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保才讓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詩人舒婷所作詩歌《致橡樹》的藝術手法、文學價值、思想內容、社會意義等內容論證了《致橡樹》之所以被認為是經典詩歌的原因。
關鍵詞:舒婷;愛情;女權;經典
《致橡樹》是中國當代詩人舒婷在1977年創作的詩歌,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之一。在20世紀70年代,公開談論愛情或者喜歡的人是一件大膽的事,而在1975年,作者的一位福建的男性朋友在與她散步時談論起女性的各種不足,向她表達了男性眼中的完美女性形象。這讓作者認為他這是大男子主義,是對女性的不公正看法,所以她寫了這首《橡樹》,后來發表時改為《致橡樹》。一首詩被視為經典,不僅僅是因為其新穎的藝術表現方法和具開創意義的文學創作手法,最重要的還有其值得被人們崇尚和贊美的思想。
一、藝術價值
抒情方式:作者利用抒情主體“木棉”對抒情對象“橡樹”做了誠摯的感情表白,采取了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坦誠自然的表達了自己的內心世界?!澳久蕖毕笳髦嶂袔偳揖哂歇毩⒁饬x的現代女性角色,而“橡樹”則象征著陽剛堅毅的男性?!澳久蕖痹凇跋饦洹泵媲暗膽B度和形象代表了作者思想中女性與男性比肩而立又緊密相連的關系,這很好的映襯了詩歌的主題。這種新穎的抒情方法是當時新的詩派,即朦朧詩的一種常用方法,這與過去詩歌的抒情方法大有不同,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具有創新意義的抒情方法,而且這樣的抒情方法可以使作者的感情表達的更為直接、明了,坦然。另外,這樣的抒情方法使得這首詩看起來又不太有“朦朧”的意味,反而顯得比較清晰簡單。
藝術手法:朦朧詩派是一種經常運用象征、暗示、隱喻、通感等寫作技巧的詩派,這首詩就采用了朦朧詩派最常用的一個藝術表現方式,即整體象征。作者通過“木棉”和“橡樹”兩個主要意象,將抒情主體和對象擬人化,描寫了“木棉”對“橡樹”的內心獨白。這種整體象征的藝術手法對于那個時代的詩歌文學來說是一件比較新穎且受歡迎的寫作技巧。新的藝術手法,雕刻出了精美的詩歌,而詩歌反過來又讓下一代的人在記住詩歌本身的同時,也讓人們開始運用了現代意義上的藝術手法。所以說,這也是使得《致橡樹》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的原因。
二、文學價值
《致橡樹》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之一,在當時舒婷、北島等人的詩歌發表之后,很多人因為這些詩歌新穎的抒情方式和詩風而議論紛紛,所以他們被稱為“朦朧詩”、“現代主義”、“先鋒派”。實際上只是因為當時的閱讀者對這種詩歌的表達技巧感到陌生而將他們視為朦朧詩,到底是否朦朧,我認為主要區別于詩人和閱讀的文學功底了。所以說,“朦朧詩”不僅僅是閱讀者對詩歌的一種感受,更重要的是詩歌文學思潮的更新。
朦朧詩強調人的主觀感受對外界事物的能動作用,這種能動作用是自我的,是不受社會其他因素干擾的心理思考。在當時那樣一個保守的年代,作者跟從自己的主觀感受,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表現在《致橡樹》當中,從這個角度來講,《致橡樹》這首詩對詩歌創作者起到了模范作用。
三、思想意義
愛情觀:首先,作者在詩歌開頭就通過六個否定的物象對自己在愛情中的角色作了清晰的定位?!拔胰绻麗勰?,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襯托你的威儀。”可以看出作者眼中的女性在愛情中是完全可以與男性獨立存在的,女性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掌握在自己手里。其次,作者通過比喻的方式更進一步表達了女性在愛情中的位置?!澳阌心愕你~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卻又終身相依。”作者筆下的自己是一個自然的生命體,有柔弱的一面也有堅毅的一面,也是一個值得被信賴的愛人,能夠與自己的另一半同甘共苦。表明了一個自由、沒有思想束縛的偉大愛情。作者否定了傳統的愛情觀,提出了現代意義上的更具人性特征的理想的愛情觀,但實際上在70年代是罕見的,也就只有一些具有現代思想的人才會支持這樣的愛情觀?,F如今,我想大多數人,尤其是新一代的人們應該會支持這樣的愛情觀,我想這也是《致橡樹》被很多時代的人們銘記的原因。
女權主義:在我看來,這首詩不僅表達了作者自己平等基礎上的偉大愛情觀,而且還表達了女權主義思想,極力了維護了女性應有的特權,所以這也是一首“女權主義詩”。她認為女性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尊嚴,自己的一切只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被男性無端的做各種評價,更不能從男性的視角對女性的外貌和智慧做完美的要求。女性應該意識到自己的價值,應該意識到自己在社會中同樣肩負著重要的義務和責任,這是作為一個人的價值體現,而非對女性固化的認識。
隨著文革結束、改革開放,西方女權主義思想開始被國人了解和認識,國人,尤其是女性的性別平等意識和自我價值觀念開始覺醒,女性開始為了爭取平權而作斗爭。在那樣一個時代,《致橡樹》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逐漸被覺醒的一代人所接受,被女權主義者大力傳頌。甚至在影響著我們這一代人的愛情觀的樹立。我認為這是《致橡樹》被稱之為經典的最主要的原因
四、社會意義
《致橡樹》寫于1975年,在1977年發表的,而在此之前是十年文革,也就是說,詩歌的創作背景正是文化專制年代的結束時期,也是政治壓迫的解凍時期。其實,從這首詩歌為代表的朦朧詩派以象征和暗示等隱含的手法去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的角度去思考,這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既十年文革有很大的關系。所以說,正是時代出佳作。這樣一個能夠引起年輕一代人強烈關注的作品自然而然就會影響下一代的人了。雖然后來依稀存在時代的束縛和局限,但這首詩仍然在很多青年人間傳頌。在這首詩歌之后,有很多女詩人相繼響應女權主義思想的號召,發表了一些女權主義思想的愛情詩。至今,女權主義思想還在影響著我們的社會。
結語
這首詩,無論在藝術表現層面還是思想內容層面都對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其平等獨立的愛情觀和女權主義思想,熏陶著21世紀新一代的人們的愛情觀和性別意識。除了藝術手法和文學創作上的開創意義,平等公正的愛情觀和女權思想是《致橡樹》成為經典詩歌的主要原因。
(西南民族大學 ?四川成都 ?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