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高職學生在充分利用媒介的過程中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個人能力,這無論是對于院校還是學生自身,都有巨大的現實意義。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在使用媒介過程中存在三個主要問題:媒介應用能力差、媒介使用習慣差和網絡道德法治意識差。因此,高職院校和相關工作者要針對這些現狀采取相應的措施,以解決現有問題,提升學生的媒介素養。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媒介素養;現狀;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4-0022-0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0年度商丘地區商丘市社科聯項目“商丘市高職院校學生媒介素養現狀及提升策略研究”成果
高職院校學生媒介素養是指高職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進行自我完善,并且能夠利用媒介參與到社會發展中。當下,院校及其他相關工作者只有真正重視高職院校學生的媒介素養問題,才能讓高職學生認識到媒介素養的重要性,并積極主動地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
一、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媒介素養的意義
(一)有利于深化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高職教育必須堅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同時還要以“立德樹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媒介素養,即是踐行“立德樹人”的具體措施。在進行媒介素養教育時,思想政治教育也會滲透其中[1],如指導學生辨別媒介信息,選擇性地接受符合主流價值觀念的信息,這樣就能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最終達成“立德樹人”的目的。因此,高職院校加強媒介素養教育,有助于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舉措。
(二)有利于學生提升信息判斷能力和評價能力
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媒介素養,將會幫助高職院校學生獲得良好的信息判斷能力和評價能力,也就是說,具備較高水平媒介素養的高職院校學生,將會減少接收不良信息,更會避免發出非理性言論,最終幫助高職院校學生合理行使話語權。這會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的友好交流以及學生與院校之間的良好溝通,進一步促進高職院校內部矛盾的解決,幫助高職院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校園。
(三)有利于全方位培養高職學生
在高職院校中加強媒介素養教育,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媒介素養,將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一方面,在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媒介素養的過程中,眾多的媒介信息會帶來海量的資源,如積極在網站上尋找相關專業視頻進行自主學習、觀看直播課程,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并以此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從而提升自身價值。另一方面,加強媒介素養教育能夠擴充高職教育的內容,讓高職教育更加全面和完善,實現高職教育的多元性,讓高職教育獲得發展[2]。例如,高職院校將媒介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借助互聯網進行專業教育,不但將媒介正確的應用方式傳遞給了學生,還提升了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讓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活動中得到更大的提升。
二、高職院校學生媒介素養現狀及問題
(一)傾向于新興媒介,但媒介應用能力差
網絡時代,高職院校學生在選擇媒介時更加傾向于新興媒介,如互聯網、智能移動設備等等,傳統的電視、廣播、報紙等媒介已極少被使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已有2.23億學生網民。而在另一項關于高職學生媒介應用的調查中顯示,接受調查的高職學生中,100%的學生都有一部可以聯網的手機。由此可見,當下的高職院校學生對手機和網絡的應用選擇傾向極高。一些高職院校校園內,可連接網絡的移動設備作為新興媒介,頗受學生歡迎,這符合時代發展趨勢。不過,在多數情況下,許多學生都熱衷于媒介上的娛樂性內容,反而容易忽視有助于自我發展的內容,媒介的利用程度較差,如很多學生沉迷手機網絡游戲、網絡社交等,這是因為新興媒介中信息的多元化讓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瀏覽信息時往往無法專注于自我提升,加之一些高職院校學生自控力較差,容易被娛樂性內容吸引。
(二)媒介使用時間長,但媒介使用習慣差
