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基于新課改工作深入推進背景下,為促進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形成,應提升對閱讀教學的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此,教師應具有“學生本位”理念,善用引導、鼓勵教育,使閱讀課堂變得生動而鮮活,讓學生產生深入閱讀欲望。進而,打破傳統閱讀理念的束縛,避免單純地進行語言知識傳授,使學生對閱讀形成無趣的印象。只有讓學生展開深度閱讀,使其掌握有效方法,能夠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才能提升授課效率,進行師生互動。
關鍵詞:生本理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新課標強調“應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語感[1]”。促進小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生成,使其了解多種閱讀方法,使學生充分獲取文本中的有益知識,絕非一蹴而就的。教師應了解這一階段孩子身心發展規律,避免學生進行機械化閱讀,讓他們形成閱讀理解、展開對佳作的賞析。在知識浸潤中,使小學生因受到高尚情操與優美文筆的影響,自主進行個性化閱讀,不斷充實其精神世界。同時,教師應關注不同個體間的閱讀興趣差異,使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讓閱讀教學從課內向課外延伸,使他們展開學習實踐。
一、簡析生本教育理念的內涵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應使教育工作面向人人,讓學生具有終身學習意識[2]”。滲透人文關懷,秉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明確認識到自身“教書育人”的工作使命,遵循學生在不同階段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其高段學習、長遠發展打算,進行對教學目標的設定,優化自身授課理念,精心開展施教設計。以便釋放學生的天性,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促進寓教于樂,鼓勵學生們在讀中思、在做中學,使其能夠積累有益經驗、掌握學習方法、展開快樂實踐。
進而,讓學生們成為教育工作開展的中心與主體,使師生之間形成更為民主、和諧、融洽的關系。簡單概括生本教育理念,便是“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關注學生、愛護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做到尊重學生、依靠學生,在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機融合中,使學生擁有健康的身心,讓他們具有創造潛力,使學生形成優秀的品格與獨立的人格。
二、淺議生本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升級教育理念,調動閱讀興趣
在新教改全面實施背景下,教師需升級教育理念,提高對閱讀教學的關注。在輔助教具、創新教學模式的應用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其生活經驗為本、以促進小學生成長為本,做好閱讀教學設計,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具有課堂學習參與感,放大他們的知識獲得感與學習成就感。
例如:在統編四年級下《寶葫蘆的秘密》閱讀教學前,教師可以激趣導學的方式,與學生邊分享“秘密”、邊進行新課導入——大家是否有過感到遺憾的事情?我們在內心暗暗期盼,有的愿望會實現,有的便落空了。大家有沒有讀過《阿拉燈神燈》的故事,反正我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能擁有這樣一件“寶物”,期待自己次次考第一、受到同學的歡迎、擁有很多很多的玩具等。殊不知,我們中國也有這樣的“寶物”(可出示一支葫蘆),但是大家知道其中的故事,恐怕就不那么想要擁有它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開展對故事情節的猜測,感知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在閱讀中,學生們便會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
(二)實現創新引導,培育自學能力
基于“學生本位”視角下,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需要教師較為靈活地應用創新閱讀教學模式。比如:可使用思維導圖、任務型翻轉課堂、角色扮演、混合教學等不同的方式,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使其擁有自主閱讀意識。
例如:在《將相和》教學前,教師可制作微動畫預習課件,使學生在家中進行觀看,并初讀文本,掃清識字障礙,理清故事發展的脈絡,了解時代背景,同時對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感知。在課堂中,使學生進行文本品讀,讓他們提出疑惑與問題,在師生互動中促進雙方角色轉化,讓學生說說閱讀感受、分析人物特點。教師可就學生存在的閱讀問題、理解誤區,進行對生成性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有效利用,增強學生的自主閱讀成就感,使其具有家國情懷與語言理解能力。
(三)培養人文精神,助力生生交流
在生本教育理念引導下,除了應關注師生交流,增強對班級閱讀情況、學生閱讀水平的了解,還應注重對其人文素養的培育。為此,可鼓勵生生交流,營造良好的閱讀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審美鑒賞力、思維能力。
例如:在《夏天里的成長》教學中,可鼓勵學生進行群文閱讀,使其感悟青少年也是人生重要的成長階段。在散文閱讀中,讓學生具有珍愛時光、努力成長的意識。可使大家說說在群文閱讀中,哪句話對“我”觸動最大。促進學生展開閱讀學習分享,使其聽取同伴的不同見解,形成新觀點,提高學生的表述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在優秀文學作品的熏陶中,提高小學生的認知意識,并可讓其在組內展開對“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探討。
(四)促進讀寫結合,形成核心素養
突出學生在閱讀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使其具有語文核心素養,教師應關注讀寫結合問題,并依據不同學生的閱讀偏好,為其推薦相應的課外讀物。
例如:在《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后,可向喜歡探尋宇宙奧秘的學生推薦《DK兒童太空百科全書》《尤斯伯恩看里面:揭秘宇宙》《太空》等書籍;在《草船借箭》教學后,對與歷史著迷的學生,可讓他們閱讀《史記故事》《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國歷史故事》等書籍。并使學生做好閱讀筆記,認真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展開習作練筆。使學生在讀寫結合中,進行探究性學習,形成語文素養。
三、結語
在新教育理念影響下,為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需要教師建立生本意識,創新引導方式,給予學生更加新鮮、多元的學習感受。在循序漸進的閱讀指導中,使學生具有自主閱讀意識,養成連續閱讀習慣,使他們博覽中外名著,形成豐富的學習感受,注重閱讀學習積累。從而,讓小學生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與理解能力,助力他們的審美情趣提升,促進學生思維發展,使他們形成文化自信,具有端正的學習態度、良好實踐能力與正確的三觀[3]。
參考文獻:
[1]潘曉俊.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20(11):9.
[2]劉婷.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9(5).
[3]鄒倩蕓.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研究——以撫州市偉星小學為例[D].贛南師范大學,2018(6).
(珠海高欄港經濟區金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