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智宇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高中體育課程教學面臨新的挑戰,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高中體育課程教學。本文簡單分析了“課程思政”融入高中體育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提出了“課程思政”融入高中體育課程教學的策略。
1 “課程思政”融入高中體育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
1.1 教師對思政教育缺乏重視
當前許多高中體育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存在較強的功利心,一味地強調對體育知識的分析和講解,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沒有思考如何將思政教育與體育課程教學聯系在一起。在教師對思政教育缺乏重視的情況下,高中體育課程教學通常停留在體育技巧教育的層面,學生雖然能夠掌握一定的體育運動技巧,提高身體素質,但是對體育精神的理解不夠深入。
1.2 教師缺乏思政教育能力
高中體育教師大多畢業于體育院校,他們自身具備較強的體育運動素質,但是在教育方面的研究不夠深入,對課程思政理念的理解不夠充分,導致教師自身缺乏思政教育能力。許多教師錯誤地認為思政教育是政治課教師和班主任的工作,與體育學科無關,他們沒有在工作之余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思政教育理念,也沒有在實踐教學中做出思政教育方面的嘗試,這就導致體育教師的思政教育能力始終無法得到提高。
1.3 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脫節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部分教師開始意識到思政教育對高中體育學科發展的重要性,并且開始嘗試在體育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但是許多教師只是將思政教育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將思政教育作為體育教學的一個獨立模塊進行講解,沒有將體育知識與思政教育聯系在一起。教師只是以講道理的方式開展思政教育工作,這就導致學生容易產生抗拒心理。此外,還有部分教師沒有把握好思政教育的時機,將大量時間用于思政方面的知識灌輸,忽略了體育課程本身的知識講解,影響到體育學科的教學進度。
2 “課程思政”融入高中體育課程教學的有效策略
2.1 借助集體項目培養學生團隊精神
高中體育學科包含大量集體項目,在高中體育課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教師可以通過開展集體活動的方式,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讓學生能夠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幫助學生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教師首先需要了解學生的體育學習特點,根據學生身體素質以及學習態度方面的差異,科學地劃分小組,確保小組成員之間能夠實現有效互補。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設計科學的集體項目,引導小組之間進行良性的競爭,通過小組之間的比拼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能夠在集體中找準自身的角色定位,為團隊的勝利貢獻一份力量。在積極向上的團隊協作氛圍影響下,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每位學生都能夠發揮各自的價值與作用,為團隊爭取更好的成績,并且在參與集體活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2.2 借助競技項目培養學生拼搏精神
體育運動本身具有一定的競技性,在高中體育課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教師必須結合體育學科的這一特點組織充滿趣味的競技活動,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的精神。長跑項目是鍛煉學生耐力,磨練學生意志的重要體育項目,開展高中體育教學工作時,教師可以組織長跑比賽,通過長跑比賽活動培養學生的拼搏精神。教師首先需要根據學生的整體情況設置比賽的賽程,并帶領學生做好跑前熱身,在正式比賽過程中,教師需要隨時關注學生的身體狀況,一方面鼓勵學生咬牙堅持到底,另一方面也要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在完成長跑項目后,教師還應對學生的表現作出點評,不僅要關注競技的結果,同時也要對學生的參與表現做出合理評價,凸顯學生的拼搏精神。
2.3 借助體育文化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體育文化是高中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組織體育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重視體育文化的有效滲透,通過體育文化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教師應當把握好體育文化教育的時機,利用陰雨天氣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授課,并提前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通過視頻短片和圖片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多樣化的體育文化素材。以“學習女排精神”這一主題為例,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中國女排多次在奧運會奪冠的視頻以及電影《奪冠》的片段,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中國女排的颯爽英姿。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為學生分析中國女排首次奪冠的時代背景,讓學生意識到奪冠不僅是體育方面的勝利,同時也是精神文明的一次勝利,讓學生學習中國女排奮勇拼搏、不畏困難的精神品質,以及女排隊員身上的愛國精神。
3 總結
綜上所述,將課程思政融入高中體育課程教學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教師應當結合體育學科特點創新思政教育方式,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在競技項目中培養學生拼搏精神,并借助體育文化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唯有如此才能有效落實課程思政的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作者單位:長郡湘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