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璇璇 王則琪 徐朝前 郭乃乾 王劍
摘要:二十一世紀起,我國經濟發展便開始了沖刺,但與此同時,農村的生態環境也隨之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盡管,我國對這一問題的十分關注,并頒布了一系列的環境保護法,為在農村進行環境保護工作順利進行提供便利。但是過程取得的效果卻讓不盡人意,農村環境保護問題頻頻發生,阻礙了農村發展的腳步。為了保障我國經濟建設可持續健康發展,深入分析現階段環境保護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制定了有很高可行性的辦法。期望可以以此解決積極推動農村環境問題。
關鍵詞:農村環境保護;現狀與問題;解決措施
1引言
十九大報告明確地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因此環境保護問題的處理是刻不容緩的,但也是工作完成較為復雜的,相關部門不僅要花費相當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方面的支持,還需要從農民環保意識出發,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這樣才可以使得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為了使得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可以在付出最小代價地同時,完美地解決環境問題。就需要政府加大對農民的環保意識的培養,完善系統的治理體制,引進超前的治理方案。
2 我國農村環境保護的現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民地區不管是在總體經濟方面,還是人們生活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相對而言,農村的生態環境發展卻不盡人意,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出現,如果無法得到及時的處理,則會對農民的生產與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以下便是我們對現階段農村環境問題的困難之處,以及其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具體的分析。
2.1過分追求經濟發展,無視環境保護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城鎮地區以及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大多數工廠將廠址建設在了郊區,以至于工廠附近的農村耕地以及林地被占用。而且在工廠生產會制造許多廢氣廢水廢渣,大部分廢棄物得不到有效的處理,排放到大氣土地河流中,會嚴重影響到農民的農業生產及日常生活。還有部分的地區大力發展旅游業,由于沒有足夠的管理制度的安排以及資金,使得該地區以旅游景點發展了地區經濟,但是帶來的卻是生活垃圾,這將會對環境保護工作帶來阻礙。目前應該將經濟發展與地區經濟發展相結合,利用經濟發展帶動環境保護, 用美麗的環境帶動經濟的發展。
2.2農民淺薄的環保意識
相對而言,農民所受的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對于經濟利益的重視程度也比較高,同時環保意識也相對匱乏,對于絕大多數的農民而言,環境保護知識不會給予關注。以致生活垃圾亂扔亂放,秸稈焚燒的現象頻繁出現。在農種時期,農藥的隨意使用,塑料瓶的簡單處理不僅會導致白色垃圾,而且還會對附近的綠植生長帶來不利影響。此外,在環境保護過程中,許多農民經常認為環境保護與自身關系不大,環保是城鎮的問題,是工廠的問題,個人不需要重視。由此可見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過于缺乏,將會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難度性,也提高了問題發生的幾率。所以培養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將會大大的促進工作的進行。
2.3農村建設缺乏健全性
我國現階段農村環境保護情況分析,導致環境保護問題的主要問題便是農村建設缺乏健全性。就目前而言,部分農村的養殖戶,在牲畜的養殖中,只有很少的養殖戶將排泄物用來制作沼氣,用作農家肥。大部分人員沒有合理的處理動物的排泄物,從而使得養殖場散發惡臭。尤其是在炎熱季節,隨著溫度的升高,養殖場的排泄物甚至會出現發霉發酵的情況,散發的氣體十分難以忍受,直接地對環境造成了污染。近年來,國家也強化了對農村建設的投資,如:對排水溝的整治,對農村臟亂差地環境死角加大重視等。但是,仍有農村重建設而輕視環境保護,使得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停滯不前,對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順利開展十分不利。
2.4對農村的環境投資不足
農村對環境保護思想的認識,以及環境保護意識的建設能力起點較低,沒有合理的規劃。對環境保護的經濟概念處于“要發展農村經濟,就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錯誤思想,雖然是站在經濟發展的角度上來看,這一點并無大礙,但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確實可以為農村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只有保障了生態環境建設,那么整體的經濟建設才會加以快速推進。并且,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沒有相關的環保機構以及環保規劃建立,環保宣傳少之又少。因此農村環境保護經費短缺的現象比較常見,在這種情況之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將會難以得到進展。
3農村環境保護問題的解決方案
3.1完善政策制度及規劃編制工作
政府要完善地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將環境保護作為重點,設立地方規章制度中。與此同時,需要落實相關管理人員對環境保護工作的督察。對于破壞環境,不遵循規章制度的人,要加大處罰力度。政府也要通過委員會,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做到環境保護制度公開、透明,讓每一個人都了解且遵守環境保護規章制度。用規章制度去約束農民的行為,從而讓農村環境得到極大改變。
3.2提高農民環保意識
環境保護最重要的問題便是環境保護意識較低。因此,政府應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使得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得以加強。首先,通過宣傳冊及廣播的方式讓農民了解當地污染程度以及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影響,給農民警鐘長鳴。其次,按時組織農民開展講座,對農民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工作,從根源上影響農民的意識。此外還要對地方干部的考核機制改革,加入環境保護,科學的對以往重經濟清環保的陳舊觀念得以改進,使得環境保護工作更加到位地落實。
3.3環保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農村環境保護過程中應該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對農村環境問題深入的研究。同時對于農村地水土流失、土壤鹽堿化等問題加以研究,保證農村環境保護可以持續健康發展。此外相關部門可以幫助農民學習綠色生產、清潔生產、有機種植,生態養殖的技術,不僅可以加大農民對環境保護工作的理解,而且還可以促進農業的發展,既保護了農村環境,又保障了農業生產的產量。
3.4加大環境保護資金的投入
要想使得農村環境保護基礎設置建設加快完善,就要對其資金投入加以關注,對一些科學有效的環境污染治理技術進行引進,實現農村環境保護現狀的改善。因此開拓合理的資金渠道,多種措施并舉將農村環境保護資金投入落實。同時農村地區相關領導要加強自身對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對一些社會投資進行爭取,從多方面對農村環境保護加以分析,積極采用有效措施,對環境保護資金加以落實。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地同時,農村環境問題也日益增多,環境質量急劇下降。過分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忽略了環境的保護,這將會對人民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同時農村環境逐漸惡劣的情況離不開農民環境保護意識的缺乏,農村建設不健全。對此,政府應該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處置違規人員。相關部門不能放棄對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以及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解決農村的當地自然問題,保障農村環境保護可持續健康發展,并且幫助農民學習相關的生產技術,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農村環境。
參考文獻:
[1]李萍.農村環境保護問題與對策分析[J].農村實用技術,2020,(第5期).
[2]江雁.農村環境保護的重點與保護措施研究[J].農村實用技術,2020,(第6期).
[3]趙曉蕊.農村環境保護存在問題及對策[J].河南建材,2020,(第1期).
中北大學 山西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