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探究網絡輿情的傳播特征,結合生命周期理論對大數據環境下網絡輿情的擴散及演變規律進行分析。結合網絡輿情各階段的傳播特點,找出規避不利風險的方法,為政府善治提供可行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網絡輿情;演變;善治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4-0026-0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9年度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大數據時代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演化與政府善治研究”階段成果,項目編號:XSP19YBC104;2020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重大公共安全突發事件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研究”階段成果,項目編號:20C1707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智能設備的普及以及在線社交網絡技術的發展,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廣大網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隨時隨地表達自己對熱點公共事件的觀點和看法,并進行在線討論和交流,致使網絡輿情瞬間涌現,引爆輿論場[1]。
因公眾所處的社會環境、個人經歷和知識結構等各不相同,網絡輿論場中時常混雜著謠言、炒作及虛假信息,進一步加劇了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極易引發公共危機。大數據時代,網絡公共危機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對社會秩序和公眾生活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和危害。面對這些井噴式爆發的網絡輿情危機,如何進行正確的引導和處理是各級政府部門應當直面的問題。本文通過探究網絡輿情的傳播特征,結合生命周期理論對大數據環境下網絡輿情的擴散及演變規律進行分析,找出規避風險的方法,發揮大數據在網絡輿情監控中的積極作用,為政府善治提供可行策略。
二、大數據時代網絡輿情的特征
社會群體中擁有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在開放自由的互聯網平臺上共同關注一些熱點事件或話題,并在網絡上傳播,這個話題或事件的網絡輿情就此產生了[2]。大數據時代的網絡輿情具備三個方面的特征。
(一)群體極化效應明顯
大數據時代,當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網民群體通常會在網絡平臺上熱議這些事件。在討論的過程中,網民會形成很多言論,這些言論通常缺乏對熱點事件的辨別與思考,加之網民從眾心理嚴重,從而極易導致網絡輿情事件持續升溫,形成群體極化效應[3]。
(二)網絡輿情事態復雜化
從網絡輿情的影響因素來看,不論是社會突發性事件,還是人際交往中產生的矛盾等,都有可能引起網絡輿情的瞬間爆發。從網民的行為分析方面來看,互聯網和新媒體的發展使網民越來越傾向于在網絡空間發布信息,并且隱去自己的上網行為,使現有的監測技術和手段不能及時進行干預,致使網絡輿情的發展勢態愈發復雜[4]。
(三)輿情“意見領袖”的不確定性
“意見領袖”的身份為普通公眾居多,不同的輿情事件能產生不同的“領袖”[5]。“意見領袖”既能傳播正能量,也能引出負面消息,有的網民還能在抓住熱點話題的情況下,讓自己一舉成為網絡輿論的領導者。“意見領袖”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且能對網絡輿情的發展方向和演變路徑產生重要的影響[6]。
三、大數據時代網絡輿情演變的階段
大數據時代,網絡輿情的演變具有“沉默的螺旋”效應,從而形成了網絡輿情的周期性波動[7]。結合生命周期理論對大數據環境下網絡輿情的演變規律進行分析,將網絡輿情傳播階段劃分為孕育與誕生階段、蔓延與擴散階段、鼎盛與轉折階段、衰退與消散階段[8]。
(一)孕育與誕生階段
網絡輿情是人們在網絡互動的過程中逐漸積聚起來的事件。在社交媒體不斷迭代更替的環境下,輿情信息傳播范圍廣、內容復雜,且在最初的孕育階段較為隱蔽,不易被發現。大數據時代,并非所有的話題都能形成輿情事件,有的話題可能平淡無奇而自生自滅,而那些涉及公眾利益的敏感話題極易引起更多的關注和討論,從而誘發網絡輿情。
(二)蔓延與擴散階段
大數據時代,網絡輿情在爆發階段只是一些“火星”。倘若這些“火星”未及時被發現,便會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大,直至掀起輿情的“火焰山”,彌漫于整個網絡空間。互聯網時代,網民群體人人皆可編輯,時時皆可發布,使網絡輿情更易蔓延和擴散。同時,由于網民群體密集度高且存在同質性,各種網絡“草根”媒體、網絡“大V”不斷加入,成為加速輿情傳播的重要“助推器”。
(三)鼎盛與轉折階段
隨著輿情事件的升級和發酵,網民的情緒日益高漲。大量網民通過發帖、跟帖、轉帖等方式進行討論和交流,當這些言論碰撞時,會促使輿情快速發酵、膨脹。此時,再加上“意見領袖”以及媒體的推助,網絡輿情快速進入鼎盛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網絡輿情在鼎盛時期容易使輿情事件產生失控現象,諸如網絡上的誹謗、造謠等非理性情緒肆意宣泄,極易使輿情事件走向極端。
(四)衰退與消散階段
輿情事件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事件的發展,加之新的熱點事件的出現,網絡輿情逐漸進入衰退和消散階段。大數據時代,網絡輿情的衰退與消散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輿情的自發性衰退。隨著時間的推移,輿情的關注度也會慢慢淡化,這是輿情事件進入衰退和消散階段的重要表現形式[9]。二是輿情被動消散。輿情事件的控制需要政府與網絡監管的共同介入,積極進行疏導是輿情得以被動消散的最佳方式。
