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琬千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針對綜合護理干預進行探討,同時分析將其用在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效果及價值。方法 本文筆者納入80例來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判定符合納入標準后,均分兩組展開研究。研究針對綜合護理干預(研究組)及常規護理干預(參照組)展開,并觀察分組護理后,各組患者不良并發癥發生情況及生活質量情況,通過統計學方法分析后進行兩組比較,并判定護理措施的作用。結果 研究組不良癥狀發生率、生活質量情況對比參照組顯現明顯優勢性,因此,研究組護理方法效果較為理想,且具有較高臨床可行性,同時運用統計學方法對兩組對比數據處理后得出P<0.05 ,顯現檢驗結果有意義。結論 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具有較高安全性,且臨床療效具有可行性,可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同時可使患者不良并發癥相當程度地減少,故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綜合護理;血液透析;應用效果
血液透析是一種治療腎衰竭的手段[1]。臨床上可通過血液透析來幫助腎病綜合征或腎功能衰竭等重癥疾病患者延長生命。不過血液透析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免疫系統,同時使患者被感染或出現低血壓等不良并發癥的風險增加,這會使患者的病痛感加重,同時不利于治療,從而嚴重影響治療效果。故本文針對綜合護理干預進行探討,同時分析將其應用在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效果及價值,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筆者納入80例來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判定符合納入標準后,均分兩組展開研究。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對比,研究組患病年齡25-61歲,年齡均數 (43.14±1.36)歲,有22例男性和18例女性;參照組患病年齡26-58歲,年齡均數 (42.24±1.28)歲,有23例男性和17例女性,利用統計學數據包對兩組一般資料進行處理后得出無意義P>0.05,故可開展本研究。
1.2 方法
本研究中,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則接受綜合護理干預,具體為:① 利用發放宣傳手冊及知識講座等形式,以期更有效地提升患者對自身基本的認識,同時加強其對血液透析的了解,從而消除其錯誤認知,提升其配合度。② 對患者心理情緒予以干預,因需要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病情基本會很嚴重,故其心理狀態波動較大,極易出現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因此護理人員應主動保持與患者的有效交流,給予其鼓勵,幫助其樹立信心,消除其不良的心理情緒,還可根據患者喜好,在其病房播放較輕松的音樂,幫助其緩解情緒。③ 指導患者健康飲食,建議患者多食清淡而且脂肪含量低的食物,還可攝入高熱量、高蛋白等食物,并叮囑患者禁止食用植物性高蛋白食物。飲食搭配等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進行調整[2]。④ 預防發生感染,透析患者免疫力較差,易出現感染,應加強患者自護能力,使感染風險降低。為幫助血管充盈,可指導患者在透析前用熱毛巾對血管進行熱敷處理[3]。
1.3 判定標準
觀察分組護理后,各組患者不良并發癥發生情況及生活質量情況,通過統計學方法分析后進行兩組比較,并判定護理措施的作用。
1.4 統計學方法
計數(n%)代表率,χ2檢驗;計量(x±s),t檢驗。文中所生成的數據均借用SPSS21.0數據包處理,P<0.05 顯現檢驗結果有意義。
2 結果
通過表1所體現的數據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無較大差別,故分析結果P>0.05顯現檢驗結果無意義。護理后研究組生活質量情況對比參照組均具有明顯著優勢,因此,研究組護理方法效果較為理想,且具有較高臨床可行性,同時統計學方法對兩組對比數據處理后P<0.05 ,顯現檢驗結果有意義。詳細數據見表1。
護理后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情況:低血壓1(2.50%)、內瘺閉塞0(0.000%)、心力衰竭0(0.000%)、感染0(0.000%)、總發生率1(2.50%)對比參照組相關并發癥情況低血壓2(5.00%)、內瘺閉塞2(5.00%)、心力衰竭2(5.00%)、感染1(2.50%)、總發生率10(25.00%),均具有顯著優勢,P<0.05 。
3討論
血液透析期間很容易有不良并發癥發生,同時還會嚴重影響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活質量,另外一般患者對治療方法的了解都不夠全面,甚至存在錯誤認知,也會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故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具有較高安全性,且臨床療效具有可行性,可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同時促使患者不良并發癥相當程度地減少,故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具有推廣應用價值,提倡借鑒。
參考文獻:
[1]鄭云仙. 綜合護理干預在血液透析低血壓中的效果[J]. 重慶醫學, 2019(A01):408-410.
[2]劉麗娟, 張曉玲, 袁繼福,等. 綜合護理干預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9(29).
[3]張玉香. 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健康之友, 2019, 000(012):225.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2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