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念
摘要:版權是維護原創者基本利益的重要內容,而對于新媒體平臺上眾多的微作品在創作和轉載的過程中更加需要通過明確的版權保護實現對用戶的權益維護,本文將對新媒體用戶微作品版權保護的現狀提出由用戶響應并參與微版權自治管理,以集體管理交易與侵權和解交易方式,進而更好地實現對微作品內容價值的發掘,同時為促進用戶與新媒體平臺的共贏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微版權;微作品;版權保護;新媒體
1引言
新媒體引發了公眾自我創作的極大熱情,抖音、微博以及小視頻等渠道都將為用戶的個性化創作提供更加便捷的平臺,進而使得網絡文化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但是在眾多微作品上線的過程中,每個用戶都可能成為版權人,如何維護原創者的版權以及如何形成版權保護將成為平衡各方利益過程中值得重點思考的問題之一,因此以下將對新媒體用戶微作品版權保護的策略進行探究:
2 微作品的版權保護環境
很多人在使用新媒體、接受網絡帶來的種種便利時,常常會無意中侵犯原作者的權利。為吸引公眾注意,除個人用戶外的大量企業用戶(或群體用戶)不斷發生盜用他人文章設計創意的事件,但是由于國內還尚未成立專門保護微版權的法律法規,現階段《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已經成為最能為微版權人提供幫助的法規。該法圍繞信息網絡傳播的權利,明確規定版權所有人的權益,對網絡運營商的網絡傳播行為作出限制,在法律法規限制情況下,通過合理的措施對未得到版權人員自主刪除網絡信息的行為,將成為侵權的重要體現。
《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為微作品作者提供了直接的使用權益保護,除此之外,《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以及《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條例也為用戶的作品版權保護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第一部法規能夠更好地為微版權人捍衛自身的利益提供司法參考,而第二部法規則主要對新媒體發展中權益糾紛以及促進互聯網新媒體健康提供指導建議,以此更好地維系多方人員的綜合利益。
國家版權局近年也以多種形式規范互聯網版權秩序,其中2015年4月發布的《關于規范網絡轉載版權秩序的通知》對新媒體平臺的作品轉載行為進行了規范化管理,尤其明確了轉載過程中需要向著作人支付相應的報酬,同時在轉載的過程中需要注明相應的來源信息,在內容發布的過程中不可作出實質性的刪除和纂改。
相對于法律、法規而言,新媒體運營商的行業自律行為規范且針對性較強的日易干補充調查是以新浪微博和騰訊微信為例。2012年新浪微博設置微博社區委員會配合發布《微博社區公約(試行)》和《微博社區管理規定(試行)》,形成以社區委員會為評審核心的版權保護格局。
微信官方首次公開宣布,未來將建立“用戶+流量+收入”三重激勵機制共計推出11項具體機制來鼓勵優質原創內容的產生,期間微信公眾賬號在未獲得原創者授權的轉載內容時,將無法瀏覽原創者的全部內容,同時授權瀏覽的流量也將促使原創者獲得更高的閱讀量以及粉絲數量。
目前來看,微作品的版權保護主要依靠新媒體平臺的主動履責,作為內容的提供者和服務提供者的新媒體服務平臺需要基于保護原創者基本權益的需求,制定相應的處罰和處理問題的策略,由此更好地降低原創者維權的成本。
3 新媒體用戶微作品版權保護策略
3.1 用戶微作品自治模式
當前很多新媒體用戶對版權保護意識不強,由此將使得許多原創者難以從版權中獲得權益,而將用戶微作品自治模式融入到版權保護以及運營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由新媒體平臺牽頭組織并提供用戶相應技術支持,自主參與和管理版權。同時以此模式為基礎,在降低版權保護工作阻力的同時,充分調動用戶的積極性,促使原創作品能夠在大眾的力量下得到權益維護。
3.1.1 添加原創標識
使用者通過新媒體平臺發布的信息可以選擇是原創還是轉載。在新媒體內容發布成功后,由新媒體平臺為原創創內容添加原創標識。可用于輔助跟蹤該信息內容的動態,包括轉載、引用情況等。2015年微信公眾平臺已經推出了這類功能,同時部分新媒體平臺也推出了版權印。
3.1.2審核篩選組建微作品庫
通過引入新媒體平臺的版權保護信用積分用戶通過舉報抄襲雷同等行為獲得積分,經核實后予以扣除。資歷達到一定數目者,可報名參加微作品評審委員會。微作品評審委員會委員的選聘、指導和培訓工作由新媒體平臺承擔。微型作品評審委員會負責對微作品進行判定和對微作品的價值進行模糊估計。期間通過對原創作品的積分實現內容的維護,將能夠更好地為促進版權保護。
3.2 集體管理交易與侵權和解
微作品庫中的內容對個人商業和其他組織開放。一個新的媒體平臺可以為需要使用的團體或個人推送(例如,把用戶的圖標設計作品推給有廣泛需求的企業)并引導需求方進入微作品庫進行選稿和集中采買。向授權交易平臺收取較大額度的推送費。當用戶在未得到授權保護的過程中被人舉報,則需要盡快與原創者進行授權交易,或者通過平臺強制刪除的方式扣除用戶的信用積分。
對于新媒體服務商來說,微作品自治首先由新媒體平臺主導平臺享有很大的主動權;其次,通過掌握微作品授權交易渠道也可以基于內容傳播的需要開拓新的合作伙伴及新業務,期間可以基于挖掘微版權的內容價值來提升微作品的主動性和主動性;最后新媒體平臺的微作品版權保護效果能夠開拓新的合作伙伴和新業務,通過挖掘微版權的內容價值來實現新媒體的自我管理。其中,要解決的法律問題主要有侵權主體的認定、侵權證明的要求、處罰力度的合理化。后兩種方法為微版權保護提供了一個更為權威的依據,可以為新媒體平臺處理侵權行為提供一個參考依據。利用宣傳教育增強公眾的版權意識,可有效減少過失侵權事件。提倡合規轉發,加強用戶的版權自律。用于商業目的的作品使用應主動征求作者的授權。如未能聯系到作者,應借助新媒體平臺尋找原作者,或將稿酬交由版權集體管理機構統一管理并支付。開發高級版權保護技術。高級版權保護技術應具有智能檢測與檢索功能,能夠快速識別現有的版權資源,并能從互聯網上的海量信息中準確地找到涉嫌抄襲的內容。我國版權保護技術在新的技術背景下有進一步完善和創新的空間。
結語
新媒體平臺的興起引發了微版權保護問題。新媒體作為社會互動工具,更加強調信息的傳播和共享,而作為大眾媒體也必須對版權激勵進行保護。對微作品進行版權保護是適應網絡通信技術發展的需要。面對新媒體發展趨勢,各方應盡可能實現合作共贏:作者應該更加寬容和理解轉發分享;普通用戶需要提高自我約束,以此更好地規避侵犯他人原創作品的合法權益;在運營商開拓新型的商業模式的過程中則需要明確原創者的發布權益,促使新媒體行業能夠與用戶實現自律發展,進而更好地促進各方實現利益共贏。
參考文獻
[1]韋景竹,周琪.新媒體用戶微作品版權保護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8(03):37-43.
[2]朱光,金昕悅,徐詩怡.三方博弈視角下微信公眾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J].閱江學刊,2020,12(03):36-48+140.
[3]林愛珺.新媒體時代新聞作品版權保護的幾個問題[J].南方傳媒研究,2017(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