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
桿上背弓動作是背越式跳高的關鍵動作,也是學生掌握難度最大的動作。因此,本文審視了當前教學實踐中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深度剖析,試圖從桿下分解練習,練基本功;有效輔助器材,練關鍵點;上墊實踐練習,校正糾偏這三方面為背越式跳高背弓動作的有效教學提供幾點對策。
背越式跳高技術包括助跑、起跳、騰空和落地4個階段,其中騰空過桿是決定跳躍成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最具觀賞性的技術動作。騰空過桿的動作核心是:人體在空中成仰臥背弓姿勢,使身體各部位依次越過橫桿。我們經(jīng)常可以聽到評論,一個運動員會不會背越式跳高,那就看他背弓動作做不做得出來,在做出來的前提下,還要看桿上背弓動作做得漂不漂亮。因此,合理、正確、優(yōu)美的背弓動作在背越式跳高中至關重要。
1 背越式跳高桿上背弓動作常見問題與原因分析
1.1 倒桿靠桿
在背越式跳高練習中,學生在騰空過桿時由于身體的倒桿、靠桿,導致上體觸桿,乃至碰落橫桿,以及身體在桿上不能垂直交叉,而呈斜交叉,制約了身體重心騰起高度的利用,增加了肢體觸桿的機會。
這一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跳躍者過于急躁,未能把握動作的正確時機,急于過桿,急于做出背弓動作所造成。特別是初學者由于自身控制能力差,動作不熟練,唯恐做不出背弓,所以在騰空初期,甚至尚未騰空就開始仰頭、倒體。此外,助跑時身體不能保持內(nèi)傾、起跳時腿部擺動速度、幅度過小也是倒桿、靠桿的原因。
1.2 屈體過桿
騰空過桿時,學生身體髖關節(jié)以下部位未能充分伸展,總是隨著上體進桿而屈髖團身,使身體難以在桿上形成背弓動作,以至于屈體過桿。這一現(xiàn)象減小了身體重心騰起高度與橫桿高度之間的距離,既降低了身體重心騰起高度的利用率,又增加了臀部觸桿的可能。
這一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由于初學者畏懼落墊而出現(xiàn)的保護性反射;二是由于學生在無力支撐情況下,身體控制能力差,在空中過于放松身體,無法控制肌肉用力的部位與順序;三是在起跳、騰空過程中,身體不能充分向上伸展,髖部及下肢三關節(jié)沒有充分蹬伸,導致騰空后來不及伸展以形成背弓。
1.3 動作多余
騰空階段中,還有的學生在完成背弓動作時存在多余動作,使動作失去控制,阻礙了桿上動作的順利完成。例如,髖部離桿后,學生會意圖利用團身收腿動作加快腿部過桿,反而導致臀部突然下降觸桿,或因為小腿、腳跟碰桿而功虧一簣。
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兩點:一是因為學生在桿上小腿不能放松下壓,而是舉腿、蹬踢,影響了髖部的向上移動;二是因為學生的背弓動作沒有形成動力定型或已建立的錯誤動作定型影響了他的背弓動作。
2 桿下背弓動作有效的教學方法
2.1 桿下分解練習,練基本功
2.1.1 仰臥推起成橋
動作過程:準備時練習者仰臥在墊子上,屈腿、屈臂支撐,然后上下肢同時發(fā)力,抬頭、頂髖,呈仰臥推起成橋姿勢。
動作要求:該動作增強學生的腰腹力量,展髖動作獲得提升,熟練后該動作力求一步到位,干凈利落,不要多余動作,成“橋”后停留10秒鐘。
注意點:首次練習時需要教師示范或優(yōu)生展示,幫助練習者建立動作表象。一開始練習時學生會做不到位,容易出現(xiàn)推手無力或支撐不住等問題,教師需要在一側托住其腰部為其提供有力支撐。
2.1.2 仰臥屈腿挺髖
動作過程:練習者屈腿平躺在墊子上準備,雙腳和肩部支撐,用力挺髖,放下時要求輕、慢,重復多次。
動作要求:做該練習時,練習者兩手臂要同時壓墊,將髖關節(jié)頂送至自身最高處,停留5秒,體會肌肉感覺。
注意點:練習初期,允許學生手腳借力將髖關節(jié)向上推送,熟練后或腰腹部力量增強后,需要直接依靠腰腹力量支撐挺髖。
