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媒體行業整體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化,多種技術被應用于新聞媒體行業中,媒體數字化時代來臨。對此,時政新聞編輯需要適時轉變角色,積極主動迎合時代變化,開展符合不同時代要求的新聞編輯工作,具備符合要求的編輯職業素養。本文簡要分析數字化背景下時政新聞編輯的角色轉變,深入探究數字化背景下如何推動時政新聞編輯的角色轉變,以期不斷提升時政新聞編輯的專業能力,保證新聞編輯質量,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專業、權威、真實、可靠的新聞資訊服務。
關鍵詞:數字化;新聞編輯;角色轉變
中圖分類號:G22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5-0168-02
數字化背景下,人們對新聞的需求不斷提升,對新聞的質量、時效性、真實性、全面性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同時新聞傳播路徑愈發豐富、傳播速度不斷加快,新聞與現代技術之間的聯系愈發密切,如何更好地開展新聞編輯工作、保證新聞品質、滿足人們對新聞的需求,是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這就需要新聞編輯積極轉變自身角色,主動提升自身的編輯專業素養與政治素養,堅決維護時政新聞編輯的嚴肅性、權威性與專業性;還需要主動學習更多的數字化新聞編輯方式,與時俱進,保證時政新聞編輯的時代性與前瞻性,以此促進新聞媒體的健康發展[1]。
一、數字化背景下時政新聞編輯的角色轉變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在媒體行業中的應用,對新聞編輯的要求不斷提高,尤其是時政新聞編輯,要時刻關注自身角色定位,既要不忘初心,又要與時俱進,堅守新聞本真,強調新聞權威,追求實踐創新、務實傳播的道路。在數字化背景下,時政新聞編輯要關注自身角色的變化,做好新聞編輯工作,為傳播權威、專業的新聞提供保障。
首先是新聞編輯與記者之間的角色轉變。在傳統媒體視域下,新聞編輯需要依靠記者采訪記錄編輯新聞資訊,整理新聞內容,而數字化背景下,人們有了更多的信息傳播平臺與渠道,各種多媒體平臺比比皆是,媒體之間的融合實現了“點對面”的搭建,形成了交互性、多元化、多渠道的傳播體系。新聞編輯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搜集與資料查詢素養,能夠自動轉變自身角色,開展“采編一體”作業。比如時政新聞編輯需要隨時開展溝通、記錄、下載網絡資源、攝像、拍照、整合資料、編輯文字等多種工作,在多個角色之間切換,此時的編輯既是新聞資料搜查者,又是新聞記者,更是新聞編輯,這樣才能保證新聞品質,滿足新時期對新聞編輯的要求[2]。
其次是新聞編輯角色素養的轉變。數字化背景下,新聞編輯不僅需要高質量完成本職工作,恪守新聞編輯的職業操守,還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素養,掌握數字化技術,成為全媒體、數字化人才,積極轉變自身思維,走可持續發展編輯之路。新聞編輯需要廣泛關注各媒體平臺、社會力量等,積累人脈資源,搭建全媒體平臺的新聞資源獲取體系,及時獲取各方面信息,了解不同人群對同一新聞事件報道的看法,從而更好地完成編輯工作,深入挖掘新聞價值,在傳播時事政治新聞的同時把握社會輿論風向。新聞編輯需要及時轉變角色,認識到數字化背景下時政新聞受眾群體廣泛、文化層次不同的問題,及時宣傳事實,明確新聞編輯立場,采納合理意見,引導社會輿論正向傳播,促使新聞成為人民群眾互動溝通的平臺[3]。
最后是新聞編輯政治素養的堅守。數字化背景下,新聞媒體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因此時政新聞編輯需要及時轉變自身角色,認識到自己需要承擔的使命,主動加強正向宣傳,積極引導正確的輿論方向。現如今,我國媒體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大量真假信息混雜在一起,這就要求新聞編輯能夠立足于自身角色立場,提升自身政治素養,從整體上報道新聞事件全貌,幫助人民群眾看清事實真相,避免人民群眾被誤導,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新聞編輯思想指導。
二、數字化背景下如何實現時政新聞編輯的角色轉變
(一)創新采編手段
數字化背景下要想實現新聞編輯角色轉變,應積極創新新聞采編手段,以豐富的技術支持新聞編輯工作,提升新聞編輯質量與效率。從新聞編輯角色出發,要想實現角色的轉變,就要深入挖掘新聞資源,靈活利用多種挖掘手段,開發出具有特色、獨特性的新聞資源,以此改善傳統新聞媒體中新聞同質化的情況,改變時政新聞千篇一律的情況。現如今,人們對新聞信息的新鮮度、時效性的要求逐漸提高,對新聞編輯與表達方式的要求有所提升,新聞編輯需要及時轉變自身采編思想,綜合考慮多種媒體平臺,比如網絡資源、手機APP、小視頻資源等,對大量新聞資源進行篩選,保證新聞資源的真實性,同時豐富新聞編輯內容,將不同的資源分配到不同的新聞信息中,精確把握新聞報道角度,從而實現新聞編輯角色轉變,助力提升新聞編輯品質。此外,在新聞編輯排版環節,可以適當插入圖片與視頻,調整版面,改變人們對時政新聞“長篇大論”的看法,擴大新聞受眾群體[4]。
