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源
1 引言
散打運動員取得成績關鍵在于擊打效果。按照不同級別劃分,我們可以將散打運動員分為一般運動員、武英級運動員等。在此基礎上根據鞭腿動作結構,將鞭腿動作進行階段性劃分為左、右后鞭腿。運動員采取的是右利腿,右腿為其優勢腿。按照攻防過程中的動作類型,可以通過研究軀干與肢體的動作,分析大腿、髖、小腿、腳的動作,完成相應的擊打技術流程。基本流程為:墊步-重心左移-屈膝提腿-挺髖扣膝-完成擊打-動作回收等幾個部分。其中,按照上述5個動作,可以將整體的鞭腿技術劃分為3個階段。第一,提膝轉髖。散打運動員通過支撐腳的力量,轉動擺動腿的腳尖,帶動髖部完成相應的體轉運動。第二,踢腿擊打。這是整體鞭腿技術的重要階段,該階段動作通過擺動腿膝關節角度變化伸展,實現動作的流程。第三,動作完成。散打運動員在完成前兩個階段的動作后,完成收腿動作,實現整體流程。從運動學角度來說,上述3個階段動作涵蓋了時間、角度、速度等諸多方面特征。
2 不同級別優秀散打運動員鞭腿技術動作特征
2.1 時間特征
優秀散打運動員取得成績的關鍵在于擊打的效果,要取得良好的擊打效果就離不開擊打速度提高。要提高擊打速度,需要運動員準確了解鞭腿技術的動作要領,分解各項動作階段,縮短各個階段的運動時間,掌握不同階段的節奏、結構、技術特征,全面提升其運動學意義。例如,我們根據對于3名優秀運動員鞭腿動作的錄像分析,得出結論,提膝轉髖的時間相對較短,踢腿擊打的時間約占到3成比例,完成動作收腿的時間約占到一半。這意味著,啟動效率高的運動員能夠留給后續動作更多時間。此外,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有效進攻的關鍵在于快速啟動。在此基礎上,后續兩個動作的反應時間越少,越能變被動為主動,在對手同樣準備不足的前提下實現打擊,取得主動權。
2.2 速度特征
散打運動員鞭腿技術的3個階段是一個相互聯系有效貫通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尤其是在特殊的時間節點上,速度特征彰顯了運動員的運動學特征。概言之,所謂速度特征,就是指運動員借助支撐腿進行的進攻腿的擺動所具有的特點。其中,腰部力量是重點和關鍵,也是髖關節能否有效轉動的前提。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又反過來作用了腰部的轉動。因此,評價此階段動作效果就要保證快打快收,盡量不給對手留太多反應時間,從而確保自身攻守轉換流暢。提膝轉髖過程中,在某些特定的最值節點上,如果散打運動員轉動擺動腿的腳尖,帶動髖部完成相應的體轉運動時能夠達到最大速度,那么,其運動的擊打效率往往是最高的,給予對手的擊中效果最強。踢腿擊打作為整體鞭腿技術重要階段,通過擺動腿膝關節角度的變化伸展實現動作流程。事實上,能否在前一階段中擊中對手影響了收腿動作。若能夠有效擊中對手,則意味著收腿動作完成較為順暢。若不能有效擊中對手,則會導致踝關節最大速度無法實現,也就制約了鞭腿動作技術的關鍵指標實現。
2.3 角度特征
散打運動員鞭腿技術的3個階段都離不開對于髖、踝、膝等眾多擺動臨界點、重要環節的把握。在實戰比賽過程中,若以最終得分為目標,那么賽場環境的變化決定了運動員技術動作的發揮,也就要求運動員對于各個關鍵節點必須做到良好把握。我們可以將整體的運動周期劃分為啟動前、踢擊前、收腿前等幾個階段。在此過程中,進攻腿髖關節的角度也在發生不同變化,基本趨勢是變大減少再變大。也就是說,髖關節在啟動初期由小角度變為大角度,繼而為了增大攻擊效果逐漸轉動髖關節,增大了髖關節角度。隨著進攻小腿的收回,髖關節的角度也逐漸變小。到收腿階段,髖關節角度逐步減少,完成了整個動作。
3 優秀散打運動員鞭腿技術對于擊打速度的啟示
3.1 強化肌肉群發力狀態
針對上述研究結論,散打運動員為了提高擊打速度,必須強化出腿、轉髖、收腿的效率。換言之,對于散打運動員而言,只有保證出腿、擺腿、收腿階段的爆發力,才能有效實現擊打過程與效率,才能最快的速度完成整體技術動作。而要實現上述動作,增強轉動的慣量,就必須提高膝關節、髖關節等諸多關節相關肌肉的效率和韌帶的耐性,從而使得肌肉群處于最佳的發力狀態,在保證不產生運動損傷前提下,加快肌肉收縮速率。
3.2 提高機體協調能力
散打運動員既要加強核心素養提升,增強基本功的訓練,做到有攻有守、變被動為主動。同時,也要提升機體的協調性水平,在快速擊打過程中,保持合適攻防節奏,以便在最大程度上擊打對手,取得比賽的勝利。要注重散打運動技術動作的實用化、生活化水平,將技術動作與學生的身體協調性、技能提升、知識完備有機結合起來。既要立足能力提升,也要依托圍繞工作協調引導學生了解散打運動歷史、適應散打賽事環境、培養進取的體育精神。
(作者單位:河北省廊坊市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