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曉訓
【摘要】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是高中歷史教學的趨勢和潮流,為適應改革的潮流,一方面我們要認真研究總結歷史教育教學的經驗,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另一方面要以新的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創新課程模式,理論聯系實踐,打造高效課堂,把歷史教育教學改革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關鍵詞】新課標;高效課堂;合作;探究
一、立足課堂,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對教材的整合是實現教育功能,充分利用教材,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條件。整合教材內容一是要依據學生的基本認知水平;二是要依據新的歷史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實踐和教學評估的重要依據,新課程標準是以“立德樹人”為宗旨,明確提出歷史教學的任務是培養五大核心素養。因此要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為核心,立足課堂,整合教材,讓歷史教學更切合于學生的認知水平,讓課堂教學體現教育功能,踐行“立德樹人”的原則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統編教材在編排內容上的變化,為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也為課堂教學的學生參與提供了便利條件,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是備好課,把課堂設計好,高屋建瓴的設計好每一個環節,在教學模式上要完善和改革以往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通過創設情境、加強互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體會課堂所帶來的成就感和獲得感,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傳統上的課堂教學過程,學生都沒有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而是根據老師的講解被動接受,這種課堂模式學生學的累,老師教的也苦。創設情境教學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積極探究,重過程也重結果。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老師不直接得出現成的答案,而是讓學生在探究中聯系課本內容歸納總結,得出結論。通過改革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過程演變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新教材上的資料素材可供參考研究,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大膽嘗試大膽整合,運用新教材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二、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習興趣。
第一、學習方式的轉變。初、高中歷史學習的內容既有區別也有聯系,初中歷史知識主要是基本的簡單的史實,高中歷史的學習更系統化、理論化和體系化,這就要求高中歷史的學習要從客觀上和整體上把握。如在統編教材《中外歷史剛要》(上)第27課《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的這一內容,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來概括建國初期的經濟恢復和發展,閱讀課本:1949-1966年,經濟崩潰、經濟恢復的具體表現,學生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分析國民經濟崩潰的原因,認識探索中的決策,討論哪些是正確的決策,哪些是失敗的教訓,這樣整體上認識了建國初期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之下的奮斗歷程,也理性區分了建設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通過合作探究合作學習,形成歷史結論,體現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訓練了能力,培養了合作探究的精神。
第二、培養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一種高效的學習狀態,對歷史越有興趣,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越高,效果也就越好,也就越容易養成自愿、主動的學習習慣。“高中歷史的學習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知識,提高思想政治水平,開發智能的過程,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通過教學實踐,我們掌握了一定高中歷史教學規律,同時也要不斷研究學生的認知與記憶規律,駕馭課堂,增強歷史課堂的實用性。實踐證明,高中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主要有兩點,一是調節功能,想通過對歷史的學習,交換一下思維。另一方面,受影視劇和文學作品的影響,激發了探知興趣,這種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層次還較低,基本上就是滿足好奇心和刺激性,直接的有刺激性的興趣是不穩定的,很容易減弱消失,因此,歷史的學習要重點培養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穩定性,這就需要從學生的學習動機入手。
第三、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認識歷史事件和歷史問題的能力,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讓學生以一種研究的態度學習歷史。學生能夠在復雜的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中認識歷史規律,把握歷史的方向,是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是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對社會的全面客觀的認知,有助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受益終生。
三、準確把握自主探究和講授法的關系
課堂教學改革一直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備課時要充分了解學情和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把歷史基礎知識和基本認知運用于教學,使概念清晰、思路清晰、問題清晰,引導學生史論結合融會貫通。但我們還要清的認識到,考試還是目前非常重要的考察形式,分數還是評價的關鍵依據,課堂教學更要重視實效,我們不能簡單化地以一種新的課堂模式代替傳統模式,一并否定傳統模式的實用性和有效性,要針對課程的目標、內容和學習者的差異性,選擇教學方式。
講授法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基本的授課模式,課堂容量大,可操作性強,知識系統,特別是講述歷史概念,更清晰更具體。因此,課堂教學的模式一定要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具體要求,選擇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自主探究和老師講授各有所長,要把兩者結合起來,既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又有老師的清晰講解,這樣才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也有利于強化學生的概念,加深對歷史現象的理解。
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課堂改革永遠在路上,打造高效課堂是課程改革、課堂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教師須從戰略高度規劃課堂,從戰術的高度重視每一節課,每一個知識點。讓學習者早領略歷史的無限風光,感受歷史并喜歡歷史,我們中學歷史老師責無旁貸。
參考文獻:
[1]管恩俊.淺談時空觀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27):8.
[2]黨文存.關于新課改高中歷史的教學方法探究[J].新一代(下半月),2017(6):50.
(江蘇省昆山陸家高級中學 江蘇昆山 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