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
摘要:古詩詞是藝術性十分強、具有感染力的作品。但是要讀懂古詩詞必須了解詩人所生活的時代背景以及詩人當時創作意圖。詩詞語言十分簡練,以最簡潔的語言表露詩人的真情實感,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會讀不懂詩詞高度凝練的語言而產生厭煩情緒,不喜歡鑒賞詩歌。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詩人所描寫的畫面產生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循序漸進地讓學生通過詩人的創作背景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更深層含義,由易到難地鑒賞詩歌,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備課
引言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多個古詩詞單元,從中可見古詩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對古詩詞教學做出了積極探索和努力嘗試,但是其始終存在許多問題,因此,古詩詞教學創新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一、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及問題
(一)教學目標模糊、教學范圍狹窄
教學目標具有導向作用。教學目標合理、清晰是確保教學效果良好的關鍵。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影響,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都是以字、詞、句的含義解釋,修辭和典故的發掘與講解,古詩詞情感概括與古詩詞背誦為主。一言以蔽之,古詩詞教學以知識教學為主,教學內容被局限在非常狹小的空間,這就導致學生無法通過古詩詞學習提升文化素養和鑒賞能力。“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不僅偏離了新課程改革的軌道,影響了古詩詞教學的品質,還給學生的心智、情感帶來了消極影響,不利于古詩詞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不注重古詩詞實踐活動的開展
缺乏實踐活動讓學生不僅不能夠深刻理解其所學到的知識,同時會對知識的理解產生偏差。傳統的高等中學學齡階段古詩詞課堂,并不注重學生要古詩詞實踐活動的開展。古詩詞課變成了古詩詞解題課程,只對學生進行古詩詞題解答方面的訓練。學生與學生之間缺少交流和探討,學生在離開古詩詞題目之后,對于古詩詞所要實現的目的以及所能達成的功能并不理解。這不但阻礙了學生古詩詞思維的培養,同時也讓處于高等中學學齡階段的學生失去了養成協作習慣養成,培養古詩詞興趣的機會。
二、高中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備課對策
(一)高中古詩詞鑒賞的教學目標
高中古詩詞鑒賞需要教師在已有的教學經驗上進行備課,融合一些新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將身心沉浸到詩詞中。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考慮運用何種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古詩詞更感興趣。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讓學生對古詩詞有更濃厚的興趣,也可以讓教師達到教學目標。高中古詩詞鑒賞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一是培養學生傳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要讓學生為自己的民族驕傲,了解民族文化背景。二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高中生的審美情趣已經達到一定高度,要讓他們通過古人的詩詞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給自己的審美情趣有良好的定位。三是提高文化修養。通過鑒賞詩詞,學生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打開想象的大門,提升文化素養。
(二)修辭手法的分析
詩詞中有很多修辭方法也是鑒賞詩詞的一個重要方式。比興就是我國古代詩歌一個重要且特有的修辭手法,還有一些現代文也常用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夸張、對偶等。教師要讓學生了解這些手法在古詩詞的運用,并且體會到修辭手法在古詩詞運用的妙處,對詩歌的修飾作用。修辭手法也是高考賞析古詩詞的一個重要考點,所以教師應更詳細地給學生講解這個知識點。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詩人辛棄疾運用了用典和借古喻今的修辭手法。詞的上片運用了孫權和劉裕的典故;詞的下片運用了南朝宋文帝草率北伐的典故,借古喻今,整首詞悲壯豪邁、情深義重,體現出辛棄疾對報效國家的強烈愿望。教師在課堂上應分析出詩詞中的不同修辭方式、所體現的方式和詩人的情感也不相同,讓學生有興趣了解修辭背后體現的詩人情感,以及運用修辭手法的妙處等。教師在備課時需要了解透徹古詩詞的修辭手法,并且根據修辭手法設置趣味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古詩詞感興趣,不會覺得枯燥乏味。
(三)表達方式的賞析
現代文中的記敘、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在古詩詞中都有,古詩詞中最常用的是抒情和描寫,通過對周圍景象或事物的描寫抒發作者的情感是古詩詞中最常見的表達方式,又常被稱為借物抒情或借景抒情。教師可以對古詩詞的教學資料進行收集分析,盡可能地涉及更多的教學資料,充分發揮出科技教學的優勢。教師對收集到教學資料進行篩選,探究對詩詞鑒賞更重要的資料,建構出古詩詞知識網絡,明確講課的重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內容。例如,在必修4《李清照詞兩首》中的“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和“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通過描寫大雁飛過、殘敗的菊花景色表達出李清照背井離鄉、家破國亡的抑郁之情。教師通過講解表達,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詩人的創作背景,同時使學生對賞析詩詞更有興趣,想和詩人漫步在詩詞世界中。
(四)重視學生個性,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
高中古詩詞是靈動而充滿情感的。古詩詞教學的一個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詩詞鑒賞的能力。鑒賞屬于一種個人審美行為,“一千個人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的神奇與閱讀成果的多元化可見一斑。要想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教師就要尊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個性,采取多種方式教學,并在教學中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以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產生獨特的感悟。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需要注重新課改的要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詩詞鑒賞有助于學生陶冶情操。詩詞是一種感染性很強的表現形式,有利于學生的情感抒發,提升學生的共情能力、提升自我修養。備課恰當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呈現詩詞鑒賞課堂,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詩詞,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創新策略分析[J].金百艷.財富時代.2020(09)
[2]高中語文教學提升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初探[J].李奕.文理導航(上旬).2020(10)
[3]分析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創新策略[J].樊榮.中華辭賦.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