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祥
【摘要】錢鐘書的作品《圍城》是一本優秀的諷刺小說,發人深省,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在作品中可充分感知諷刺藝術與人文關懷。本文從《圍城》的文學思想以及人文關懷進行具體的闡釋與分析。
【關鍵詞】圍城;人文關懷;諷刺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2-0007-02
人文,究其根本就是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的展現,也是社會制度、法律等有效落實的基礎。制度是對人文思想的具體體現,具有表象化特征。人文精神更關注的是人,注重人在其中的價值,也能充分地尊重他人,引導人們去尋求自由等行為。在我國,部分現實主義作家多以現實生活為寫作題材,映射社會現象,蘊含著豐厚的人文氣息,注重傳統文化的宣揚,對于現代社會的構建有著積極影響。《圍城》這一作品蘊含著獨特的人文內涵,可探究其深層次的含義。
一、錢鐘書的《圍城》
《圍城》是錢鐘書先生的代表作品,其在內容上有著較強的諷刺內涵,也有著獨特的創作風格。小說主題明確,以主人公方鴻漸留學回家開始描寫,以婚姻、事業的圍城,充分展現在動蕩年代生活的困境。通過故事內容的描繪,作者以主人公的經歷,將當時的社會環境以及年代感一起展現于作品中,展開深入的思考。作品在語言描繪上較為生動,蘊含諷刺意味。作者在作品的表達中通常以正常的語氣對社會中出現的不良現象進行諷刺。另外,作者也利用在作品中出現的人物將自己的想象力有效地呈現,形成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在作品中也飽含文化內涵,錢鐘書就是一名優秀的學者,他將自己對于文化的批判在小說中呈現,體現出良好的藝術素養。
二、從《圍城》分析文學思想
(一)人生
《圍城》的立意就是對于人生的諷刺以及傷感。在小說中,以鳥籠、城堡等進行比喻。其實質表明的是沒有結婚的想要結婚,已經結婚的想要離婚,但是,在離婚之后又想要結婚。這是小說的主題,也是當時人們所面對的社會現實,近乎所有的人在人生歷程中都經歷著這一現實問題。在小說中呈現的是一種相對普遍的處境,作者以不同的藝術形象,將人們心中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直覺進行再一次的呈現,其中蘊含著自己的人生體會以及人文關懷。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在婚姻上最為緊密。但是,作者卻將其以厭惡、矛盾的形式呈現,充分展現人們之間在心理層面上的距離。在小說中,方鴻漸與孫柔嘉共同進入婚姻這座圍城,最后又沖出了這圍城,將主題進行了生動的展示。另外,在小說中,也將婚姻的圍城不斷地拓展,擴充到人生中發生的所有事情中,為讀者呈現人生愿望。但是,這樣的愿望往往不能夠如愿,就仿佛與人對抗一樣。主人公在經歷人生中的種種事件后,對于人生的圍城有著自己的獨有體會。
在小說中,包含著三個隱喻。在海上行駛的船,表明提綱挈領。在大鋪屋不遠處矗立的破門框子,體現承上啟下。主人公的睡,與海進行對應,代表將人世間的繁雜隔斷,重新回歸于平靜。這表現的是整個人生,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發展空間,可以不斷地追求,向著目標前進。但是,現實往往是悲觀的,總是與自己期望的相違背。而出現這一切的根源所在就是人們之間的溝通不佳。在小說中包含著人生悲劇,能夠達成對讀者的警示,也能深化讀者對人生的感知。人們總是沉浸在幻想世界中,伴隨而來的精神困境卻是人們怎樣都無法突破的。通過小說內容的呈現,將理想等光環去除,充分地展現人性。
(二)社會
在《圍城》中,進行諷刺的對象相當廣泛,如社會、文化、教育等多方面,涉及的范圍也很廣闊,充分體現諷刺體裁小說的特點。小說不是具有典型特點的政治諷刺類書籍,卻構建了黑暗且腐敗的社會背景。但是,作者在政治方面的表述并未深入,沒有對政治形成明確的指向性。可是,卻也對當時的現實生活展開了諷刺。如主人公用美金買來一張假的文憑,小說卻描繪為唯一的勝利等。通過在小說中不同細節的描繪,能夠展現當時社會的實際情況。同時,這部小說對于教育的嘲諷也是不留余地。如圓滑的校長,卻堅持自己是一位科學家。作者對這些知識分子的自私、虛偽等特點進行無情的批判。并且,也利用三閭大學實現對現實社會中教育行業的諷刺,大學不再是學術的天堂,反而相互猜忌、懷疑等。
另外,還對文化等不同角度進行揭露。小說的主人公雖然善良,卻也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去騙人。他很聰慧,卻沒有主動承擔的勇氣。在生活中,主人公因為自己的性格特征,失去了很多的機會。但是,在小說中,卻未進行明確的批判,在作者的眼中,主人公的愛情悲劇反映了其性格悲劇。
三、從《圍城》分析人文關懷
(一)以批判角度分析
