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娟 李勇
體育是高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體育學科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教師應當對高中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大膽改革,將武術融入高中體育教學。本文簡單分析了武術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作用,提出了武術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供參考。
1 武術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1.1 有利于豐富高中體育教學項目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高中體育教學課堂,教師主要圍繞教材中的體育項目進行教學,忽略了對教學內容的拓展和延伸,這就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受到打擊,許多學生對體育學習缺乏熱情。在高中體育教學中融入武術項目,這是豐富高中體育教學項目的重要途徑,體育項目相較于其他項目更具傳統性,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并激發體育學習的熱情。此外,在充滿趣味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成為課堂的主體,由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探究知識轉變。
1.2 有利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武術是一項能夠鍛煉身體,所有部位的運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融入該項目,學生各項身體機能均能得到有效提高。不同武術項目能夠鍛煉到的身體部位不同,但是就整體而言,武術運動需要調動腰、臀、手臂等各個部位,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通過長時間的體育學習,學生的精神風貌能夠有很大的提高,相對于其他體育項目,武術對身體的副作用較小,在鍛煉柔韌性、耐力和力量等方面時,學生韌帶的伸展性也能得到提高,從而改善學生形體,從多個角度增強學生身體素質。
1.3 有利于磨煉學生意志品格
武術本身具有一定的競技性和對抗性特點,在武術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具有較強的膽識和毅力,才能夠完成體育項目,在肢體碰撞中激發學生的斗志。高中階段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面對來自高考的壓力,許多學生容易感到疲憊,通過練習武術的方式,學生能夠放松身心。武術項目本身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對學生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要求較高,學習武術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需要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困難,在學習武術的同時磨煉意志品格。
2 武術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 結合武術教學組織趣味游戲
興趣是學生學習武術的重要驅動力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應用武術教師應當對武術教學方法進行大膽創新,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武術的動作規范,同時也應組織趣味性的武術游戲,讓學生能夠保持高度的熱情投入所有學習課堂。以“太極拳”武術項目為例,教師需要在課堂上教授學生規范的太極拳動作,并在學生掌握一定基礎之后,組織趣味性的太極拳游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將學生劃分為兩個小組,兩個小組面對面相距4米坐成兩排,游戲開始時,每位小組需要輪流派代表上臺表演動作,在一方表演動作時,另一方需要觀察小組代表的動作是否規范,并指出錯誤動作,每指出一個錯誤動作記一分。經過一番緊張激烈的角逐,分數較高的小組視為獲勝,失敗方需要背著勝利方的成員繞場一周。在充滿趣味的武術游戲活動中,學生能感受到學習武術的樂趣,并且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互動,以提高學習效果。
2.2 創編武術操代替傳統課間操
課間操是幫助學生放松身心,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形式,傳統的課間操動作僵化,學生不愿意規范地完成課間操,而是以敷衍的態度參與鍛煉。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嘗試創編武術操,運用武術操代替傳統的課間操,讓學生每天都能夠接觸到武術,相較于形式死板的傳統課間操武術操動作更加干凈利落,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武術的魅力。創編武術操本身對教師武術教學能力要求較高,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到高中生的成長特點以及身體素質狀況,對動作進行創新和優化,確保動作的連貫性和優美性。每天一次的武術操鍛煉有益學生身心健康,同時也能在無形間滲透武術文化,為課堂上的武術教學打下基礎。
2.3 借助信息技術弘揚武術文化
武術是一項傳統的體育運動,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關于武學的文化,在組織教學活動是教師應當利用信息技術弘揚武術文化,激發學生的文化認同感。教師應當把握好武術文化的教育時機,在陰雨天氣以及不方便室外活動的課程上,為學生講解武術文化。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收集關于武術的宣傳片,著名功夫演員李小龍創設的截拳道、由葉問發揚光大的詠春拳,這些都可以成為武術文化宣傳的素材。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學生能夠感受到武術文化的源遠流長,并且主動承擔起傳承武術的責任。
3 總結
綜上所述,在高中體育教學中融入武術項目,這是提高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弘揚武術文化的重要保障。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結合武術項目特點創新高中體育教學方式,教師應當在課堂上組織趣味性的武術游戲,利用信息技術宣傳武術文化,并運用武術操代替傳統課間操,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的武術教學,在提高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作者單位:1.安徽省阜陽市第三中學;2.安徽省阜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