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化,鄉村文化振興成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為指導,從鄉村文化的政策、困境、難題出發,以藝術職業教育助力文化振興為實施路徑,在借鑒國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立足國情,結合珠海市西區鄉村的獨特性,嘗試抓住職業教育體系改革的契機,從職業教育入手,拓展鄉村文化建設問題研究視角,以點帶面,以期為我國鄉村文化振興提出些特色鮮明的路徑。
關鍵詞:國家職業教育改革;鄉村振興;鄉土;藝術;
國家引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國家職業教育要服務鄉村建設,為鄉村建設培養有用的人才,這充分體現了時代賦予了職業教育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機遇和使命。然而,在加速鄉村建設中,過分追求效益, “千村一面”的鄉村振興模板,必將對本土特色文化的傳承和鄉村的持續發展造成嚴重破壞。
珠海市西部鄉村地區地處我國沿海地區,具有區位的特殊性、典型性和文化獨特性、歷史文化資源遺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等特征,如何傳承農耕文化,讓鄉土人文資源助理鄉村振興,打造示范性鄉村振興樣板區,是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和使命,也是適應時代發展藝術職業教育多元辦學的新機遇。因此,本文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為背景,對接國家戰略,以珠海西區鄉村為例,試圖以藝術職業教育改革為實施過程,以期為鄉村振興提供些思路。
一、 國外藝術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經驗
世界各國在現代化進程中普遍都面臨過鄉村衰落的困境,鄉村振興的重點難點是挖掘鄉村本土文化,走出一條具有本土特色的鄉村建設道路,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一些國家就意識到鄉村問題對國家發展的重要影響,并積極探索鄉村及鄉村文化建設的有效方法(如下表1)
綜上所述,盡管各國的國情不同,戰略切入點不一樣,但都是從重點示范到全面推廣,挖掘、尊重和保護本土鄉村文化,重視民眾的培訓和廣泛參與,當前我國鄉村文化建設剛剛起步,國內已有很多鄉村振興的政策和建議,然而以職業教育改革為契機,從職業教育教學體系切入,關注人才的培育,最終反哺鄉村建設的不多。
二、鄉村文化振興面臨的困境
近年來,黨和國家為鄉村振興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例如“特色小鎮” “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等,在此背景下中國新農村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和承擔更多的功能,鄉村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由于各種原因,我國鄉村振興建設中“千村一面”,文化特色不明顯,產生了“單調乏味”‘散而不精’等問題日益凸顯。事實上, 不同地區形成不同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環境風貌等特色。
(一)缺乏整體規劃和管理
近年來伴隨著美麗鄉村建設、保護和弘揚鄉賢文化、農村綜合改革等實踐的不斷推進,鄉村面貌確有改善,但中國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城鎮化建設進程中不斷受到城市文化的沖擊,忽視了鄉村本土文化的價值及其存在和發展的獨立性,缺乏對本土鄉村文化、鄉村文脈的梳理,忽視本土鄉村建筑特色、歷史遺跡、人文景觀,以及古樹木,而將城市元素野蠻植入,導致生態破壞,鄉村整體布局不接地氣,影響了鄉村的健康、和諧發展。部分鄉村忽視自身的文化特點,盲目模仿一些網紅案例,依然停留在農家樂,“油菜花村”,形式單一,缺乏連貫性,很難滿足持續發展的需求。
(二)缺乏鄉村文化自信
我國是一個農耕文明的國家,農耕文化例如竹編、傳統舞蹈、傳統技藝、民俗等,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人文精神。然而,鄉村文化往往被貼上“落后”的標簽。年輕一代對本土文化了解不多,甚至輕視傳統文化價值,崇尚的是城市文化的膚淺景象,甚至出現了靠惡搞、審丑、低俗吸引眼球的廣西“網紅村”。 因此,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提升文化軟實力,全以此喚醒鄉愁記憶,把握歸屬感和身份認同,錘煉文化自信,提升審美高度。
(三)農民文化生活貧乏
近年來雖然農民經濟條件有所改善,物質環境水平都有所提高,但農村基礎設施缺乏,農民文化生活單調枯燥,只能接受簡單可行、利于組織且不需要成本的傳統休閑娛樂方式,如打麻將、串門、聊天等。
三、藝術職教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對策和
