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從創造有利于學生成長的環境、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出發,不斷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終貫徹以生為本、全員育人的工作理念,實現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工作目標。
關鍵字:思政教育;全員育人;輔導員
正文: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以來,更加強調了要高度重視并大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從事學生工作多年,經過多年的不斷探索,以“一個中心”,即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為中心、“五個載體”即入學教育、學業發展、社會實踐、科技創新、畢業教育為工作載體,以學生工作管理體制改革為契機,以輔導員隊伍建設為抓手,不斷強化專業教師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職能,建立了學生工作隊伍與各專業教學科室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學生工作長效機制,不斷探索新時期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律,推進學生思想工作規范化、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建設,加強教育,強化管理,周到服務,做到“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培養合格大學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環境,全面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一、整體工作格局的制定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關于立德樹人的重要論述為重要遵循,以高校黨的建設為根本保證,把立德樹人貫穿學校工作方方面面,堅持問題導向,明確責任,強化協同,不斷完善系統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增強高校各單位和全體教職工育人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提升立德樹人成效。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服務人才培養”+“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兩個宗旨為發展線,具體內容如下:
1.第一條線——服務人才培養。從新生入學到畢業生就業,五個環節步驟:
(1)招生迎新:開展新生調研,幫助新生盡快融入適應大學生活;
(2)成長規劃:從學生的專業志愿入手,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3)第一課堂:以專業課課程思政為切入點,抓好學風建設,做好學業輔導;
(4)第二課堂:開展包括職業發展輔導、科技活動、創新創業、專業社團、文體活動等內容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幫促學業;
(5)畢業追蹤:按照出國、考研、就業、創業等不同發展方向,對畢業生進行就業信息追蹤。
2.第二條線:堅持以學生為中心。
(1)根據不同學生的自身的特點、思想狀況、發展定位,開發學生個性發展的價值需求;
(2)根據學生專業特點,以服務城市、扎根城市為宗旨,定位學生社會歸屬感的需求;
(3)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目標,增強學生時代歸屬感的需求;
(4)依據學生就業、考研、出國、創業等不同發展方向,滿足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
形成以“生源分析-成長規劃-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實踐活動-學生發展-畢業追蹤”為完整閉環,“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 以培養個性化實踐創新人才為目標的學生工作育人模式。
二、具體實施方案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標“三全”育人要求,堅持“成長發展、就業輔導、困難資助、心理疏導”四位一體的學生工作體系,嚴抓工作細節和工作落實,不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針對性和實效性。
1. “精細化、精準化、精品化”找準學生工作發力點
(1)凝心鑄魂,強化思想引領
以“使命在肩、奮斗有我”主題教育為契機,上好“開學第一課”,通過主題黨課、團課,將學生中各方面的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作為生動素材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強化價值引導,樹立優秀學生榜樣群體。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思想品德修養。
(2)篤學慎思,優化學風建設
深化“學專融合”,推進書院建設,加強協同育人。
強化學風建設,提升學習效能。開展學情調研,加強精準指導服務。以營造力求:教育管理結合,培育誠信之風;教學科研引領,形成求實之風;線上線下合力,助推勤學之風;一二課堂聯動,培育創新之風。
2.“抓基層、抓基礎、抓基本”打準學生工作切入點
(1)匠心獨運,推動文化育人
積極探索構建學生公寓+教育模式,以“文”化人,以“為”導人,以網樹人;切實增強網絡陣地的示范性、引領性和輻射度。
(2)格物致知,深化實踐育人
以強德、益智、育志、創新為目標,立足管科實際,著力學生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創新創業,推動構建政府、社會、學院協同聯動的“實踐育人共同體”;
(3)以生為本,加大關愛幫扶
構建育心育德、扶困扶志 “關愛學子”育人長效工作機制,加強對經困生、心困生、少民生的幫扶力度,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協調發展。
3.“樹正氣、樹榜樣、樹典型”瞄準學生工作增長點。
(1)合力攻堅,提升就業質量;
(2)選樹榜樣,彰顯工作實效。
以客觀對比的視角,將那些思想成長快進步大的榜樣選樹出來,讓榜樣可親可信可學,注重榜樣教育的人性化生活化。
4.用好兩支教師隊伍,將思政工作落實落細落小
(1)發揮輔導員隊伍主體作用
引導輔導員做好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通過輔導員業務培訓、專業認證、對外交流、項目研究等形式提高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水平。積極參與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黨建、生涯規劃、心理素質教育、學生事務管理、青年工作等相關輔導員工作研究團隊,將科學研究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升科研能力和工作水平。
(2)調動專業教師輔助作用
積極發動專業教師擔任班主任、班導師,指導學生科技活動、指導學生就業;教師與學生“結對子”、建立黨員教師與學生黨支部聯系制度、開展就業手拉手活動;構建起教師黨支部和教師黨員為學生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的“三聯系三示范”育人模式。具體做法是:一名教師黨員聯系一名學生黨員;聯系一名困難生;聯系一個黨支部或行政班;創建示范支部、示范班、示范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管理將教書和育人融為一體,注重對學生人格、誠信、職業道德的養成教育。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成長成才。
5. 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建立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
豐富載體 夯實全方位育人體系,突出創新、融于實踐的“學做思創”的教學體系。融入以“學院-專業教師-團委-輔導員-學生”的五位一體學生科技活動模式,形成企業家精神為引領的創新創業孵化體系。提供全方位的孵化服務,提升雙創人才培養質量。
三、最終目標和成效
1.完善制度建設
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的重要論述,著力在制度建設中突出育人導向,不斷固化工作中的好經驗和好做法。
2.健全制度體系
要加強制度集成創新,優化制度體系建設,著力緊緊圍繞立德樹人強化制度銜接,統籌優化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
3. 強化制度協同
要以提升立德樹人成效為目標,在育人實踐中注重制度協同,著力形成育人合力,拓展強化育人成效上的協同效應。
以“三精、三抓、三樹”為導向,用靈技術手段,用準規章制度,涵養公寓、班級、黨團支部文化,加大調研力度,在思政教育與學科特色融合中找準切入點,陣地建設找準發力點,制度和團隊建設找準增長點,進一步提升思政工作的親和力、針對性和時效性。
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深化課程思政建設,探索專業思政建設,進一步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 調動全體教育工作者的育人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各群體、各崗位、各方面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最終形成全員育人工作格局。
北京聯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