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名宜 張灣灣
摘要: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城市建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文化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從近些年來城市的建設方面來看,同質化成為普遍存在的問題,城市建設過于呆板,失去了自身獨有的色彩。在現階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我國的城市建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走上質量更高的道路,是我國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本文簡單分析了城市文化空間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公共藝術在城市文化空間建設中的理論引導。
關鍵詞:公共藝術;城市文化空間建設;理論引導
引文:
公共藝術,簡單的來說,是指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為了使生活空間能夠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可以在各個領域進行相應的改造設計,從而與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相符的綜合學科。在現階段的城市建設中,不難發現文化因素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城市文化所涉及到的內容較多。比如,社會形態、時代背景等等。以公共藝術為基礎進行城市設計,能夠在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的同時,全面提升人們的歸屬感。
一、城市文化空間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城市記憶喪失
每個城市都有自身獨特的特點,城市的記憶不僅僅是一個城市發展和成長的軌跡,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具體包括城市中所發生的歷史事件、所留下來的風速習俗等等,這種要素缺一不可,共同構建了獨一無二的城市記憶。近些年來,大部分城市的發展將經濟的發展情況作為重要指標,忽略了當地的特色文化,導致現有的城市空間改造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城市空間的文化和內涵被大大削弱[1]。
(二)文化空間缺乏
從目前的城市建設情況來看,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雖然都建立了相應的文化空間保護制度,但是現有的制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外部空間的不斷擴展下,文化空間進一步縮小。長此以往,城市中的歷史資源不可避免的遭到破壞,對城市文化體系的建設產生了負面影響。
二、公共藝術在城市文化空間建設中的理論引導
(一)建設原則
1.文化性與時代性
將公共藝術應用在城市文化空間建設中,不僅要將城市中原有的文化內涵、歷史精神等要素表現出來,并且要將城市的時代性精神凸顯出來。與此同時,在對公共藝術進行經營時,要用發展的目光看待,將城市公共藝術賦予文化的深刻內涵。此外,在具體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當地的文化生態、自然生態,并且與時代發展的步伐保持高度一致,從而順應時代的發展。
2.地域性和整體性原則
每個城市都具有自身獨有的外在因素,其中最明顯的因素之一為地域性。在城市的形成和發展中,歷史條件、自然環境等都具有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造成了每個城市歷史文化的不同。對此,在城市文化空間的建設和發展中,在對公共藝術進行應用時,不能與城市的實際情況相脫離,需要將地域性和整體性原則結合起來全面考慮,并且深入了解城市發展的個性化特點,發揮每個城市的獨特魅力。
3.核心性與統一性原則
對公共藝術的文化定位,與文化因素有著重要關系,但是其生存和發展需要依靠城市中的諸多因素。比如,經濟、歷史等。對此,公共藝術在城市文化空間建設中的應用,不能與人們的真實需求相脫離,需要結合當地的情況,避免城市的發展違背歷史文脈,將城市的地方文化特色體現出來。
(二)建設方式
1.多元化建設
在城市文化空間的建設中,公共藝術的作用十分重要。其充當的是一個媒介的角色,不僅是一個城市在特定時期精神的代表,并且也代表著一種理想。對此,在對公共藝術進行滲透時,需要考慮城市的功能要求、歷史文化等,從而確定城市設計的方案、材料的具體使用。作為一個合格的從業者,需要了解不同類型藝術的具體表現形式,對涉及到建筑、設備等方面的問題能夠靈活應對。比如,比較常見的呈現方式有雕塑、壁畫等。在材料的應用上,也要避免過于單一,可以將傳統材料和現代材料結合起來,應用于公共藝術中,從而將城市文化空間的魅力散發出來。
2.提高點線面設計質量
在城市的設計上,可以從某一個具體的“點”進行入手,從廣場的設計入手,融入各種元素,使文化具有較強的識別性,滿足人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從“線”的方面來看,可以從街道著手進行設計,使“線”的建設內涵能夠得到全面提升,以城市的歷史背景為重要內容,將城市文化空間的藝術性凸顯出來,使城市建設的具備觀賞性的基礎上,同時具備藝術性的文化特點。此外,從“面”的角度進行考慮,“面”所涉及到的內容較多,包括城市中的自然環境、生態環境。在對“面”進行建設時,可以從城市的主題公園建設、森林公園建設等方面入手,使城市在“面”的建設方面品味得到全面提升[2]。
結語:綜上所述,在社會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雖然我國的城市化水平得到了不斷提高,但是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城市的建設缺乏了地方性的文化內涵。對此,需要重視公共藝術的應用,并且大力推廣,使我國的城市空間文化建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魏偉,劉暢,張帥權,王兵.城市文化空間塑造的國際經驗與啟示——以倫敦、紐約、巴黎、東京為例[J].國際城市規劃,2020,35(03):77-86+118.
[2]郭巧玲.探討現階段城市文化建設中公共藝術空間的有效拓展途徑[J].飲食科學,2018(14):175.
作者簡介:
高名宜,女,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公共藝術專業
張灣灣(通訊作者),女,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