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彬
摘要:大跨徑連續橋結構是我國當前橋梁建設過程中被普遍選擇的結構形式,被廣泛應用于橋梁工程中。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該結構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困難,對工程后續建設及工程質量有直接影響。因此,加強對該結構應用方式研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關鍵詞:大跨徑;連續橋梁;施工技術
1大跨徑連續橋梁施工技術的主要特點
大跨徑連續橋梁施工技術屬于一種相對來說比較復雜的橋梁施工技術,但是這項技術又具有極高的重要性,在橋梁施工過程還會受到地理環境的深刻影響。大跨徑連續橋梁施工過程中會涉及多個領域,比如混凝土施工、基礎施工以及上部結構施工等不同方面,這些施工內容決定了大跨徑連續橋梁施工技術的復雜性。因此,橋梁施工應用大跨徑連續橋梁施工技術之前,施工人員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為后續施工提供良好的施工環境和條件。大跨徑連續橋梁施工技術一般被應用至地勢條件比較復雜的河面,在施工過程地形通常會發生較大的變化,這一問題的存在對施工現場勘察效率的提升造成了明顯的負面影響,這也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大跨徑連續橋梁施工的難度。
2大跨徑連續橋梁施工技術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
2.1工程概況
本文以某市交通要塞處的高速公路橋梁建設項目為例。該高速公路是連接幾個城市的重要紐帶,因此,交通運輸壓力較大且存在較多超載現象。該公路橋梁項目跨度較大,施工難度較高,而且對施工質量有明確要求。因此,在經過實地勘探及專業人員討論后,決定采用大跨徑連續橋結構。
2.2地基處理
地基處理為基礎環節。這是因為,地基的穩定性與平整性會直接對大跨徑連續橋梁的施工產生顯著影響,故而必須保證地基的處理質量。在地基處理工作中,施工單位需要全面清理雜物,平整并輔以適當的壓實措施,以保證地基具有穩定性和平整性,從而給后續的施工創設堅實的基礎。
2.3大跨徑連續橋梁施工技術在斜拉橋施工中的應用
在進行斜拉橋梁施工過程,如果要應用大跨徑連續橋梁施工技術,施工人員需要對多個施工環節進行重視,譬如在進行主梁結構施工以及索塔施工時,都應當格外注意。斜拉橋混凝土主梁施工過程通常情況下會使用掛籃懸澆法作為主要的澆筑方式,施工人員應當提前進行掛籃預拼以及預試驗等工作,為后續正式的掛籃懸澆工作做好充足的準備。在這一階段應當注重施工過程由于溫度變化而產生的結構變形影響,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將影響降至最低。斜拉橋施工過程索塔施工工藝相對來說比較多元化,一般會使用爬模法以及掛模法進行施工,在確定最為合適的工藝以及最佳配套設施時應當充分結合索塔的施工要求以及指標。長拉索斜拉橋施工過程,施工人員需要格外重視橋梁的實際抗風以及抗震能力。施工人員在進行主梁的鋼管安裝工作時,對于所使用的原材料應當進行嚴格的審查,確保原材料完全滿足施工標準,在施工全過程都不應該忽略溫度等環境因素對于施工材料的影響。
2.4主橋橋墩施工要點
本工程中,施工團隊在此環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組織專業人員對骨料入模溫度進行監控,確保其性能滿足實際施工需要;第二,對混凝土齡期間差異進行嚴格把控。本工程橋墩及墩地部分第一階段混凝土齡期間保持在5d以內,橋墩未出現較大裂縫;第三,抽調專門人員負責施工現場監督工作,并對各階段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跟蹤記錄,及時發現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后續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第四,施工單位在建筑材料方面加大監管力度,材料性能完全符合施工要求;第五,施工單位在施工準備階段,對混凝土配合比進行科學計算,有效滿足施工實際需求。
2.5拱形橋施工中的應用