本文結合珠海西區鄉村本土傳統文化及非遺資源,在現代藝術職業教育中,有針對性的融入鄉村文化資源,將教育改革和校企合作、培養人才、傳承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即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人才,又是藝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機遇。
1)構建藝術職業教育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教育體系
藝術職業教育要立足國情,對接國家戰略,不斷推進教育體系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創新產教融合辦學模式,培育新時代人才,最后反哺鄉村建設。
①探索組建藝術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培養“雙師型”應用型教師。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到“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建立100個“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每年至少1個月在企業或實訓基地實訓······探索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職業院校組織本土文化繼承人和教師雙向學習,教師也可以通過查閱當地歷史文化資料、走訪當地的非遺傳人以及參與當地的一些文化類的項目深入學習掌握當地的文化特色。
②著力推進珠海西部鄉村文化建設定向藝術職業教育。職業院校積極
推進教育體系改革,設置與鄉村文化建設需求相適應的藝術專業以及課程體系,讓鄉村文化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內容,將珠海西部特色民間工藝、民間藝術等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科交叉,通過外來的藝術設計理念對原有的鄉村文脈進行梳理,通過現代藝術設計手法與傳統資源的碰撞,使學生從課程的時代性導向出發,對豐富的鄉村文化進行拆解、融合、提取,真正的領會珠海西部鄉村文化的精髓,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反哺珠海西部鄉村文化建設,創作出具有時代風趣的本土鄉村文化建設作品。
2)實施藝術職業教育打造鄉村文化載體戰略
藝術教育介入鄉村不是表象粉飾,而是在保護原有特色文化的基礎上注入新的活力。將珠海西部鄉村本土文化、“非遺“與專業融合,振興傳統手工業,創新文創產品,文化節慶,把鄉村旅游目的地設計成為本土藝術實踐基地,農事節慶,本土特色民俗等,激發鄉村的內在潛能。
3)推進藝術職業教育對鄉村文化人才的培養機制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藝術職業院校具備多元化人力資源優勢,通過開展教師學生下鄉志愿服務、選送村名進藝術職業院校培訓、非遺項目的技藝培訓班等。
4 結語
蓬勃發展的鄉村振興運動,極大地促進了鄉村的繁榮,鄉村環境有了質的提升。但在發展中也暴露了鄉村振興過程中千村一面的問題。藝術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文化振興,通過藝術職業教育定向培養學生或村民最后反哺到鄉村建設中去,將本土鄉村文化和記憶通過藝術的手法融入到鄉村建設的載體中。這是時代賦予藝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機遇,也對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的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范穎, 周波, 唐柳. 基于文化空間生產的民族地區鄉村文化振興路徑[J]. 規劃師, 2019(13).
【2】劉云剛, 陳林, 宋弘揚. 基于人才支援的鄉村振興戰略——日本的經驗與借鑒[J]. 國際城市規劃, 2020, v.35;No.179(03):98-106.
【3】汪冬梅.日本、美國城市化比較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 .中國農村經濟 , 2 0 3 ( 9 ) : 69-76
【4】呂賓.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與路徑[J]. 求實, 2019, 000(002):97-108.
【5】邸敏學任曉華.鄉村振興的文化之維[N].光明日報,2018-05-25.
【6】方李莉.“文化自覺”視野中的 “非遺”保護[M].北京: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5: 22.
【7】劉永濤.日本 “造鄉運動” 對我國民間文化保護的啟示[J].電影文學,2008 ( 6) : 116.
作者簡介:陳巧麗 1987/11/16 ? 性別:女 ? 民族:漢 ?籍貫:湖南株洲
職稱:講師 ? ? ? ? ? ? ? 學歷:本科 ? ? ? ? 主要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基金課題名稱:珠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年度課題 (編號:2019ZC216 )
(珠海藝術職業學院 ?廣東省珠海市 ?51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