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優秀傳統文化歷經幾千年歷史的積淀,蘊含著豐富的精神財富,且具有一定的價值導向作用,而高校思政教育中立德樹人的核心理念與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具有一致性;為此,本文從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價值,提出了合理的應用措施,旨在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高校思政教育;文化價值;融入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包含道德品質、思想文化、意識形態等多方面內容,是中華兒女的智慧結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以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培養學生道德素質和品格素養的重要課程,其教育成果的好壞直接關乎學生的發展,為了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高校必須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滲透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第一,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中華文化具有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特點,不僅包含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愛國主義情懷,還包括和諧、友善等核心觀念。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歷史遺留下來的精神文明,其蘊含著豐富的精神財富,凝聚了華夏兒女幾千年的民族智慧,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對于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和政治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能夠彰顯新時期的文化發展方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不斷為中華文化注入新時代元素,促進傳統文化的創新和發展,進而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第二,是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有效性的必然要求。高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其目的在于幫助大學生塑造正確的三觀,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品格,向社會輸送更多的綜合型人才。而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價值導向作用,其蘊含著正確的人生哲理和精神風尚,能夠豐富思政教育教學內容,提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符合當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發展的要求[1]。
第三,是引領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的內在動力。在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外來文化不斷涌入國內,使得傳統文化受到一定的沖擊,尤其在互聯網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各行各業后,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多樣化,一些不良信息也會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若大學生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在吸收外來文化中,往往容易出現價值趨向產生偏斜的現象,導致大學生不良思想的滋生。對此,各大高校將思政教育作為一門重要課程,對學生開展全面化教育,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批判安于享樂、利己主義等思想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其在學生人格塑造中的引領作用,使其成為內化價值取向的內在動力,實現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樹人的目標。
二、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價值
(一)從高校教育工作角度來看
一方面,有利于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拓寬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一些歷史典故、名人傳記等,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可以作為高校思政教育教學的素材。教師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前,借助網絡搜索和整合這類素材,將其應用于思政教育教學中,不僅能夠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興趣,達到文化塑造人生的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學校是學生學習和接受文化熏陶的主要陣地,學生從學習中獲取正確的認知,為日后學習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結合教育的實際情況,開展各種各樣的弘揚傳統文化的活動,幫助大學生深入了解傳統文化,學習優秀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精神,努力提高個人品格修養和道德素養,助力校園文化的形成[2]。
(二)從學生個人學習發展來看
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除了可以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還能發揮文化的引領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樹牢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優秀傳統文化中保衛家園、無畏犧牲的精神與當今社會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愛崗、敬業等觀念相符,能夠作為正面引導大學生政治意識的重要素材。高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中,大力宣傳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元素,讓更多的學生接觸和了解傳統文化,重新定義傳統文化,正確理解傳統文化內涵,學習古人賢者“憂國憂民”“舍生取義”的美好品德,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同時,高校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通過典型的示例或者文學作品內容講解文化知識,使學生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千年風霜仍然屹立不倒的原因,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敬畏,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養,培養正確的人生觀。進入21世紀以來,當代大學生可以接觸更多的文化,而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會在無形中引領學生發展,尤其在網絡文化興起后,難免一些大學生會做出錯誤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在人生道路中多走許多彎路。高校加強思政教育,旨在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在教育的過程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向學生講解正面的哲學觀念和道德思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實現人生價值[3]。
三、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措施
(一)加強與理論課程相結合,優化思政課程教學體系
為了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必須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作用,將其與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課程教學相結合,尋找二者的融合契機,豐富教育內容,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一方面,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教學課程中,應事先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將傳統文化賦予新時代內涵,引導學生重新定義傳統文化,深入挖掘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不畏犧牲的革命斗爭精神等,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在學習文化知識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和品格修養。另一方面,針對當前部分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存在的課程教學方法單一、教學體系不完善及教學模式落后等問題,要求高校教研人員及任課教師給予高度重視,對當下思政教育模式進行創新,不斷更新教育方法,采用寓教于樂教育形式,落實好思政教育工作,讓傳統文化真正走進課堂。比如,在實際教育中,可以應用情境教學法,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也可以采取互動體驗式教學法,注重優秀傳統文化與實踐活動相融合,多開展一些專題講座或者朗讀、演講等教育活動,使學生得到文化的熏陶。
(二)注重與校園文化相融合,打造和諧校園學習環境
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應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與滲透,讓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感受文化對人生的塑造價值,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一方面,高校制定合理的教育和管理規章制度,依據學校章程規范日常教育行為,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溝通工作,通過運用合理的教育手段,引導學生在我教育,積極參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活動,如讀書分享會、座談會等,增強當代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發揮文化對人的促進作用[4]。另一方面,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校園環境布置、教育管理和教學過程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如張貼名人畫像、修建名人雕像等,鼓勵學生學習名人身上拼搏奮斗的精神。同時,高??梢远ㄆ陂_展文化教育活動或者開展傳統文化節日活動,發揮文化育人的作用,讓正面的、積極的文化成為內化學生思政教育的動力,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學生人格塑造和品德素質培養中,實現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標。
(三)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展傳統文化傳播渠道
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使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也發生了改變,為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價值,要求高校重視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運用,加強傳統文化與網絡新媒體技術的有機結合,拓展傳統文化的傳播路徑,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高校應合理利用互聯網資源共享功能,充分運用網絡新媒體信息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等優勢,搭建學校官方平臺,借助網絡平臺宣傳優秀傳統文化和學校辦學理念,大力宣傳傳統文化,使更多的青年學生認識到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同時開放互動區,學生可以在平臺下方展開互動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拓展交流渠道,擴大文化傳播范圍,提升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影響力。此外,高校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網絡媒體平臺,向學生推送訂閱消息,無時無刻的灌輸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在潛移默化中傳遞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5]。
結束語: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下高校課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寬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度,還能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新時期高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必須牢固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加強優秀傳統文化與理論課程相結合,優化思政課程教學體系,通過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展傳統文化傳播渠道,打造和諧的校園學習環境,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意識和道德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靜,榮芳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價值與應用[J].公關世界,2021(6):143-144.
[2]蹇登緋.大學生思政教育中傳統文化素材的挖掘及其應用[J].文教資料,2020(16):77-78,42.
[3]倪皓.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價值與應用[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3(1):85-88.
[4]楊穎.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價值與應用研究[J].山西青年,2020(14):122,124.
[5]肖彬彬,高美興.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價值與應用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4):67-68.
作者簡介:鄭月波(1974.09-),女,漢,四川成都人,成都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及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