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誼
足球是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身體素質與心理品質培養均有促進作用。在小學足球教育中,如何利用足球的優勢,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校教育水平,是教師面對的困境。文章以小學體育教學中的足球教育實踐為研究對象,針對足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如何開展高效率教育工作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對教育工作開展提供幫助。
在小學足球教學中,利用多種不同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育活動,活躍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對足球運動的熱情,使學生在足球運動中,形成鍛煉意識與堅定的思想品質。那么如何解決當前足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升足球教學質量呢?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1 小學足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
在小學足球教學活動中,許多教師僅僅是將足球的基礎知識、運動技巧以照本宣科的方式告知學生,并沒有真正的發揮足球教學的優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足球作為體育項目的一種,擔任著培養學生身體素質與心理品質的重要責任。但是許多教育工作者并沒有意識到足球教育的重要意義,忽略教學目標的實施,最終導致教育效果不理想。在新時代下,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制定科學教學目標,滲透文化知識,以此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良好品德。
1.2 教學方式單一
足球課堂活動中,教師一般會采用演示教學或者分組活動的方式進行體育知識教育工作。足球的專業性非常強,若采用單一方法進行教學活動,不僅會使學生出現抵觸情緒,同時無法達到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體育運動的精髓。在課堂教學中,要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小學生的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1.3 忽略實踐教學
在足球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要求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實際生活中,掌握專業的足球技巧與方法,能夠在體育運動中展示自己的風采,表達自己對足球運動的理解。通過對當前足球課堂教學的分析,發現教師對實踐教學認識較差,很少組織實踐類型的體育活動。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主動鍛煉的意識,不愿意參與體育學習,最終影響學生身體素質與思想品質的健康發展。
2 小學足球教學開展對策
體育教學中,創新教學方法,融入多種不同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運動技巧,提升身體素質。實際教學中,根據以往教學中存在問題,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入手,實現高效率教學。
2.1 立足學生,完善教育目標
小學生的年齡一般在7-12歲之間,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與身體都處于發展的初期,需要外界的養分才能健康成長。體育活動開展,能夠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在足球教學中,根據這一階段小學生的特點,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將此作為教育活動開展的基準,并圍繞此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獲得樂趣,養成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足球教學活動開始前,了解學生對這一體育運動的認識及身體素質,并將此作為教學目標制定的依據,以此保證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為了提升教學效果,教學目標設計上可以圍繞理論與實踐進行,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足球運動的規則,并且可以在實際中運用。
以腳內側踢球這一教學內容為例,很多小學生對腳內側運球都不陌生,但是并沒有掌握腳內側踢球的方法。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可以設計以下教學目標:第一,要求學生認識到擺腿方向對踢球正確的影響,掌握擺腿方法,提升踢球的準確性。第二,重點講述支撐腳的站位與觸球腳型控制方法,使學生學會控制傳球方向。第三,利用這一踢球技巧發展學生的品質,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第四,通過足球練習,培養學生運動熱情,提升踢球能力。確定學習目標后,則設計教學流程,引導學生參與足球教學過程,在教師的講解下掌握腳內踢球的方法。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目標,充分體現出對學生自我成長的尊重,使學生學習方向更加明確,提升教育工作質量。
2.2 創新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提升小學生足球運動熱情,使其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中,教師需要在傳統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融入多種不同教學手段,創新教育形式,為學生創建一個自由平等的學習環境,使其在學習過程中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得到提升。對于小學生來講,不同教學方法的運用,可以使自身獲得更多的新鮮感,體會到足球運動的魅力,并主動參與。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特點,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育活動,激發學生內在潛力,調動學生學習動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入趣味游戲,輔助學生理解運動技巧,提升教學效率。
例如,進行足球運球訓練時,教師可以組織趣味游戲,將每8名學生分成同一個小組,小組圍成一個圓圈,通過小組傳球的方式完成傳球活動。若是在傳球的過程中,出現失誤則重新開始。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可以選擇一名學生作為搶球的人員,以此營造競技氛圍,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的合作性與競爭性。這一游戲活動開展,提升學生對傳球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樂趣與學習的動力,并在動力的支撐下掌握更加牢固的基礎知識。
此外,教師可以引入互聯網信息,為學生播放專業的體育比賽,借此進行足球知識教學,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直觀,讓學生在視頻觀看的過程中感受到體育運動的快樂。例如,進行足球基礎技術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競技場上運動員是如何使用基礎技術完成比賽的。通過多媒體視頻的運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足球運動能力提高。
不同教學方法在足球教育中運用,產生的效果也不同。課堂活動中,加強對教學方法的研究與選擇,將此運用在實際中,并積累經驗,不斷的完善教學模式,以此推動體育教育工作改革發展。
2.3 組織競技比賽,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在小學足球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不同類型的比賽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為學生創建實踐機會,提高教育工作效果,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在競技比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內容,讓學生意識到足球運動不僅可以提升身體素質,同時也可以健全個性,為學生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體育競技的形式有很多種,如小組對抗賽、游戲比賽、足球比賽等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選擇適合的比賽方法進行教育活動,以此保證教學效果。
以五人制足球比賽為例,這一比賽模式更符合小學生,比賽規則相對靈活。進行比賽活動前,將游戲規則提前告知學生,如,每場比賽每隊上場隊員不得多于5人,其中必須有1人為守門員。如果比賽前任何一隊隊員少于5人或在比賽中隊員被罰出場到使場內隊員少于3人,則比賽隊員少的隊為棄權,對方3:0勝。當學生了解比賽規則后,則開始熱身比賽。比賽活動開展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體育運動的快樂,使學生學會在運動中釋放壓力,提升自我。賽后,教師可以利用五分鐘左右的教學時間,對此次賽事進行總結歸納,讓學生主動交流自己的不足及收獲,分享比賽心得。通過比賽活動開展,增加師生之間的溝通,讓學生對自身的知識學習效果與應用效果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以此提升教育工作效果,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體育足球教學中,以學生為主,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為學生體育素養形成打下良好基礎。課堂活動中,創新教學方法,融入學生喜歡的方式,提升學生學習效果,解決以往教學中的不足。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各種類型的競技活動,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促使足球運動在教育體系中更好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