在作品中,錢鐘書先生以方鴻漸這個人折射出在那樣一個時代中,知識分子群體存在的悲哀,將這一群體病態的心理以及現實生活展現,達成作者對于知識分子這一群體在人性上的批判,并且也能在批判中形成對其人文的關懷。批判和關懷這兩個詞放在一起并不協調,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完全相反的意義。但是,也正是帶有批判的關懷,才能夠真實地展現作者思想上的精髓,充分表明作者想要造就更為積極、健康人性的期望。
在五四時期,以魯迅為代表的大量知識分子關注人的問題,肩負起改造國民思想、精神的時代重任。因此,這些知識分子在展開文學創作中,以國民性以及相應精神實現對大眾群體的審視,在作品中充分地揭露出國民貪婪、迷信等思想,也探究因種種不良心態而產生的不主動積極進取、實現自我麻痹的病態生活。以阿Q為例,這一人物將國民的諸多不良行為集于一身,充分展現病態思想與現實生活對于人們的消極作用。但是,通過這些知識分子的嘲諷、批判等更深層次地探析,能夠感知到不僅是對這些人的批判,更多的是對備受摧殘的人們的同情以及憐憫之心。這是一種眼含熱淚的批判,是一種帶血的諷刺,更是無奈的爆發。
基于此,對《圍城》這一作品進行聯想,發現對于其中知識分子所形成的批判和關懷并不是完全相對的,這種批判帶著更多的是作者對于人性上的深刻思考。
(二)以作品本身分析
回到作品本身,此作品是在抗戰時期進行創作。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國家已經處于極為危急的時刻,抗日、救國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心愿。錢鐘書先生雖然身處于上海,卻也是一位具有愛國思想的學者。在這一危難時刻,怎能不對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存亡擔憂。但是,當時國統區上層知識分子的行為,充分展現出其只關心自己的小利益,完全不在乎國家的命運。基于此,在小說的創作中,作者將自己的憂患意識以及對知識分子行為的批判充分地展現在作品中,可體會作者的人文關懷,也能展現作者的無私大愛。
(三)以個人層面分析
這部小說在根本層面分析,講述的是從國外回來的知識分子方鴻漸一生的悲劇。首先,以性格分析。主人公性格優柔寡斷,以至于一生都追求著在別處的生活。他的善良已經接近于懦弱,他的聰明已經靠近油滑,一直沉浸在反思之中。但是,卻不會采取相應的實際行動。他的性格特點導致在生活中不斷地碰壁,所有的指望都未能真正實現。他留學并沒有學成就回國,因為面子方面的考量,花錢購買了假的博士文憑。在回國后,又因為身邊人對其的宣傳而倍感自豪。不認同父親為自己選擇的婚姻,卻享受著岳父所帶來的便利前往國外留學。在回國的路途中,在船上對鮑小姐一見鐘情,但在上岸后卻看到她投入男朋友的懷抱。對較為勢利的岳母有著抵觸情緒,卻能夠接受點金銀行的工作,住在岳母家。不習慣蘇文紈的性格,卻不敢直面應對,頻繁進出于蘇家。喜歡唐曉芙,但因為蘇文紈的插手,導致未能與之成就美好姻緣。被趙辛楣當作是自己的情敵,最終卻成為好朋友,以致在人生的低谷時去投奔。與孫柔嘉沒有感情,還是和她結了婚。以上的故事形成了主人公一生的悲劇,前去留學,未完成學業;回國后找不到工作;戀愛未能獲得自己期待的愛情;結婚之后又離婚了。作者以主人公近似于玩笑一般的一生,展現了人性上的無奈。但同樣的,正是因為悲劇的呈現,人們在閱讀中才更深刻地感知到在知識分子身上所具有的悲劇元素,更為深層次地剖析其情感、思想等。這也是作者在知識分子個人這一層面進行的人文關懷。
(四)從群體層面分析
另外,在個人角度進行故事的描繪中,作者也未曾忘記依據個人來實現社會悲劇的描繪。主人公本身有著最基本的善心與羞恥感,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具體呈現。但是,這一文化人格卻受到排斥。在三閭大學,上到校長、下到學生,都受到排擠,陰謀將學術的殿堂所充斥。校長長時間的撒謊,以生物學的相應原理實現對學校的管理。韓博士的頭銜也是和主人公一樣買來的,而且,其作品竟然是在國外報紙中刊登的求職信息,但他卻憑借此成為教授……在這樣的大學環境中,這些有著各種問題的學者,構建出了一個極為難堪的局面。而也正是通過這樣的展示,使讀者感受到知識分子的不良人性。基于此,小說對于知識分子的探析也是對當時社會中知識分子的人文關懷。
錢鐘書先生以《圍城》這一被眾多讀者所喜愛、推崇的著作以個體以及群體的不同層面達成了對人性上的關懷。而且,此種關懷與魯迅先生所表達的含淚的笑有著一定相似之處,值得進一步探究。
參考文獻:
[1]陳雪宜.試論錢鐘書《圍城》的諷刺特色[J].戲劇之家,2019,(05).
[2]王強.《儒林外史》與《圍城》的諷刺藝術研究[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4).
[3]程小強.論《圍城》的分裂與補救[J].中國現代文學論叢,2017,(02).
[4]劉認真.從《圍城》談錢鐘書文學的諷刺藝術[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