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菊 胡娟 冷洪莉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技技術的不斷進步,對于地震勘探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研究,讓無線地震采集技術在復雜地區被有效利用。由于復雜地區的地形復雜,在進行地震采集時會出現地表阻礙物以及通信條件差的現象,導致勘測技術的緩慢甚至無法完成。無線節點的地震采集技術有效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提高了地震勘測的效率。本文探討如何利用無線節點地震采集技術進行復雜地區的地震勘測,以及提出如何有效的緩解地震造成的破壞。
關鍵詞:地震采集技術 復雜地區 應用
如今地震勘探方法和地震采集設備不斷更新升級,國內外地震市場,地震采集中的有限設備是通過線纜實現地震數據記錄與回傳、實時數據質量評價、環境噪音監測、快速分析數據等;另外無線節點勘測設備的出現,保證在復雜地區進行地震勘測時可以保證無實時數據回收或質量監控,采集站與檢波器、電源設備外接或整合到同一個節點設備中。無線節點的地震勘測設備可以在復雜地表的狀態下就進行地震勘測,同時具備地震數據靈活采集、長時間數據存儲的優勢。
一、無線節點地震采集技術質控方法研究
無線節點地震采集技術可以降低作業困難同時增加了一定的作業危險,節點工作狀態不能實時監測,震源激發為盲采狀態,GPS授時可能出現漂移問題,設備失竊數據丟失等問題,因此對節點地震的采集質控特別關鍵,確保節點的地震采集狀態好,節點的設備工作良好,即激發源。
1.震源可控制質控
區別于井炮激發方式,采用可控震源的激發方式,需要增加震源的質控工具,包括激發 TB時間GPS狀態cog組合中心的震源屬性信息等參數,震源回復 cog 信息對野外測量結果的對比分析,確保其激發參數與施工勘測符合。
2.節點儀器參數質控
在進行野外手持終端實行現場監測,室內通過讀出節點GPS時間,xyz 坐標等信息判斷是否有漂移和閏秒修正,GPS定位數據與放樣相比,出現偏差及時復測,確保節點的定位精度。通過對節點GPS定位數據進行提取,對測量的放樣坐標進行比較分析,求出兩者的誤差,并根據技術標準對誤差進行控制。生產過程中可以發現,部分節點因自身的定位精度問題而產生誤差,個別節點由于人為移動而與原來的勘測理論點產生偏差,通過這種方法能及時地發現問題,確保節點的定位數據質量。
二、無線節點采集技術在復雜地區的實際應用
在生產工區進行地震勘測,地表條件復雜,需要對山地、農田、河塘、鐵路、公路、考古保護區等區域進行地震勘測。由于地表較為復雜,以及不同區域內的地表物品的性質不同,導致在進行地震勘測時不能對整個地區進行完整的勘探。利用無線節點勘測技術進行地震勘測,可以高密度的采集地震數據,同時保證地震數據的真實性。無線節點勘測技術的應用,可以靈活的布置無線節點,對復雜地區進行地震勘測。另外,無線節點勘測技術為石油企業以及需要進行地震勘測的企業提供了幫助,節省了施工人員以及車輛的成本支出。另外無線地震勘測技術的所展示的數據清晰真實,連續性強,信噪率和分辨度提高較大。地震勘測設備的質量是決定抗震工程高質量的。如果設備不符合震動要求,則對整個工程抗震能力造成不可彌補的影響。因此,技術應用部門必須重視設備的質量控制工作。
三、抗震技術的應用
1.消能減震加固技術
消能側力減震設備加固支撐技術的運用能夠有效改變側力支撐結構,減少工業物和兩端相對移動速度和相對重量移動之間產生的相對摩擦,從而大大減少相對速度移動之間產生的相對摩擦。起到防震的作用,有效地防止房屋在震動時的晃動,并與地震頻率發生共振。消能減震設備最常見的有摩擦式阻尼器,金屬阻尼器,粘彈性阻尼器和粘滯阻尼設備等。主要依靠加固工業的結構,在架構、節點和容易移動的位置加固,吸收能量,從而吸收能源。
2.隔震技術
隔震技術在和地基之間設置了隔震層,通過隔振裝置增加了土建結構的自振周期,利用這些毒素對地震產生的作用降低了。同時運用基礎抗震技術,使地震波很難從底部傳播到上面,最大程度地減少了震勢對上面層的影響。
四、提高復雜地區地震勘測效果的措施
1.優化地震勘測方案
地震勘測方案的形成是地震勘測的基礎,只有建立了正確地震勘測方案,才能進一步改善地震勘測的效果。簡而言之,地震勘測方案是結構的框架,地震勘測師應根據投資者的需求和物的目的進行勘測,并建立一個能反映物總體情況的綜合勘測模型。勘測結構時,地震勘測師可以使用最新的軟件工具進行勘測和繪圖,并通過應用各種軟件,使地震勘測更加生動、信息數據更加準確,并且使地震勘測的效果更好。通過清晰的結構框架完成細節勘測,從而使地震勘測變得更加成熟。
2.結構模型的利用
首先要有理性的變量選擇。為了降低結構的勘測難度,提高優化效果,變量選擇是非常關鍵的,通常會選擇幾個參考資料,將反映安全和可靠性的參數設定為可控制參數,作為一個變量,供地震勘測人員選擇,然后對不相關的或稍微變化的參數進行調整,以更平穩的方式優化結果,提高勘測質量。第二,選擇合適的功能。地震勘測需要大量的數據來計算,地震勘測人員在進行結構抗震能力檢測時需要利用鋼筋截面計算功能,選擇可以滿足工程實際需求的功能,盡可能減少費用,避免浪費不必要。
結語
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無線地震采集系統已成為勘探地震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節點儀器的狀態、環境噪聲無法實時監測的盲采弊端,存在節點失效、被盜等危險,但節點儀器的發展卻無法阻止,并逐漸向輕便、智能化和自動部署方向發展,使百萬道級的地震采集工作得以進行,使百萬道級的地震工作得以進行。震采集的未來是可能的,預計在地震采集市場上將占有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通過實踐應用,靈活和高密度節點采集提升了地震數據的質量,驗證了無線節點采集的有效、可靠和優越性,認為未來更多的油公司傾向于利用節點來進行勘探工作。
參考文獻:
[1]魏新建.李書平.陳德武.王萬里.何欣.李冬.復雜區域地震采集質量評價技術及其應用[J].石油物探.2019(01)
[2]李國昌.劉章平.地震采集儀器的采集質量控制過程探討[J].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16(05)
[3]涂偉.王大明.査柏源.陳旭東.基于航測影像的復雜地表地震采集工程施工勘測方法[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7(23)
[4]何京國.張志林.劉斌.段衛星.潘家智.復雜地表區震檢聯合組合組內距量化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6(06)
[5]楊彥明.龐小宇.淺談復雜地表條件下三維地震勘探技術的應用[J].陜西煤炭.2018(06)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勝利分公司 山東東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