學生調查工作重視起來,掌握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實際需求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各項工作開展的實效。為此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思考。第一,重視學生問卷調查,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制作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問卷,通過對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問卷的分析,找到工作開展的方向。第二,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建設,實現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全過程記錄,為各項心理活動的開展構建基礎,滿足實際工作開展的需求。
二、強調環境建設,發揮家校合力的作用
小學生正處在學習和發展水平較快的階段,容易被生活的環境所影響,為了確保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小學心理教師也必須將環境的建設組織起來,全面提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為此,教師可以將學校和家庭作為兩個重點建設目標,發揮出家校合理的教育價值,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首先,在學校方面,學校在學生學習環境方面的建設,應當以學生學習體驗提升為主,全面優化學校教育管理工作,讓學生能夠在平等和諧的校園環境中進行生活和學習,提升學生在校學習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實現對學生的正向引導。其次,在家庭方面,教師必須充分地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素養,讓學生家長能夠通過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激勵,逐漸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的心理建設水平,滿足其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需求。
三、關注活動創新,創設具有實效的活動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必須要以實效性作為指導,要讓每一次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必須深入到學生的意識深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裨益,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講座、演講等形式方面[2]。因此,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師必須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創新重視起來,利用豐富、多樣且具有實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從隱性引導和顯性引導兩個角度入手全面,提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比如在日常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小學教師除了采用講座、演講等顯性教育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之外,也可以適時地創設校內以及校外的社會實踐活動,借助各種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的認識到團結,合作的價值,逐漸提升自我認知,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和發展。
四、完善制度建設,促進教學資源的優化
教育制度的完善與否決定著人才培養的水平,為了能夠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實到實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當始終加強對教育制度的關注,不僅要加強對國家、區域、學校的教育管理制度的研究,還要加強對其他國家區域和學校教育管理制度的研究,在對比的過程中找到教育制度改進和完善的策略,并將其引入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斷促進各種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優化,讓學生能夠在多種不同的教育資源的助力下,正確認知各種生活和學習中出現的挫折和問題,以更加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看待生活和學習問題,提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比如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中打破常規,不斷創設新的心理健康教學途徑或模式,將各種不同類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推送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各種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影響下,不知不覺中實現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五、注重教學創新,創建多元化教學環境
學習壓力的不斷提升是造成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因素,其中對于學生學習壓力影響最大的因素,除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之外,還有各學科的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教學方式、教學評價以及教學模式等,這些因素都是造成學生學習壓力不斷提升的重要因素[3]。為了實現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還應當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加強對其他學科教師的引導,幫助各學科教師實現學科教學的創新。讓教學內容適應學生的學習水平,讓教學資源實現豐富化多樣化的建設,滿足學生實際學習和發展的需求。讓教學方法、教學方式、教學評價以及教學模式等實現多元化的建設,為學生構建科學、合理、多元、高效的教學環境,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真正讓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現出應有的作用和價值。
總結: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我國人才的培養和建設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為了滿足我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須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重視起來,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確保學生能夠以更加積極健康的心態參與到課程學習中,幫助學生提升自我建設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月娟.關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讀與寫,2021,18(8):15.
[2]凌安征.論小學班主任如何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J].數碼設計(下),2021,10(1):181-182.
[3]王睿.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研究[J].新一代,2021,2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