四、大數據時代網絡輿情演變與政府善治
大數據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也給政府的現代化治理能力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結合網絡輿情的發展特征及演變規律,政府部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應對策略[10]。
(一)及時回應群眾關切
治理網絡輿情危機的基本原則是信息發布的及時性、公開性和透明度。在面對網絡輿情危機時,如果公眾信息閉塞,無法了解真實狀況,網絡上的各種謠言就會迅速發酵,導致輿情危機的散布速度到高峰。因此,面對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時,政府部門應直面問題,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積極回應群眾關切。
(二)積極正向有序引導
網絡輿情是可以正向引導的,政府可以作為“意見領袖”將網絡輿情引向正確的方向,并始終掌握輿情危機轉化的話語權和主動權,為輿情危機注入暖色調和溶解劑,打造風雨無阻、共克時艱的濃厚氛圍。每當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經濟下行論”“生活物資短缺論”等謠言充斥網絡,極大誤導了社會公眾,并導致公眾產生恐慌心理。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在輿情危機中積極做好宣傳工作,積極正向引導,并果斷采取行動,主動發聲、有效發聲。政府部門要堅定信心,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理性對待網絡輿情。
(三)營造有利的輿情環境
輿情環境是輿情危機發展變化的關鍵條件,良好的輿情環境需要能量流、數據流和信息流的正向引導。營造有利于輿情發展的環境需要做到兩點。第一,切入時機要把握準確,即不要反應激烈,更不要反應遲鈍。第二,政府部門和網絡輿情傳播主體間要有及時有效的良性互動。通過加強政府與用戶間的相互交流,及時把握輿情發展走向,引導輿情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四)引導網民文明上網
網民通常與輿情危機事件有著利益關聯,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受到謠言的欺騙和誤導。多數網民在處于弱勢方時,往往會放棄自己的觀點,選擇相信謠言,成為推動輿情危機走向高峰的主要力量。政府部門要有針對性地積極開展精神文明教育,培養網民的責任感,引導網民在面對網絡輿情時學會根據自己的知識作出首判,通過搜索官方權威報道或查詢歷史新聞等渠道甄別虛假信息。
(五)發揮“意見領袖”的作用
網絡輿情爆發過程中,“意見領袖”通常可以通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整合網民的意見和態度,并讓網民相信自己。對此,政府一方面要依規依據依法嚴厲打擊“蠱惑民眾、煽風點火、造謠生事、制造恐慌”的所謂的“意見領袖”;另一方面,要與“意見領袖”面對面,讓“意見領袖”發揮影響力,對群眾的利益訴求作一個正確的回應,化解網民情緒,有效引導輿情危機走向正軌。此外,在網絡輿情危機傳播廣、影響大的新媒體上,要積極打造更多的正面人物,打造品牌公眾號,弘揚正能量,減輕輿情危機造成的不利影響。
五、結語
網絡輿情已經成為突發公共事件的“晴雨表”和“放大器”,研究網絡輿情的內在傳播規律,對促進社會發展等各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生命周期理論對大數據時代網絡輿情的演變規律進行分析,將網絡輿情傳播階段劃分為孕育與誕生階段、蔓延與擴散階段、鼎盛與轉折階段、衰退與消散階段。根據網絡輿情傳播各階段的特點,提出政府應從及時回應群眾關切、積極正向有序引導、營造有利的輿情環境、引導網民文明上網、發揮“意見領袖”的作用等五個方面進行有效防范和治理,以削弱輿情的破壞力,積極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參考文獻:
[1] 曾嘉.突發事件的網絡輿情治理模式研究——基于納什均衡理論視角[D].天津:天津工業大學,2015.
[2] 安艷霞,何云峰.網絡輿情熱點生成的多維歸因[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01):6-11.
[3] 劉玨含,鄒曉紅.基于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監測機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9(06):29-33.
[4] 鄭小雪,陳福集.網絡輿情知識復雜度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現代情報,2015,35(07):40-46.
[5] 李立煊.基于意見領袖的網絡輿情引導機制研究[J].韶關學院學報,2018,39(07):62-68.
[6] 彭劭莉.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引導失當及應對策略研究[D].湘潭大學,2013.
[7] 柯惠新,等.媒介與奧運:一個傳播效果的實證研究(雅典奧運篇)[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11-13.
[8] 高青苗.網絡輿情的生成演變與應對的現實困境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3.
[9] 張蕾,付洪昌.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生命周期指標體系研究[J].青年記者,2016(02):29-30.
[10] 劉宇軒.大數據視角下網絡輿情的政府治理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6.
作者簡介:杜楊芳(1987—),女,湖北黃岡人,碩士,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