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珊
摘要:小學科學學科教學中常因抽象、復雜情境造成小學生瓶頸桎梏,對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發展,培養學生探究思維造成影響,據此文章以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NOBOOL虛擬實驗室為討論方向,在分析基于NOBOOK虛擬實驗室構建小學科學教學可行性的基礎上,論述了基于NONOOK構建小學科學教學的若干措施,完善傳統因時空限制導致學生興趣不高的同時,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NOBOOK虛擬實驗室;小學科學;教學模式
引言:
科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邏輯性、嚴謹性,小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較為薄弱,其思維處于形象化階段,主要表現為他們依托固化思想模型延展后續思維活動,面對較為抽象的科學教學內容時,不可避免出現厭惡、抵觸情節。針對這一現象,利用NOBOOK實施全面優化,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心理特征,結合課程教學計劃,利用多元化教學策略構建小學科學教學內容,不僅可以改善傳統教學薄弱,也是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加強小學生科學學科興趣,實現自主化學習的有效措施。
1 現階段小學科學中存在的明顯問題
1.1教學理念過于陳舊
新課改中強調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教育理念深化推進,但現階段教師在開展科學教學活動中,仍占主導地位,使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學內容,沒有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小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形成。科教工作者要積極響應新課改教學理念,全面落實學生主體性,促進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促進學生在思考中提高邏輯推理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加速核心素養的形成,實現小學科學高效教學。
1.2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師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教育,為了更有效地控制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采取了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雖然有效地控制了課堂節奏,但在教學內容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單靠講授的方式會讓學生覺得太枯燥,從而失去了學習科學的興趣,不利于教師后續的科學教學內容。另外,在對科學知識進行難度較大的知識教育中,教師采用反復練習等方式,使學生不能深入了解教學內容,學習也會產生厭惡、抵觸等不良心理。所以,理科教師應積極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改善這種教學效果,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2 基于NOBOOK構建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策略
2.1自主化學習模式
基于NOBOOK虛擬實驗室創設學習載體,教師基于科學教學計劃出發,將微課與NOBOOK虛擬實驗室有機融合,利用網絡資源與教學內容整合以視頻的方式引導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觀看中了解教學內容宗旨,進而實現自主化學習的同時,基于NOBOOK虛擬實驗室構建小學科學教學內容,不僅可以摒棄傳統的繁瑣內容,也有助于學生直觀體驗,提高學生操作能力與動手能力,加強學生科學學科興趣。此外,科學教師根據小學生認知規律出發,結合多元化資源,對實驗內容進行綜合確定,基于探索形式內化教學內容,促進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不斷提升。
以《形狀與結構》為例。此課主要引導小學生用已有知識對常見弧形結構承受力的特點作解釋,繼而發展觀察、聯想和邏輯推理能力,通過分析與學習引導學生感知科學技術,培養學生認知科學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筆者將NOBOOK虛擬實驗室課堂教學劃分為三大板塊。首先,基于微課引導,從教學內容背景出發,利用教學內容視頻解析教學內容,運用視頻穿插,調動學生積極性,加強學生學習興趣;其次,針對教學內容闡述,結合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觀看圓頂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點,可以承受很大的壓力,學生在觀看中,如出現無法理解的知識點時,可通過暫停、回放等功能二次觀看,確保知識內化的同時,加強學生探究能力;最后,結合教學任務與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應用NOBOOK虛擬實驗室制作與感知外形與結構,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制作,一方面學生學習情況得以反饋的同時,加強小學生知識內化能力,另一方面對提高小學生科學學科能力,構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
2.2基于小組合作形式出發,加強NOBOOK有效性
NOBOOK虛擬實驗室以培養學生探究思維為主,小學生因個體不同導致學生在理解能力存在差異化問題。據此,為了進一步提高NOBOOK虛擬實驗室的教學科學性,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構建NOBOOK虛擬實驗室。討論與研究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效地改善了傳統教學存在的不足,能力較為良好的學生起到了良好的帶頭作用,幫助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梳理、認知教學內容,并結合NOBOOK虛擬實驗室內容展開討論,從獨立思想演化為合作交流,加強學生知識內容的同時,拓展學生思維發散能力提升,不僅發揮了NOBOOK虛擬實驗室最大價值,也讓學生激發科學學習興趣。
以《做一個生態瓶》為例,利用NOBOOK虛擬實驗室引導學生結合教學內筒制作生態瓶。通過小組的方式組織觀看、交流,暢所欲言,評價生態瓶的制作和建議。從生態瓶中放置的生物種類和數量是否合理、數量是否合理、數量是否合理、是否美觀等方面進行評價,提出改進意見,讓學生在分享成功的喜悅中體會。老師對設計意圖的及時表揚是合理的、富有創造性的,團隊合作完成得很好,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最終根據虛擬實驗室設計圖設計事物,生態瓶的存放位置由同學協商確定,按照“觀察日志”做好觀察記錄。啟發學生的思維靈感,不斷地提出新的、有價值的問題,推動探究活動逐步深入,打破課堂的局限,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踐能力。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在新課改教學背景下,科學教師不僅要教導學生理論知識,也要通過多種有效性教學方式促使小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形成,NOBOOK虛擬實驗室的出現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同時為小學生日后更為深入地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健濤,劉亞男,蔡開聰.基于NOBOOK虛擬實驗室技術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探究[J].中學化學,2021(02):6-9.
[2]王莉莉.“虛擬實驗室”在旅游管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以太原師范學院管理系“虛擬實驗室”為例[J].無線互聯科技,2020,17(22):131-133+142.
[3]謝伯巖.NOBOOK虛擬實驗室在小學科學課上的應用[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7(S2):156+162.