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瑾珠
摘要:黨員名師工作室是名師的加油站,是黨員教師成長的搖籃;是教學與思想碰撞的集散地。我們課題組以黨建為抓手,促推“黨建+”新模式,創建了黨員名師隊伍建設研究示范崗,組成了以合作共贏為宗旨的研究共同體,形成了思路明、措施實的基層黨建體系,為武鳴城區教育內涵發展積蓄力量。
關鍵詞:黨員名師工作室 “黨建+”模式
引言:黨員名師工作室是黨員教師成長的搖籃,是教學與思想碰撞的集散地。我校黨總支從黨員教師中嚴格篩選,組成課題小組,成立黨員名師工作室,每位工作室成員創建黨員名師隊伍建設研究示范崗,從德、才、教、研四個方面進行傳、幫、帶,努力打造“卓越民中,幸福教育”的辦學格局。
一、創建黨員名師工作室的重要性
目前我校在職教職工183人,黨員78名,設有文科、理科、后勤三個黨支部。其中南寧市特級教師1人,特級教師工作坊1個,南寧市教學骨干50人,南寧市學科帶頭人7人,武鳴區第六批拔尖人才1人,武鳴區學科名師團成員15人。作為武鳴城區的窗口學校,名師工作室的成立尤其是黨員名師工作室的成立,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構建學習型組織,既是對學校教育的呼喚,也是學校發展的必然。
另一方面,目前我校教師平均年齡46歲,教師隊伍年齡老齡化嚴重,思想保守,缺乏現代教學技術及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校的發展。近兩年通過雙選、公招,引進了一批青年教師,在這新老交替的歷史交匯期,必須想方設法培養青年教師,黨員名師工作室理當成為他們成長的加油站!
二、將“黨建+”模式融合于名師培養
2020年以來,中共南寧市武鳴區民族中學黨總支積極構建“黨建+”新模式,把學習貫徹中央精神與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相結合,積極引導黨員名師工作室的黨員在“五個融合”中勇于擔當作為、彰顯名師能力、樹立黨員形象,形成了思路明、措施實的基層黨建體系,為武鳴城區教育發展積蓄力量。
一是“黨建+管理”式融合。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學校建設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探索將黨團隊有效結合的管理制度、模式,塑造了一支能力強、作風硬的黨政領導隊伍,用先進的管理理念來管理學校,確保學校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二是“黨建+教研”式融合。將黨建工作與教學研工作緊密結合,做到研究教學工作與黨建工作兩手多要抓,兩手都要硬。通過學校黨總支負責人及示范崗黨員做到“三個一”:講好一堂黨課、承擔一節城區級以上示范課、參與一項教研課題等三項教學實踐活動,使政治思想、教育水平雙向發展。黨總支書記、各支部書記親自上黨課,帶領黨員、師生一起“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課題組成員科研能力強,課題組組員都能主動承擔和參與城區級、市級教學科研課題,并順利結題,以科研促推教學質量穩步提升;2021年4月在武鳴區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導下,我校選派畢業班優秀教師到幫扶學?!芥傊行膶W校進行2021年中考復習研討活動,為他們傳經送寶,為城區教育均衡發展助力。
三是“黨建+名師”式融合。成立“黨員名師工作室”、樹立黨員先鋒模范崗,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引領更多黨員教師向名師發展,為黨旗增光添彩。同時,要求黨員教師在專業發展的過程中爭先創優,英語教研組被廣西教育總工會評為“巾幗標兵崗”,同時我校英語教研組也被推薦為2020年度南寧市教育局先進教研組。課題組多名成員作為武鳴區教育局學科“名師領航”名師團成員,主動承擔校級、城區級的示范課十余節,承擔講座近十場,發揮黨員名師的引領輻射作用。以建黨100周年為契機,不定期召開沙龍活動,由黨總支部書記、各支部書記、優秀黨員輪流做活動的主講人,分享黨建工作、班級管理工作、教學中的經驗、感悟等,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向建黨100周年獻禮。武鳴區民族中學是武鳴城區的窗口學校,教學質量一流,科研氛圍濃厚,優秀人才輩出。近三年,在黨員名師的帶領下,涌現出多名南寧市、武鳴區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黨員,南寧市我最喜愛的老師、南寧市優秀教師、南寧市優秀班主任、武鳴區十佳教師、武鳴區十佳班主任等,20多人次受到武鳴區人民政府嘉獎。
四是“黨建+雙培養”融合。學校黨總支建立了把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能手、管理骨干的“雙培養”機制。充分利用校內優秀黨員教師資源,發揮黨員教師傳幫帶作用,通過開展“青藍工程”,履行“傳幫帶”的責任,開展師徒結對活動,通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示范引領等方式,激勵黨員教師努力成為骨干教師,促使全體黨員“走前列、做表率、創一流”,真正發揮標桿作用。成立黨員名師工作室,為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搭建平臺,通過對青年教師進行集中指導培訓,深入貫徹落實對青年教師提出的“三年成才,五年成骨干”培養目標。2021年6月11日學校黨總支書記帶領近兩年新入職的青年教師,開展了送教太平鎮上江希望小學暨學區制改革青年教師成長引領活動,現場聆聽“感動中國人物”——滕大韶老師的先進事跡,給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與先進人物面對面交流、領悟、提高的機會,在青年教師心中播下扎根教育的種子,并期待他們堅定信念、茁壯成長。去年一年,我校的黨建工作卓有成效,先后把兩位優秀的年輕教師培養成為學校中層領導,并光榮加入黨組織;剛入職的年輕教師,在師傅的指導下,多人在武鳴區、南寧市賽課中脫穎而出,迅速成長為教學能手,并引導青年教師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五是“黨建+文化”式融合。把學校文化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主抓手,引導各黨支部以建黨100周年為契機,以黨建文化塑造學校文化,以學校文化豐富黨建文化,為學校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精神支撐。通過開展廉政文化進校園、黨史知識進課堂、“三月三”民族團結活動展演、紅歌大合唱比賽等相關活動,開設黨員微信群,不斷豐富校園黨建文化內涵。通過觀看愛黨題材影片《建黨偉業》、《秀美人生》,講優秀黨員故事等活動,培養學生愛黨愛國的情懷。建立黨員教師關愛“學困生”“留守兒童”制度,通過建立檔案、談心交流、心理咨詢等方式,讓黨員教師和學生更貼心。開放校長辦公室、校長郵箱,教職工隨時可以和校長對話,解決心中的困惑;建立黨員活動室,成立教職工之家,建立心理咨詢室,為師生解答心中困惑,讓師生更加陽光、健康。
結束語:在學校黨總支的直接領導下,特別是實施“黨建+”模式深度融合后,我校形成了“黨員干部做榜樣,業務能手做示范,黨員群眾結對子”的局面,實現教師推動教改,教改成就教師,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突出“五個融合”激活基層黨建》王祥奎;青海日報;2017-12-25(版次:11版)
[2]《名師培養的意義與策略》白俊霖;《讀與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2-22
[此成果為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廣西黨建研究專項課題,批準文號:桂教科學[2020]13號,立項編號:2020ZJY035,課題名稱:《中小學黨員名師隊伍建設研究——以南寧市武鳴區民族中學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