2.2 有效輔助器材,練關鍵點
2.2.1 山羊壓腰練習
動作過程:練習者從坐在山羊或跳馬凳上開始,腰部貼牢凳面并且放松,抬頭,眼看后上方,雙手雙腳下垂,隨后反向地向著身體重心的方向用力,并保持平衡。
動作要求:完成動作時,充分體會肌肉感覺,保持平衡約15秒鐘。
注意點:練習時,教練或同伴需做好保護與幫助,尤其是在向后倒時做好頭部這一端的保護幫助,在山羊凳下放置硬墊子,預防因滑落而造成傷害。
2.2.2 皮帶牽引練習
動作過程:練習者雙腿跪在體操墊上,面朝幫助者,將皮筋拉在練習者腰部位置,練習者用力向上擺臂,挺髖后倒,接著形成跪姿挺髖的姿勢。
動作要求:練習時不可直接快速后倒,而是應該在慢速后倒的過程中完成擺臂、挺髖、收下巴等一系列動作。著墊后保持5秒,每人完成10次,然后兩人交換。
注意點:做該練習前,要充分活動膝關節(jié)和大小腿肌肉,避免拉傷。后倒時要慢速,尤其是著墊瞬間,避免后腦勺撞墊。
2.2.3 手扶肋木上體后倒練習
動作過程:背對肋木站立,雙手反握肋木并交替向下慢速移動,上體后倒,充分展髖成“橋”形。
動作要求:手向下交替移動時速度要慢,切記不要“一步到位”,練習時仰頭、屈膝、挺髖,身體逐漸成“橋”。
注意點:練習者站立的位置要合適,不宜離肋木過遠。兩腳的位置固定不移動,腳尖朝前或稍外八。
2.3 上墊實踐練習,校正糾偏
2.3.1 背向墊子后倒做背弓
動作過程:學生背對海綿墊自然站立,手臂快速由體側向上擺動,隨后身體后倒做背弓動作,用肩部支撐。
動作要求:手臂上擺到一定程度突然制動,幫助身體重心拔起,肩著墊的同時臀和腰不著墊,兩腳尖點地支撐。
注意點:海綿墊的高度以不超過學生髖部高度為宜。教師或同伴可站在側方,雙手托其腰背稍向正上方用力,幫助其體會靜止的背弓動作,保持10秒。
2.3.2 背向皮筋原地起跳倒墊
動作過程:準備時練習者背對海綿墊自然站立在踏跳板上,預擺1—2次,而后蹬伸向上跳起,同時向后抬頭潛肩,做原地背越式過桿動作。
動作要求:練習時利用踏跳板有助于練習者獲得更高的騰空高度,用橡皮筋代替了跳高桿,降低了初學者對桿子的恐懼感。做騰空動作時要求不碰到橡皮筋,落墊時收腿。
注意點:場地器材確保安全,踏跳板與海綿墊的距離不超過10厘米,并且與地面有足夠大的摩擦力使其不移動。橡皮筋的高度要適宜,熟練后視情況逐漸升高。
2.3.3 上高臺練習
動作過程:放置較高的海綿墊,練習者進行3至5步弧線助跑,起跳后轉(zhuǎn)體展髖,騰空做出背弓動作,肩背落在高墊上,呈高位挺髖姿勢。落墊后不收腿,小腿自然下掛。
動作要求:該練習的前提是助跑起跳動作正確,起跳轉(zhuǎn)體到位,特別是通過助跑把向前的力轉(zhuǎn)化為向上的力,獲得更高的騰空高度,以便做出完整的背弓動作。騰空要有意識的展髖,力求把背弓動作呈現(xiàn)的時間拉長。騰空做背弓動作時小腿要放松,自然下垂,切不可伸直、折疊或上踢。
注意點:做“上高臺”練習之前要量好步點,確保起跳點位置合理,防止起跳后練習者落在不安全的地方。起跳瞬間,往正上方用力,不要撞到海綿墊的前側,有意識地挺髖躲避“高臺”。“征服”一個高度后,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再墊高,動作要求不變。
背越式跳高的專項技術較復雜,對學生的運動技能、身體素質(zhì)、心理素質(zhì)和空間感等要求很高。因此在教學和訓練中,需要教師更多地運用簡易、有趣而又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和感受背越式跳高關鍵的核心技術。在實踐過程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了學生存在心理恐懼、心理調(diào)適能力不足等問題,這也為筆者下一階段的實踐探索指明了方向。
(作者單位: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藝術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