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町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如今社會對于學生體質健康的要求不斷提高。據此,本文將基于健康體適能的影響因素,分析體育鍛煉對學生體質健康動態改善的相關措施。
體育鍛煉作為提高學生體質的重要途徑,其也可以有效緩解學生的日常學習壓力,調節學生的精神情況,提高學生的身體免疫力。要進一步發展學生體質,就必須結合健康體適能的相關影響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使其達到或超過正常體適能水平。
1 學生健康體適能的影響因素
所謂健康體適能,就是指學生身體適應鍛煉能力,并以此來確定學生是否具備足夠的能量來完成各項體育鍛煉。
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
1.1 心血管適應
學生的心血管適應主要取決于學生的先天身體機能以及后天體育鍛煉。正常的心血管系統可以為學生提升運輸足夠的能量和氧氣,以此來為體育鍛煉提供相關支持。但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學習壓力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難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體育鍛煉,進而導致學生的心血管適應能力均會出現一定下滑。
1.2 肌肉適應
肌肉收縮運動可以為身體提供相應的運動支持。通常情況下,肌肉適應主要體現在肌肉耐力和肌肉兩大方面。當身體活動過程中,肌肉的收縮和擴張將可以為身體提供足夠的動態功率,進而保障人體的正常運動,而肌肉適應也會隨著學生的日常體育鍛煉而不斷提升。因此,學生應重視起肌肉體育鍛煉,鍛煉身體的同時,促使學生身體實現力量和耐力均衡發展。
1.3 柔韌適應
體適能體現在學生身體各部位的活動范圍。通常情況下,柔韌適應主要包括肌肉彈性、韌帶彈性以及身體伸展能力,相關能力均需要后天訓練來實現。一般來說,身體柔韌適應訓練的年齡越小越好,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學生的身體柔韌適應將會持續下降。因此,應在學生階段做好柔韌適應針對性訓練,進而提高身體柔韌性。
2 體育鍛煉對學生體質健康動態改善措施
2.1 增強身體機能
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夠帶動學生的心血管習慣、呼吸系統功能實現共同發展,進而促使學生在運動過程中身體血液循環能力、呼吸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增強心血管機能、改善心臟及全身供血系統,增強心臟的收縮能力。眾所周知,人的心跳速率會隨著人們的運動強度的變化而變化,學生在開展體育鍛煉以后,若是整體運動幅度相對較低,那么學生在運動后將會很快恢復正常狀態,而若是運動幅度相對較大,雖然恢復速度相對較慢,但卻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心臟機能以及呼吸機能,進而動態改善學生的身體健康。
2.2 提高身體素質
學生常見的肌肉鍛煉為上肢運動鍛煉和下肢運動鍛煉。其中上肢運動鍛煉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上肢肌肉和腰腹部肌肉的機體強度和協調性。下肢運動鍛煉則可以鍛煉人體的整體耐力和爆發力,增強機體的協調能力和運動頻率。
2.3 培養終生鍛煉意識
隨著學生學習壓力的持續增加,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身體鍛煉意識也在不斷弱化,其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期間身體健康,還會對學生的終生身體鍛煉造成影響。因此,應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不斷向學生普及終生鍛煉的重要性,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用于身體鍛煉,培養學生的終生身體鍛煉意識,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身體鍛煉習慣,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制定鍛煉方法,進而促使學生身體能夠持續全面發展。
3 實踐結果
2019-2020學年將上述措施在上海商業會計學校實踐當中,于2020年11月份體質健康測試,將測試結果與2019年體質健康測試結果進行對比,如表1所示。從結果來看,2020年體質健康測試結果相比于2019年體質健康測試結果各項結果均有顯著提高。由此可見,體育鍛煉對提高學生體質健康具有明顯的效果。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如今人們對于學生身體健康關注性也在不斷提升。在此背景下,學校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日常知識教育,更要結合學生的健康體適能情況,合理安排運動方式、運動時長以及運動強度,并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運動時間,培養學生的終生運動意識以及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最終多方面為學生體育鍛煉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幫助,為學生形成健康的身體打下良好基礎。
(作者單位:上海商業會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