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友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從中不難看出,作文教學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優勢。說到作文課時,歷來使不少教師“頭疼”,不知怎么講學生才懂;使不少學生害怕,不知從何寫起。該如何使小學生不再害怕作文,把寫作當作一種樂趣,一種自覺行為,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呢?針對以上問題,下面談談本人的幾點看法。
一、培養寫作興趣,激發寫作欲望
我國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下學習,繞著興趣地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是學生寫好作文的關鍵,更是作文教學成功的向導。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游戲進入課堂,拓寬自主習作空間。實踐證明,游戲進入課堂,有利于激發學生有創意的表達。游戲讓學生在思想放松的前提下進入積極學習狀態,啟發靈動的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獲得一般狀態下的課堂無法享受到的學習生活,學生不再視習作為負擔。例如,教師可以精心設計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親歷并體驗活動的過程,使之產生需要表達的欲望。如讓學生搞“猜謎語”、“吹雞毛”、“扳手勁”、“浮雞蛋”等活動;演“打電話”、“我當小老師”、“借東西”等小品…….活動的設計要讓學生有話可寫,游戲前,告訴學生要留意游戲的過程。游戲后組織學生說過程,討論從游戲中懂得的道理。學生玩得興高采烈,自然會說得興致勃勃,寫起來就不難了,而且有興趣了。
二、積累寫作材料,充實寫作內容
我認為積累語言材料是激發小學生寫作興趣,調動寫作積極性,從而達到快樂作文的重要途徑。學生要寫好作文,不但要對寫作有濃厚的興趣,還要擁有大量的寫作素材。小學生剛開始寫作文,還處在模仿學習階段,其素材積累主要來源于課本、課外讀物和日常生活。因此,在授課時或在課外輔導時,教師就要根據每個單元的作文教學要求,有意識地安排學生抄一些相似題目的精彩片段,積累各種寫作素材,經常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摘抄書中的名言警句、優美詞句、精彩片段,做到勤思、勤記、勤記錄。還要注重歸納整理,對同類素材加以甄別,開成豐富的寫作素材。
三、養成觀察習慣,引來源頭活水
如果學生生活豐富,接觸的事物多,見識廣,感受深刻,寫起作文就會得心應手。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師應重視啟發動手找“米”,米在何處?我認為首先是引導學生走進生活中,走進大自然中觀察生活。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身邊經常發生的、自己喜歡的事物,都是觀察的對象。在觀察時,要求學生把這些觀察到的人或事、當時的想法,分出層次、順序,寫下來、記下來。這就是作文的第一手素材,也就是寫作內容的重要來源。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我讓學生走出課堂,貼近大自然,并把所見所聞所感真實地記錄下來。例如:訓練學生觀察事物的部分寫出片段時,結合語文閱讀教學讓學生對日出日落的場景,四季景色的不同等等進行細致觀察;訓練學生獨立寫作時,我帶上具體實物,要求學生觀察 ,然后描述這個物體的肖像,抓住這個物體的最突出的特點來寫;另外還我做“養蠶日記”、“種子發芽”……這些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這些小實驗,既有游戲的成分,又有科學的內涵,簡單易行,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
四、加深活動體驗,表達真情實感
學生的習作過程是一個“世間物——眼中像——心上意——筆下文”的審美過程。由于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還不夠健全,不會把世間物攝成眼中像,構成心上意,化作筆下文。因此,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創設一些活動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快樂、體驗悲傷,體驗成功、體驗失落、體驗合作,從而達到激發學習作興趣的目的。
小學作文的選題,要具體一點。教師要幫助學生審題,幫助學生明確題目所指的范圍;還要幫助學生選材,認識到哪些內容應該詳寫,哪些內容應該略寫,即幫助學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在教學中,讓他們充分享受表達的自由,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樣寫,就怎樣寫,只要是有感觸的,有所感悟的,有所感動的都可以寫。這樣,學生寫出的作文才會多姿多彩。
五、培養寫作習慣,提倡寫作自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習作的評改和交流以及修改過程中的合作。”習作的修改和交流是習作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習作的一項基本功,一種基本能力,修改的過程既是錘煉語言的過程,也是整理思想的過程,對提高寫作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教會學生修理文章,并養成修改文章的好習慣,顯得尤為重要。指導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一)是自改。讓學生用自讀方式去發現自己文章的毛病或需要完善的地方; “文章不厭百回改”。好的文章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學生寫完作文的草稿后,教師不要急于讓學生謄寫,而應該引導學生自評自改。(二)互改。讓學生通過自改后再同桌互相修改。還可以采取同桌互評、小組評議等多種形式。采取互評時,選取典型文章懸掛在班里讓同學們共同評議、修改,這樣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經常進行互評作文這樣的寫作形式,能使學生集思廣益、同學問互相取長補短,集體提高寫作水平。
六、重視習作講評,提高作文質量
作文講評是指導工作的升華,是一個把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通過講評可以讓學生總結寫作的經驗,并從中發現自己寫作上的不足之處,從而在今后的寫作中揚長避短,提高寫作能力。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用千篇一律的評語,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在給小學語文老師的信中寫道:“是您多次在作文評語中寫激勵我不斷努力的話,我至今還記得您說我會成為作家的話,是您的話讓我做起了作家的夢,沒想到現在夢想成真了,我要感謝您好的鼓勵。”這就是習作評語的魅力。所以教師評價學生的作文時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根據不同的要求給予不同的評價。
總之,指導學生作文時要多鼓勵,激發學生寫好作文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要教給學生寫好作文的方法、竅門。讓學生在寫作文時心情愉悅、充滿激情,有話可說、有事可寫。這樣堅持下去,學生的作文才會穩步提高,寫出一篇篇精彩的文章來。轉貼于中國論文下載
(德宏州盈江縣第一小學 ?云南省 ?67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