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力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商業模式也日益增多,勞動者和用人企業間的矛盾與糾紛也越來越多,并且越來越復雜了,須要通過勞動仲裁來進行處理,維護勞動者權益。是我國目前的勞動仲裁制度,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并不是很完善,還有一些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沒有受到相應的保護。本文對勞動仲裁制度的具體實施情況加以分析,針對其中的問題與改善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勞動爭議;勞動仲裁;爭議仲裁制度
引言
由于我國人口數量龐大,經濟發展過程過快,勞動者與雇傭者之間有著極其復雜的關系,想要通過訴訟來解決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矛盾糾紛,是十分困難的,所以,通過一己之力很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直到我國出臺了《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為我國在各地工作的廣大勞動者提供了相關依據,建立了勞動仲裁制度。
一、勞動仲裁制度概述
面對越來越多的勞動爭議,為了能夠有效解決人們在求職以及工作中所遇到的各類問題,我國通過出臺《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來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了勞動仲裁制度。勞動仲裁制度,是指當雇傭關系雙方出現勞動糾紛時,出現爭議的中的一方,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委員會,在充分了解實際情況之后,秉著公平公正的工作態度,并依據勞動法中符合條件的相關規定,來進行調解或仲裁,解決雇傭關系雙方矛盾問題的制度。在實施勞動仲裁制度處理雙方糾紛時,應當先詢問當事人雙方是否同意調節,如果雙方都不考慮進行調節,那么我們將作出仲裁裁決。勞動仲裁制度分別有仲裁前置和強制仲裁的的特點。只要有一方申請了勞動仲裁,就必須啟動勞動仲裁,在提起訴訟前,必須先辦理勞動仲裁程序。勞動仲裁制度,可以保障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還能夠維護市場安全穩定,對建設和諧社會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勞動仲裁制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一)仲裁受案范圍小
我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對于勞動糾紛沒有明確的界定概念和相關特征,只是以簡單列舉的形式,明確了五種勞動爭議的范圍,然后,在第六項中劃定了相關的其他情形。勞動仲裁受理案件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由于經濟形式的多樣性是不斷變化的,而《勞動法》的規定范圍是有限的,所以較實踐的發展,相對滯后,實際工作中,會面臨許多問題無法及時解決。隨著勞動形式的逐漸復雜多樣化,難以用五項規范來裁定層出不窮的勞動爭議。在實際工作中,如果遇到不在勞動爭議仲裁案件范圍內的勞動糾紛情況,因為缺少一定的判斷依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通常會直接提交人民法院,由法院來進行審理。眾所周知,設立勞動爭議仲裁組織,其初衷是為須要幫助的勞動者,提供相應的幫助,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不會受到侵害。用人單位相比,勞動者處于弱勢的位置。它們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平等對立的。所以勞動爭議案件不能夠按照民事訴訟來進行處理,會降低解決糾紛爭議的效率。
(二)勞動爭議仲裁員的任職要求低
目前,勞動仲裁委員會中在職的仲裁委員其聘任條件相對較低。一般任職條件只要符合以下幾點中任何一個,都可以任職勞動仲裁委員,如曾在法院擔任審判員;從事法律研究工作或在教育工作中獲得了中級以上職位;在工會工作或者從事過人力資源管理,有五年以上工作經驗;還有就是律師,須要工作滿三年。這種工作要求,對業務能力要求都不高,所以導致勞動仲裁員其整體素質相對較低,專業水平也不高,致使勞動爭議不能得到公正合理的判決。甚至一些仲裁委員會成員,在職期間有過貪污賄賂行為,破壞了仲裁委員在勞動者心中的正義形象,也降低了對仲裁制度的信任度,給勞動仲裁制度帶來了不良影響。
(三)勞動爭議仲裁缺乏監管機制
近年來,我國的勞動仲裁制度,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有關部門對其監管力度不夠。勞動仲裁機構,一直在實行自我監管,缺少相應的獨立監管組織。因此,勞動仲裁機構缺乏相應的法律約束,造成仲裁結果缺失公平,公開,公正的基本原則。沒有監管的勞動仲裁機構,對須要保護的弱勢勞動者是不利的。此外,我國的相關規定中提出,勞動仲裁委員雖然會對仲裁員有監督的義務,但沒有相關的制度可以依據,因此仲裁結果,完全依賴于仲裁員的本身的職業道德與政治意識,這樣發展下去不利于勞動仲裁制度的長遠良好發展。
三、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擴大勞動仲裁制度的受案范圍
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傳統的勞動模式,勞動方式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勞動仲裁制度,已不能處理新出現的勞動矛盾糾紛。所以,我們應該對勞動爭議案件,進行進一步的深化研究,歸納出案件具備的相同特點,并以一定的形式加以總結,形成新的框架。還應當明確,勞動仲裁案件的受理范圍。此外,還可以根據勞動法的相關規定,明確受理案件的理由,如,因開除、辭職以外的紀律處分引發的糾紛,可以納入受理范圍,進而擴大受理案件的范圍。
(二)提高仲裁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整體素質
有關部門要提升仲裁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就應該從提高仲裁員的入職要求,并且要對仲裁員進行培養學習,提高整體的綜合素質。
(三)建立勞動仲裁制度中的監管機制
為確保勞動仲裁結果的公平公正,應盡早建立健全的對應勞動仲裁的監管機制。一是加強仲裁委員會內部之間互相監督,將其原有的模式轉變為上下級管理模式,給每個仲裁員指派固定的負責人,并且實行連帶責任制度。第二點是可以引入人民法院進行監督。對勞動仲裁給出的結果不滿意時或結果有誤,當事人可以繼續向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結果。
四、結語
我國的經濟情況越來越復雜,雇傭方式、勞動關系各種各樣,現有的勞動仲裁制度已無法解決,日益增長的雇傭關系雙方之間的復雜矛盾問題。有關部門要增強對仲裁制度的重視,要提高就職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擴大受案范圍,以及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讓勞動者維護合法權益能夠有制度可依據,促進勞動市場的穩定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鵬.論勞動仲裁制度在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完善[J].中國市場,2020,(12): 101-102
[2]曲文嬪.勞動仲裁制度在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完善分析[J].新玉文藝,2020,(2)
[3]王若水.論勞動仲裁制度在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完善勞動爭議仲裁與訴訟銜接機制研究[J].消費導刊,2020,(10): 137
(遼寧省社會保險事業服務中心 ?遼寧沈陽 ?1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