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當代的高職院校學生接觸互聯網媒介較早,因此很多高職院校學生都有較強的互聯網意識,但也讓高職院校學生產生了網絡依賴性。2019年10月,中國青年網針對手機上網話題,對全國1220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四成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超過5小時。由此可見,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使用互聯網媒介存在時間過長甚至有沉溺網絡的現象。除了使用時間過長,在使用習慣上也存在失當的問題[3]。多數高職院校學生會在課余時間集中使用互聯網,甚至將使用互聯網媒介作為課余生活的主要內容,并且使用媒介時,一般都是用來娛樂消遣,如聊天、觀影、打游戲等,很少有學生利用媒介主動學習。這種不良的媒介使用習慣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身心發展是具有消極意義的。
(三)網絡道德水平低,網絡法制觀念較差
高職院校學生媒介素養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網絡道德問題。高職院校學生習慣利用網絡媒介,然而網絡世界的虛擬性讓一些高職院校學生在應用媒介時忽略了道德與法律問題。一方面,高職院校學生的信息甄別能力不足,在使用媒介的過程中容易受到不良言論的影響,產生一些不良行為,如不辨真偽傳播虛假信息。另一方面,部分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意識淡薄,在使用媒介時容易采取一些不法行為[4]。例如,2016年11月,一名大學生制作手機病毒并進行傳播,最終被警方逮捕。可見,高職院校學生提升媒介素養迫在眉睫。
三、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媒介素養的策略
(一)以“學生素質”為中心,開展意識滲透教育
意識指導實踐活動,一切教育活動的開展都需要將意識傳播出去。作為高職院校主體,應該認識到當前是全媒介時代,為了適應國家發展,良好的媒介素養是公民應當具備的重要素質,且高職院校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其進行媒介素養教育,切實提高其媒介素養,是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更是高職教育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要求。高職院校在開展媒介素養教育之前,需要先將該認知傳達給學生群體,可采取一些集體性活動,如校內開展媒介素養公選課、定期舉辦“媒介素養”主題年級會等,以此增強學生的媒介素養意識。
(二)順應媒介融合趨勢,構建校內媒介平臺
高職院校與普通本科高校有一定的差異。高職院校學生入學要求普遍較低,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因此高職院校學生的整體素養仍有待提高。相比普通高校大學生,高職院校學生的媒介素養問題更為突出,如自制力差、辨別信息能力不夠等,因此高職院校學生更容易踩進媒介應用誤區[5]。基于此,僅僅向學生傳遞媒介素養意識是不夠的,院校還需要順應媒介融合這一時代發展趨勢,在校園內打造一個立體化的媒介平臺,并讓高職院校學生參與到媒介平臺的使用中。例如,開通校園微博、校園微信公眾號等,通過校園媒介平臺傳播信息,讓校園媒體影響學生,同時相關工作者應當在傳播校園媒介信息的同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媒介應用能力和信息辨別能力。
(三)推進多方聯動合作,維護網絡環境健康
高職院校學生廣泛使用的互聯網媒介具有極大的開放性,這種開放性導致高職院校學生在使用媒介時不可避免會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因此,推進多方聯動合作,保證互聯網環境健康,是高職院校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的外部保障。首先,高職院校領導層除了要提升自己對媒介素養的認識外,還要在校園內將學生媒介素養培育理念傳達給教職員工,推動校園內部員工對多元化媒介素養培育格局的整體認知水平,如高校可以積極開展教職工主題大會,在會上傳達培育高職院校學生媒介素養的相關知識,引導相關教職工投身于校園內媒介素養培育體系的構建工作中。其次,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對當前的網絡環境進行整治,利用法律手段消除違法違規網站和不良信息。最后,高職院校可以與政府相關部門合作,讓相關部門進入校園內開展宣傳工作,傳播媒介道德與法治意識。
四、結語
就我國當下的教育環境來說,處于高等教育階段的青年,其媒介素養正在形成,提升媒介素養對他們未來的個人發展具有重要價值。高職院校只有結合自己的辦學特色,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積累,才能落實好媒介素養教育。
參考文獻:
[1] 杜迎范.網絡新常態下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現狀及提升路徑研究——基于鄭州市南大學城八所高校部分學生的調查[J].河南教育(高教),2019(03):28-32.
[2] 殷好好,嚴宏偉.媒介素養視域下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07):58-60.
[3] 常凌翀.智媒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及提升路徑研究[J].新聞論壇,2020(03):85-88.
[4] 王凌超.現代職業教育媒介素質培養策略[C]//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三等獎論文集.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9.
[5] 杜迎慧.新媒體時代高職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20(06):123-124.
作者簡介:李婉婷(1994—),女,河南商丘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