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潼

摘要:目的 分析中醫(yī)針灸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偏癱的臨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0年10月開展研究,將7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納入研究,以隨機抽簽法分組,各35例,對照組實施康復訓練指導,觀察組聯(lián)合中醫(yī)針灸干預。對比干預效果。結果 觀察組干預后的上肢功能及下肢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醫(yī)針灸聯(lián)合康復訓練應用在腦卒中偏癱的干預中,可顯著改善患者肢體功能,提升預后。
關鍵詞:腦卒中;偏癱;康復訓練;中醫(yī)針灸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hemiplegia.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9 to October 2020,70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uidanc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cupuncture intervention.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upper limb function and lower limb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imb function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Key words] stroke;Hemiplegia;rehabilitation training;Chinese Acupuncture
腦卒中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疾病發(fā)作比較突然,且進展較快,可引發(fā)極高的死亡率及致殘率【1】。雖然臨床診療技術不斷進步極大的降低了腦卒中患者死亡率,但仍然會誘發(fā)高的神經功能障礙風險,其中偏癱就是腦卒中的常見后遺癥之一【2】。既往采取康復訓練干預恢復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肢體功能,在不同患者中存在個體差異【3】。本次研究針對中醫(yī)針灸在臨床上的應用優(yōu)勢,將其聯(lián)合康復訓練應用在腦卒中偏癱的護理中,分析其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9年11月-2020年10月開展研究,將7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納入研究,以隨機抽簽法分組,各35例。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42-75歲,平均(58.6±4.1)歲。對照組,男23例,女12例,年齡44-73歲,平均(59.3±3.8)歲。納入標準:患者均經臨床綜合檢查確診腦卒中偏癱;患者及家屬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者;存在其他腦卒中后遺癥者;溝通障礙或精神病患者;其他原因導致的肢體功能障礙者。分組資料,具有同質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康復訓練。(1)指導患者擺放體位,一般選擇患側臥位,健側臥位或者仰臥位,并每2h更換一次體位,指導患者通過被動患側翻身、健側翻身及主動翻身。(2)指導上下肢訓練,指導患者采取橋式運動、屈曲動作訓練及伸膝分離運動、夾腿運動等訓練。對患側肢體采用屈膝、踝背伸、肩外展及外旋等訓練;并循序漸進的進行上肢分離運動、被動屈伸及外展運動、控制能力訓練等開展有效的上肢活動訓練。(3)指導患者開展上下樓梯訓練,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可下床活動及行走后,可開展每天1次,每次40min的上下樓梯訓練。訓練過程中,注意開展日?;顒佑柧?,以梳頭、洗臉、刷牙及掃地、穿針等訓練,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中醫(yī)針灸干預,康復訓練參照對照組。針灸體針選擇陽明經,下肢選穴昆侖穴、解溪穴、足三里穴、陽陵泉穴、環(huán)跳穴,上肢選穴合谷穴、外關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肩髃穴,選擇一次性針灸針,常規(guī)進針,以有針感為宜,捻轉1min,留針30min。頭針選穴頂顳前斜線、頂旁1線、頂旁2線,選擇合適的毫針,與頭皮呈30°角進針,進針后留針30min,其間反復捻轉。每天采取頭針及體針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6次為1療程,間隔1d后,繼續(xù)下一個療程的治療。患者均連續(xù)干預4個療程后評估干預效果。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肢體功能改善情況,以Fugl-Meyer(FMA)評定量表評估,對患者的肢體運動、平衡、感覺、關節(jié)活動及疼痛等幾個維度進行評估,上肢功能評分66分,下肢功能評分34分,分數與肢體功能成正比。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以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比數據。()為計量方式,檢驗值為t。P<0.05,對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肢體功能評分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干預后的上肢功能及下肢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腦卒中偏癱為常見的腦卒中后遺癥,是由于神經功能受損后引發(fā)的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發(fā)生腦卒中偏癱后,其肢體功能障礙,會導致其活動能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也受到影響,很多患者需要依賴其他人的幫助,甚至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因而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影響較大【4】。
常規(guī)腦卒中偏癱的預后干預中,以康復訓練干預為主,對患者的肢體功能及生活質量有較好的影響。康復訓練可通過反復刺激患者神經系統(tǒng),逆轉神經功能,提升中樞神經對患者肢體的支配能力【5】。而反復的肢體動作的重復,也可降低肌肉萎縮及關節(jié)攣縮的發(fā)生率,因而有效提升上下肢肌力。中醫(yī)針灸在臨床治療中被認為對神經元有刺激作用,因而可促使鬧缺血區(qū)微血管形態(tài)變化,提升腦部能量供應,因而有保護中樞神經元作用,可降低神經元凋亡速度【6】。通過本次研究將中醫(yī)針灸及康復訓練聯(lián)合應用在腦卒中偏癱中的應用效果看,觀察組干預后的上肢功能及下肢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說明聯(lián)合干預的效果顯著,因而可刺激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可提升患者肌力,因而有較好的改善腦卒中偏癱預后的效果。
綜上,中醫(yī)針灸聯(lián)合康復訓練應用在腦卒中偏癱干預中,有助于促進其肢體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1]孔遠英.推拿治療結合康復訓練在腦卒中后偏癱痙攣肢體中的應用[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8,(16):314.
[2]周劍英,石麗瓊,陳奇剛,等.推拿治療結合康復訓練在腦卒中后偏癱痙攣肢體中的應用[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8,39(1):90-92.
[3]趙嫦穎.中藥熏蒸療法聯(lián)合替扎尼定治療卒中后痙攣性偏癱的效果[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9,31(19):110-112.
[4]賈亮,劉俊英,王貴玲. 改良強制性運動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 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2018,20(1):51-53.
[5]王小峰. 強制性運動療法應用于腦卒中偏癱康復治療的效果分析[J]. 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8(23):81-82.
[6]趙志遠. 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治療中強制性運動療法的臨床效果評價[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008(028):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