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娟
摘要:目的 重點分析在心胸外科臨床護理過程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所呈現出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到我們醫院進行診治的160例心胸外科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隨機分組,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針對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針對觀察組是以對照組為基礎進一步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然后進行比較具體護理成效。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等情況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護理心胸外科患者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落實優質護理服務模式,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治療效果,有效規避或者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所以這種方法值得大范圍推行。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心胸外科;臨床運用
引言
心胸外科包含心臟外科和普胸外科的相關疾病,所涉及的疾病類型主要包括心臟大血管創傷、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臟腫瘤等方面。通常該類疾病患者情況都十分危急,因此,在實際的心胸外科護理過程中,要高度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然后與其進行密切的溝通和交流,進而實現針對性和優質性的護理服務,這樣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護理配合得程度和依從性,進而為其護理質量和治療總有效率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優質護理服務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更多得服務于患者,也更關注患者的個人感受和內在訴求,體現出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以患者作為中心得基本原則,為其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管理,當前已經作為醫院護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護理形式,同時也在醫院內進行廣泛推行。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選取我院接收的160例心胸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于該類患者的護理成效。現在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一共有160例心胸外科疾病患者,均是我們醫院在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時間段內接收的患者,其中包括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82例,患者得年齡范圍在31歲至79歲之間,患者得平均年齡是45.8 ± 3.2歲。在具體研究過程中對于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80例,對患者的基礎資料進行對比,無顯著統計學差異,差異值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針對該組患者而言,采取的是常規護理模式,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提供相對應的體征護理,手術護理,治療護理等。
1.2.2 觀察組
針對該組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一步推行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具體操作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注重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針對心胸外科疾病患者而言,往往在內心層面會出現比較多的負面情緒,例如焦慮、抑郁、情緒高低起伏等等,對于心胸手術往往比較恐懼和害怕,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與患者進行密切的溝通和交流,改善其焦慮的情況,緩解其情緒得穩定,擁有良好的心態,進而積極配合,通過針對性的咨詢和干預指導,使其有治療的信心和勇氣,敢于面對后續的治療和護理各項工作;第二,要做好科學合理的健康教育工作。要確保患者和家屬對于疾病狀況和手術治療后續護理的相關內容有明確的認知和了解,掌握基本得級別狀況和手術治療得后期配合程度,在內心層面能夠做到心中有數,對于治療環境、心臟病的手術治療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相關設備等等都要進行健康宣教和推廣。同時對于手術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不良反應或者注意事項等等,也要進行針對性的解釋和分析,進一步提升患者和家屬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時提高其配合程度和治療的依從性;第三,要充分做好環境護理工作。要為患者創造出更加健康潔凈的護理環境,使病房內部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風條件,在溫度、濕度等方面也要進行有效控制。同時可以在不影響患者休息的情況下播放輕柔的音樂,舒緩和放松心情。要嚴格做好消毒殺菌工作,使病房內部保持干凈整潔,有效規避院內感染的問題出現;第四,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飲食運動和健康護理等等。引導患者有科學的合理的進行飲食,為術后提供必要的營養支持,另外還要注重做好患者的功能訓練工作,有良好的訓練習慣和科學的訓練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要戒煙戒酒等等,保持衣服的寬松衛生;第五,要從根本上著重做好護理監控管理工作。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護士們要加大巡視的力度,不放過任何細微之處,護士也要具備應有的專業技能和業務素養。在工作過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規范性和嚴謹性,態度要熱情,工作要積極,特別是針對心胸外科手術患者而言,在治療的過程中很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或者并發癥等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充分做好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了解在術后出現的不良反應和并發癥做出判斷,及時上報,在交接班制度方面也要有效落實。護士長要定期做好心胸外科護理和臨床實踐中的檢查工作,隨機調查,對于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評估和檢測,觀察其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然后進行行之有效的應對和處理。在實際的檢查過程中,要及時有效的發現問題,并且在第一時間進行及時有效的解決,從根本上有效規避各類安全隱患或者風險因素,杜絕各類醫療事故的發生,構建和諧良好的護患關系和醫患關系,使其相互配合,更好、更快的出院。
1.3 觀察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26.0統計學軟件針對評價指標內容展開數理統計,計數資料采x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當P<0.05為有差異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和并發癥發生幾率分別為96.34%和1.25%,對照組分別為85.90%和12.5%,觀察組的護理效果要顯著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值P<0.05。
3 討論
什么是優質護理服務呢?優質服務就是更加強調把患者作為中心,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著重強化基礎護理,也要充分體現出護理責任制的有效落實,確保護理專業的內涵得到充分的提升,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整體護理質量和服務水平,進而為患者護理滿意度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把患者作為中心主要指的是在思想觀念和醫療行為等一系列方面,要時時刻刻站在患者的角度為患者著想,所有的活動都應該把患者作為首位和中心,結合患者的需求為其提供針對性優質性的護理服務。同時有效控制服務成本,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和方案,對于工作流程進行簡化和優化,進而確保患者能夠真正意義上得到“優質、高效、低耗、滿意、放心”的醫療服務。在心胸外科患者的護理管理過程中,要充分掌握患者的具體需求,隨時與患者進行密切的溝通和交流,掌握和了解患者的身心變化情況,然后針對出現的變化做出相應的對策和處理方案,在手術和手術計劃的落實等相關方面都要制定出切實有效的優質護理服務方案和機制,進一步有效消除心胸外科手術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避免應激反應,進而使患者能夠在護理滿意度和風險防控等方面能夠得到顯著增強,為其治療成功和提升治療有效率提供必要的條件。在本次研究中,針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呈現出良好的護理成效,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要顯著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幾率要低于對照組,P值小于0.05,說明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更值得推廣。
4 結束語
通過上文對于整個研究過程的探究,我們能夠充分的看出,對于心胸外科手術患者而言,在對其行護理管理的過程中,要切實推行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有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這樣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升治療總有效率和護理滿意度,實行效果顯著,明顯的改善患者的護理質量、護理效果、護理時間,所以,也積極帶動了醫護工作的熱情,增加了醫患、護患的相互協作,因此這種方法值得推廣,從而為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護理服務,為其及早恢復健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鈕林霞.優質護理在心胸外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9,10(13):260-261.
[2]劉建華,袁曉,刀永祥.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胸外科臨床護理中的運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9,30(26):118-119.
[3]楊新雅.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胸外科臨床護理中的運用[J].當代護士(綜合版),2019,5(12):34-35.
[4]劉建華,袁曉,刀永祥.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胸外科臨床護理中的運用[J].中國社區醫師,2020,(26):41-42.
[5]陶怡.護理分級模式對創傷骨科患者護理分級合格率的橫斷面調查分析[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8(1):33-35.
[6]曹益鳳.早期護理干預措施對胸心血管外科手術患者康復治療效果得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