拱形橋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其不僅承擔著連接交通的功能,同時還承擔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在橋梁數量以及種類逐漸增多的過程中,拱形橋的實際使用問題也變得更加明顯,但是其并沒有被完全取代,在許多城市當中仍舊存在數量較多的拱形橋。我們可以根據承重方式將拱形橋劃分為上、中、下三種形式。并且,隨著拱形橋的不斷發展,目前也出現了比較先進的鋼筋混凝土拱橋。在拱形橋施工過程應用大跨徑橋梁施工技術應當注重橋梁支座的設計工作和實際的施工。拱形橋橋梁支座的受力情況比較復雜,因此在施工過程對于地基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以確保橋梁可以承受一定結構的拱壓。
2.6主橋箱梁合龍施工要點
主橋箱梁合龍施工是本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施工單位要嚴格按照施工圖紙要求進行作業。本環節施工作業要點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吊架施工環節要點在于平衡待安裝混凝土壓重量,正式開始澆筑作業前,施工人員方可將相應壓重移除,在確保混凝土澆筑強度達到設計要求的85%且在4d時間以上時,施工人員才可進行下一道鋼束拉合龍施工工序;(2)在正式進行鋼束張拉作業之前,施工單位應對箱梁懸臂室內外溫差進行監控,避免在澆筑作業中因溫差問題導致施工質量下降;(3)施工單位應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范,選擇符合施工要求的精軋螺紋鋼筋并對其進行精確加工。技術人員在選擇鋼筋時,應對不同長度鋼筋進行張拉試驗,只有拉應力可以達到理論值95%的材料方可被用于施工中。
2.7移動模具施工法的具體應用
在進行等跨徑、等截面的跨預應力連續箱梁施工時比較適合使用移動模架施工法,對于跨數較多的橋梁其施工周期會更短。移動模具施工法應用過程可以有效控制梁體線形,但是在其應用過程許多不確定因素都會對其產生明顯影響,施工人員對于施工過程的各個環節都應當進行嚴謹的處理,避免因為某一環節的處理不當而造成梁體懸臂端不平順線型以及折角的產生。在實際應用過程,應當高度重視線型控制工作的開展,并且針對不同因素所帶來的影響采取相應的改善措施,達到降低大跨徑連續橋梁結構不必要荷載的作用。
2.8拆模和落架施工要點
只有在封端作業保質保量地完成之后,方可進入下一個環節,即拆除模具與落架。拆除前一定要檢查混凝土的強度與硬度,必須確保兩者達到規定的標準。就強度而言,混凝土必須能對整個梁體發揮良好的支撐作用。另外,還要檢查落架的牢固狀況,當施加預應力時,落架能夠穩妥地支撐起整個梁體。為了防止出現任何施工安全問題,施工過程中一定要保證落架的穩固性。當施加預應力作業結束后,有必要以保證落架質量為出發點,對每一個部位進行細致檢查。落架拆除的順序是從外側至梁底部,因整個橋梁的重量由梁體底部支撐,故而底部模具的拆除必須最后完成。
2.9應力控制
應力控制的作用在于優化橋梁的受力條件,提高梁體等結構的受力能力。通常情況下,施工單位可將結構斷面作為控制點,對其采取針對性的控制措施。具體來說,施工單位可根據結構特點預埋應力、應變測試元件,以便及時掌握應力、應變數據,并根據測試結果判斷結構在應力和應變方面的具體變化特性。經測試后,若實測值與應力理論值存在偏差,則需要分析其成因,采取合適的處理措施,將不良影響降到最小,使誤差能夠被控制在許可范圍內。
結論
大跨徑連續橋梁工程對于施工技術水平提出較高的要求,施工單位應準確認識到施工技術的重要性,根據實際建設環境合理優化施工技術,施工期間加強質量控制,建設高品質的橋梁工程。同時,對于現階段依然存在的問題,施工單位仍需付諸努力,以探索更為可行的方法。
參考文獻:
[1]胡文堂.大跨徑連續橋梁施工關鍵技術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8,66(19):228-230.
[2]張美鋒.基于橋梁施工中大跨徑連續橋梁施工技術的探討[J].建材與裝飾,2020,16(21):284-285.
[3]翁學新.橋梁施工中大跨徑連續橋梁施工技術的應用[J].交通世界,2020,27(21):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