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華
摘? 要: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改變一種命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使人終身受益,而初中時期正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面對這群活潑可愛的初中生,我就意識到不僅要教他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對他們進行行為習慣養成的培養,多關注學生的思想,行為,禮儀等常規教育,努力培養舉止文明、品德優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創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關鍵詞:初中生;德育;行為習慣
德育是一項繁瑣的工作,老師每天看起來是在做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抓衛生,抓紀律,扣分等,每天不斷在學生耳邊重復“你應該怎么做,你要怎么做等”大道理,然而德育不是說教,大道理學生都明白,但他們做起來就很難,其實大部分學生已經有了正確的認知,那么我們要讓他們在正確的認知與正確的行為之間形成良好的習慣,我覺的有如下幾點:
一、加強思想教育,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為了落實好學校的德育工作,我經常認真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從思想上培養自己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師表風范,對學生做到耐心,愛心,關心,愛護,尊重和理解每一個學生,多和學生談心,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真正喜歡上老師,聽從老師的教誨,然后再順勢給學生灌輸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所帶來的好處,通過每周的班會課來分享身邊和看到的德育好故事,比如:人生第一課, 生命的價值,錯誤也有價值等,例如我曾經給他們講過一個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去世界500強公司面試,面對很多名牌大學畢業生而且只有一個名額的情況下,他卻應聘成功了,只是因為面試時他把地下掉的垃圾撿起來了,由此可見,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我們獲得成功的重要途徑,學生也能體驗到行為習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愿意去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結合實際情況,重視常規行為習慣
初二的學生已進入青春期,比較逆反,對說教非常抵制,希望能獲得老師的公平對待,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我充分抓住他們的心理特點,讓班上的每一個學生一起給班級制定二十條“天天好行為規范”(內容包括出勤,遲到,完成作業,勞動衛生,好人好事,個人或為班級榮譽加分等),學生每天有了行為規范準則,更自覺和主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我班有個叫蔣貴的學生,經常偷拿其他同學的沐浴露,牙刷等個人生活用品,甚至他還拿同學的牙刷刷馬桶......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他喜歡畫畫,在學校舉行手抄報比賽時,我大力推薦他去,課后和他聊一些作品以及畫家等他感興趣的話題,慢慢的,他開始放松芥蒂時,順勢和他講講遵守紀律的好處,現在他每天的“天天行為規范”的打分越來越高來了,自信心也越來越高,連作業都開始主動交了,到了初二,他的各科成績居然及格了。
三、多開展活動,激勵良好習慣的形成
初中生爭強好勝,喜歡競爭,多開展活動,能激發學生的熱情,所以我每兩周都會在班級中開展形式多樣的的德育文明活動,比如:德育知識競賽,德育好故事,講講身邊的文明禮儀人等等 ,盡量鼓勵每一個同學都參與活動中,讓學生心理上更能體會行為規范的重要作用, 例如我班的馮嘉俊同學原本來是一個不太講衛生,愛講臟話的人,在一次談論身邊重文明禮儀人的活動時,我特意讓他來分享,他講了袁子豪同學,學習好,從不講臟話, 看到老師和同學都會很有禮貌的打招呼,課桌旁邊永遠都是干凈整潔,還說自已也很喜歡這樣的同學,很想和他做好朋友,下課后,我鼓勵了他并且把他們調到同桌,幫助他一起改掉壞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的鼓勵,現在他的課桌也干凈整潔多了,基本上也不說臟話了。
四、發揮班干部的作用,落實良好習慣的養成
每天中午上課前我都會提前10分鐘來學校召開班干部會議,總結班上工作和本周表現好的學生以及有待提高的學生,表現好的學生,在班會上表揚,表現不太好的學生,詢問和了解原因,一起解決問題,慢慢改正缺點,布置下一個月的任務和工作要求;著重將突出的問題和典型的事例擺出來,共同研究探討。同時充分發揮班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讓班干部帶頭養成好習慣,其他同學向班干部看齊,形成一個大家都樂意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班級氣氛。
五、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直到成功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兩個活動就能完成的, 它需要不斷的訓練,不斷的堅持,日積月累,才能形成一個好的習慣,正如我們通常所說“做一件事容易,做好一件事很難,”所以在形成良好的習慣的背后是老師付出的巨大努力,作為班主任,我每天都會協同班干部和文明禮儀助手做好榜樣,每日做好天天行為規范,同時也會提醒和督促大家擺好桌子,學習用品,課桌下面不要亂扔垃圾等,例如:剛入學時,我就要求學生書寫認真,讓學生寫成一個良好的書寫的習慣,在學習內容漸漸增多的情況下,周末還是會布置學生去認真書寫,周日晚回校檢查,通過一年的訓練,學生的書寫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臺面也是整整齊齊的。
我國著名的政治家劉備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用正確的理念引領學生,用愛心呵護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做好學生思想的引領者,教導學生從生活的點滴小事做起,“細節讓教育很美麗”只有把細節工作做好,耐心的傾聽學生的意見,細心的詢問事情的原因,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讓學生慢慢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傅冬梅:關于初中生習慣養成現狀的調查研究[J],新課程(下),2011年03期
[2]李艷玲:如何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