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錦柏


本文對北城小學在新校園足球背景下的校園足球發展模式進行探究得出結論:第一北城小學的校園足球成績已經取得了十分不錯的成績,其發展模式能為其他開戰校園足球活動學校提供借鑒。第二家長領導的支持,注重校園足球文化的構建,“一校一品”的體育課程設置,與社會專業足球俱樂部合作,教體結合下的足球隊訓練都是學校校園足球取得成績的重要原因。
1 研究目的與意義
2015年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指出到2020年我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數量將從現有的5000所達到2萬所,雖然說足球特色學校的數量增長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足球人口。但是,培養模式的單一,校園足球文化的缺失,足球教學資源的不足再加上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經驗的缺乏使得許多新入選的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后勁不足。
本文的研究對象北城小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足球傳統學校,更是全國校園足球特色校的第一批入選學校,在2019年是番禺區唯一一所入選并且被列為廣州市校園足球重點基地的學校。通過對市橋北城小學的個案研究,探索一條屬于北城小學特色的校園足球模式,為番禺區其他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發展提供幫助,并對北城小學校園足球發展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提出可行性意見。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北城小學校園足球發展現狀及發展模式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筆者查閱了大量關于足球教學訓練、體育概論、體育科學等領域的書籍,深入研究了與校園足球相關的知識背景。
2.2.2 問卷調查法
針對本課題的研究,成立了一個調查小組并設計了一套問卷“家長對校園足球的認知與態度調查”,通過發放進行調查。本次調查發放調查問卷共150份,回收137份,問卷回收率91.3%、有效率100%。
2.3 訪談法
筆者咨詢了北城小學歷來的足球教師、足球教練和領導,了解他們對北城小學校園足球發展的認知與態度并從不同角度分析北城小學開展校園足球的現狀。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辦校初期,學校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定制一個屬于北城小學的五年校園足球的發展計劃,將開展校園足球運動作為學校的發展目標。五年發展計劃期間,北城小學先后被評為番禺區校園足球推廣學校、廣州市傳統足球學校,全國青少年組活動布局學校,首批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可以說“足球”真正的成為了北城小學的標志。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對于學習足球的興趣和教師對足球教學,根據本校特色研發了屬于北城小學的《校園足球校本課程》。
4 學校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現狀
4.1場地設施
4.2 足球課程開設情況分析
北城小學的一至六年級每周每班都會有一節足球課,從長期開展課程以來,可發現,在對水平一的學生主要是以游戲為主,體驗足球的樂趣。對水平二學生足球學習的基本要求是:游戲為主技術動作為輔,初步掌握簡單的足球配合和加強團隊協作的意識。對水平三學生足球學習的基本要求是:能主動參與足球學習,能夠學會協同作戰和調節自我情緒。
4.3 “一校一品”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北城小學明確除體育課外每個班必須每周有一節足球課,每個年級足球課的內容都不同,都有一套不同水平的足球教才。借校園足球的東風來促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和“1+X體育課程模式”的實現。
4.4 “教體結合”下足球運動隊訓練模式研究
足球隊的訓練是由學校聘請社會上足球俱樂部旗下專業的教練團隊完成的,這種與社會體育俱樂部聯合的模式不僅能解決學校足球教師資源不足的問題,也能保證足球隊的隊員能夠接受更專業的訓練。北城小學足球運動隊隊員的身份首先是一名學生,其次才是一名球員。
4.5關于校園足球文化傳播的研究
(1)在足球教學中,足球教師注重學生在心理與社會適應教學目標中強調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
(2)學校編繪足球校本教材、自編足球操、開展足球大課間、班級足球聯賽。
(3)開設校內足球社團,足球榮譽陳列室以及隊員更衣室,足球成為學校的標志之一。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1)市橋北城小學文化底蘊深厚,足球氛圍濃厚,并且注重校園足球文化的構建。全校的師生包括家長都大力支持學校開展校園足球活動。(2)足球訓練與教學積極與校外俱樂部合作,不僅能解決足球教師資源短缺的問題,也能讓足球苗子接受更專業的足球訓練。(3)市橋北城小學堅持走“體教結合”的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道路。注重培養足球人才的同時也注重對足球教師的培養。
5.2 建議
(1)在注重學校男子足球隊的同時也應注重女子足球隊的發展。在平時的課堂和課后活動中應更加注意調動女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在訓練小球員時不要過早的強調技術動作,應豐富訓練手段,注重培養學生的足球智慧與創造力。(3)學生的發展具有巨大潛力且學生的成長有不平衡性,在人才的選拔上可以放眼更多的學生。
(作者單位:廣州市番禺區市橋北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