(二)主動關注群眾需求與意見
數字化背景下要想實現新聞編輯角色轉變,應主動關注人民群眾意見,將人民群眾的合理意見作為調整新聞解析方向的主要依據之一。在現代社會數字化背景下,人們的發聲渠道愈發豐富,人民群眾對新聞的表達與意見逐漸形成一股“可聽見的聲音”,新聞編輯需要認識到這個聲音的重要性,其能夠體現出人民群眾的社會輿論趨向。因此,新聞編輯需要加強對人民群眾訴求的關注,了解人民群眾對于新聞傳播方式的看法、對新聞信息內容的滿意程度,分析新聞信息對于人民群眾的意義與作用,針對不同群體提出的新聞需求,適當采納。新聞編輯可以開通面向群眾的新聞咨詢渠道,及時了解群眾思想,了解政策發布之后群眾的感受與生活變化,將這些作為新聞編輯的重要資源之一,有效提升數字化背景下的新聞編輯質量,實現新聞編輯角色轉變[5]。此外,新聞編輯每天都需要面對大量稿件,需要在大量一線工作人員的來稿中挖掘有用的新聞素材。新聞編輯要立足于現實情況,明確不同時期新聞報道編輯的內容要求與素材需要,結合人民群眾的實際新聞需求與溝通情況,提出具體的新聞主題,有方向、有目的地選擇新聞素材,主動報道人民群眾重點關注的事件,既要承擔“黨之喉舌”的責任,又要肩負“人民之眼”的責任,從而保證稿件的報道價值,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新聞報道。
(三)不斷提升自身數字化素養
數字化背景下要想實現角色轉變,新聞編輯應積極提升自身數字化素養,熟練掌握多種數字化編輯手段,從而提升新聞編輯效率。現如今,新聞編輯開展工作時需要接觸大量新聞信息,在海量信息中篩選所需要的信息,在大量政治會議報道中選擇具有代表性、關鍵性的語句,這考驗著新聞編輯的數據篩選能力、信息分析能力與整合能力,只有把握關鍵信息,才能夠編輯出優質新聞,寫出優秀的新聞內容。在新聞編輯工作中,需要靈活搭配文字、視頻與圖片。編輯可以借助一些數字化技術,比如利用數據分析技術,分析大量數據,制作出可視化圖示,作為新聞內容佐證;利用圖片處理軟件,提升照片清晰度,以提升新聞的整體質量;靈活節選視頻資料,將重要視頻截下整合,掌握視頻編輯技巧,更好地服務于新聞編輯,保證新聞報道的全面性、有效性。
(四)提高自身黨性修養
數字化背景下要想實現角色轉變,新聞編輯應積極提高自身黨性修養,認識到新時期自身政治素養、職業責任意識的重要性。在實際工作中,新聞編輯要講黨性、守規矩,自覺運用每一個生動故事,不能直接使用基層上交的材料,保證深入一線,與群眾、社區、學校、企業加強溝通,運用手中的工具記錄真實場景,才能成為黨和政府了解基層、基層了解政府的有效溝通橋梁,凸顯時政新聞編輯的職責與作用,真正意義上實現角色轉變。在新聞編輯工作中,要始終堅持正確方向,認識到新聞報道政治方向的重要性,堅持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新聞中對錯誤觀點進行批評與糾正,提倡積極健康的思想意識,堅定不移地認為媒體是社會輿論的主要導向力量,引導人民群眾明是非、辨對錯、認善惡、知美丑,促使新聞報道能夠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積極向上的熱情,激發人們的精神力量。這就要求編輯不斷提升自身政治素養,保證具有高度政治敏銳性,既要客觀表述事件,又要把握主觀方向,弘揚社會正氣。
三、結語
數字化背景下,新聞編輯行業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化。一方面,群眾接收新聞的途徑增多,新聞來源愈發豐富,時政新聞編輯需要在此時堅定自身角色立場,提升自身黨性修養與政治素養,為人民群眾提供可靠真實的新聞;另一方面,時政新聞編輯要不斷提高自身能力,主動關注群眾的需求與意見,創新新聞編輯手段與方式,提供能夠滿足人們需求的新聞,從而提高數字化背景下的新聞品質,把握時代機遇,發揮新聞媒體專業性,凸顯新聞媒體的地位與作用。
參考文獻:
[1] 喬慧德.試論數字化時代新聞編輯的角色轉換[J].東西南北,2020(7):66.
[2] 馮滎雅.淺談數字化時代新聞編輯的角色轉換[J].環球首映,2019(10):84.
[3] 魏安琪.互聯網時代新聞編輯記者面臨的挑戰與應對措施[J].西部廣播電視,2020(03):151-152.
[4] 王光偉.數字化時代報紙新聞編輯工作的特點與發展[J].傳播與版權,2020(1):70-71.
[5] 蔡彥燕.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出路探析[J].視聽,2019(03):142-143.
作者簡介:袁瑛(1982—),女,湖北隨州人,本科,記者,研究方向: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